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相中一个仿汝窑,老板却不识货,我就鼓励他说出多少钱?

如题所述

其貌不扬的地摊,往往也可以创造奇迹,一大批国宝级文物都是从地摊上走进博物馆里的。比如马未都曾在地摊上捡漏了一个西汉鎏金蚕,同款的是陕西博物馆的展馆之宝,民间拥有者仅马未都一家,可见马未都确实是有眼力劲。马未都曾表示“我”在地摊捡漏一个仿汝窑,世上绝无仅有,还好摊主不识货。这又是一个堪称国宝的重量级文物,持有者依旧是马未都。马未都如何得到这一国宝级文物呢?该宝物又有什么独特的历史价值呢?





话说马未都逛地摊的习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直都有,就是身价百亿之后,也会有事没事的逛地摊。一则或许真的能够拿到什么宝贝,二则保证自己的业务能力不生疏。所以,马未都逛地摊成了业余时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条件好了,地摊变成了古玩城,套路还是跟地摊时一样。当然了收藏行当没有人不认识马未都的,真是逛到了谁家,暂且不说赚钱还是不赚钱,单凭见过马未都这个牛都能吹一辈子。




马未都前几年去古玩市场上逛,一转眼隔着橱窗相中了一个仿汝窑,但看不清楚是什么时期的。直觉告诉马未都,可能要捡到天大的漏了。说时迟那时快,马未都眼睛瞄到了卷门上的老板联系方式。打通电话后,马未都直奔主题说:“我相中你店里的仿汝窑了”。老板一听觉得是个大客户,就赶快过来,一看是大名鼎鼎的马未都。老板一脸赔笑的寒暄过后,就对马未都说:“我这是东西很贵的”。




马未都没说那么多还是直奔主题,就问多少钱。老板再度强调这是从日本带回来的,马未都还是问多少钱。老板扛不住了,就表示马老师我这东西很贵的,别人要不是这个价。马未都再次发问多少钱,老板直接开口马老师你要是喜欢我就给一个很好的价钱,你就给我8万吧!马未都一听,心里当即判断出老板不识货,他对这件仿汝窑的判断出现了偏差。马未都指出老板可能把这件仿汝窑当成了清末民初的作品,底部有没有落款可能是民窑出品,开价八万算公道。




事实上,马未都事后表示这是明成化仿汝窑炉。这一下子就拉开了不小的差距,真实价值远远不止8万块。马未都一直鼓励他说出多少钱,目的就是为了探一探对方的虚实,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捡漏。古董行有个规矩,卖方开出价钱后不可能再加价了,就能够从容的砍价。马未都给对方讨价还价,最后以7万元的“白菜价”捡漏明成化仿汝窑炉。




事实证明,马未都捡了个天大的漏。马未都后来多方查证资料,得出一个结论世上同款的明成化仿汝窑瓷器仅此一个,并且还是完整的瓷器,其他的有是有但都是残缺不堪。马未都为什么能够精准的判断呢?这得益于他早年下的功夫,他曾在景德镇出版的专业书籍中看到一个同款仿汝窑残器,从而判断出这是明成化年间仿汝窑。




至于底部为何没有落款,马未都的解释是后来被铲去了。于是乎,马未都就以7万的价钱买回相中的仿汝窑,老板却不识货,还偏偏就鼓励他说出多少钱。这就是高手过招,堪称神仙操作啊!看来多看书是没有害处的,当时可能没什么用,往往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发挥扭转乾坤的重要作用。说白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永远不过时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