是哪几点原因,让孩子一生病就会让家长选择输液?

如题所述

对于输液父母们都不陌生,在中国一感冒就输液、一发炎就输液,已深深的固定在父母的潜意识里。

09年开始,国家就公布了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输液大国,年输液量105亿瓶,平均每个人要输8瓶以上,远高于国际2-3瓶的标准。为此,央视新闻也各种报道劝导父母要少给孩子输液。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父母们还是前赴后继的给孩子输液,世界第一输液国的“桂冠”,这么多年一直没落下过。

其实输液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有很多父母甚至都不清楚其中危害,对这三点深信不疑,祸害了不少孩子。

今天给大家讲解一下输液,希望父母们今后对输液要谨慎对待。



一、输液等于好得快?

输液好得快已深深扎进不少父母的思维,所以在生活中,无论大人小孩生什么病,都想着靠输液加快治疗速度。

其实,说句实话,人体大多数的病都是无法治愈好的,不管是吃药、打针、输液辅助作用占了很大比例。

就拿感冒来说吧,都是靠人体自愈的。因为感冒中的流感病毒,人类是无法研制出特效药来对付流感病毒,因为这些病毒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

我们所吃的药、所打的针和输液,只能缓解感冒症状,真正让身体好起来的是体内的抗体,杀死了流感病菌。

所以,输液好得快,只是我们看到的表面现象(当药液进入人体被吸收后,会造成“好得快”的假象,让人沉迷于其中)

在欧美国家,医生普遍都认为输液相当于一次小型手术,是比较危险的用药方式。他们输液的原则是对急救患者或重症病人的治疗方式。

所以,欧美国家的医生并不会随便给人输液,不像我国医生那样。而且输液还会间接杀死体内的益生菌和有益的细胞,导致人体的抵抗力降低,身体会越来越差,并产生依赖性。



二、输液速度可以随意调节,能更好的吸收?

正常的输液,至少要2小时,多则4-5个小时。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有些父母为了赶时间,会随意的调动输液管的输液速度,还天真的认为,速度快些能让人体更好的吸收?

在上个星期,在医院上班的同学跟我说了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

当时,有个20岁的男子因得了中耳炎到医院进行输液治疗,按照正常的输液流程,打完2瓶吊针至少要2-3个小时。

可这男的坐得很无聊,想打完吊针快点回家打游戏,就私自调快了输液速度,随后,这个男的全身无力,开始出现头晕、呕吐、心跳加快差点晕倒。

幸好被旁人看到及时告诉医生,医生及时将输液器摘掉,将他搬到床上休息,用上呼吸机,慢慢的他身体才恢复正常。

随后这位男的醒来后,说的话让医生感到无语,他说:从小就是我妈妈告诉我这么做的...

医生怒斥太无知: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再加上药物的不同,私自调快输液速度都身体危害极大,同时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

幸好你在医院及时发现,若是你打完吊针出了医院,拖得时间过长,没能及时抢救,有可能口吐白沫而亡。

医院规定,在正常的情况下,儿童的输液速度为20-40滴/分钟,老年人不能超过40滴/分钟,成年人则控制在40-60滴/分钟内。

所以,家长们别无知的对自己或孩子进行输液速度调节。



三、输液能补充营养?

在春夏交替的季节,得急性肠胃炎的大人和孩子会有很多。

每天处于上吐下泻,身体会迅速被掏空,整个人都处于无力,疲乏的状态。所以,有不少父母就会用输液来补充孩子体内的营养和水分(打葡萄糖)

这样做看似没啥问题,其实对人体的损伤也不容小视。

美国一所知名的大学曾对此做过深度的研究,看似洁净无污染的吊瓶液体,其实内含大量尘埃粒子、玻璃屑、橡胶微粒、药物结晶等。

这些东西会随着药液进入你的心、肺、肾等器官中沉积,时间久了,这些沉积物会容易引发多种疾病(肺气肿、肺硬化、微血管栓塞等)

而且,经常输液的人会造成免疫系统的抑制,减弱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以后容易生病,导致病越来越难好。

所以,动不动就输液的人,在医学上来说,相当于一场慢性自杀。



除此之外,过度的输液会导致人体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也是超级细菌的“温床”

什么是超级细菌?超级细菌的产生是源于抗生素的滥用,使得原有的病菌迅速产生耐药性,以至于再多的抗生素都无法抵御超级细菌对人体的侵蚀。

通俗点来说,人体若有超级细菌的存在,一个普通的感冒都有可能使你命丧黄泉。



希望各位父母记住这个原则,在生病的时候,能不吃药就别吃,可以口服就不打针,能打针就别输液,输液是最后的选项,对自己和孩子都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0
孩子一生病,父母都非常的焦急。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发烧高烧不退的情况下,会送到医院去输液。还有像得了手足口病这些必须到医院去输液,而且还要隔离。
第2个回答  2021-01-10
因为家长认为输液治疗孩子的疾病可能会比较快一些。所以这些家长为了减轻孩子的痛苦,当孩子易生病,他们就把孩子抱到医院去输液。
第3个回答  2021-01-08
第一种是家长给孩子塑造的刻板印象,让孩子觉得生病就只有输液才能好。第二种是孩子可能会用此来逃避学习,觉得生病输液需要很长时间,这段时间就不用学习了。
第4个回答  2021-01-10
家长会觉得如果生病了的话,输液会好的更快,见效快,会觉得输液可以更好的吸收,还有的家长会认为输液可以补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