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哪些历史问题?

如题所述

旧石器时代考古复习大纲 主讲老师:王幼平

1、 旧石器时代的特点一、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童年时代。在人类开始出现,地质时代属于更新世,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到一万年为止。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无论人类的体质还是文化,都是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人类的体质具有原始特征。二、 打制石器的使用。打制石器是一种原始的工具,制作时用石锤打击石材,打下具有锋刃的碎片,然后加工成石器。人工打制的石器的特点是有台面、半锥体、疤痕、辐射裂纹,而且有一定的形状。常见的有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石球、手斧等。三、 狩猎——采集经济。社会生产力低下,主要从事采集、狩猎等生产活动,依赖自然的恩赐而生活,物质文化不发达。2、 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特点一、 含概时间长。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到一万年为止。二、 范围广(面广)。欧洲的旧石器文化发现丰富,文化系统和分期断代比较清楚,在北非、西亚等也同样有分布,在中国也有丰富和自成系统的文化遗存。三、 内容复杂,涉及到多学科。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研究包含了古人类学、地质学、古生物学、民族学以及现代科技的内容,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需要以上诸多学科的内容来作为工具开展工作。3、 与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相关的学科一、 古人类学,通过各种动物、古人类化石研究人类的起源问题。二、 地质学,考古学的地层学就是从地质学中借用来的,自然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和生态学,对于协助研究古代文化一直所在地区的地史和天然资源,从各个方面复原当时的自然环境是很重要的。三、 古生物学,对于鉴定发掘出土的植物遗存以及动物和人类骨骼,并判定它们的年代有重要的作用。四、 民族学,许多考古问题的研究需要通过民族学也即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的比对,来找到答案。五、 现代科技的应用诸如碳14测年、热释光等技术对判定遗址及相关出土物的年代有很重要的意义。4、 旧石器时代考古学诞生的背景与意义背景:一、 十九世纪中期,《地质学原理》和《物种起源》两部著作奠定了考古学的科学基础。二、 工业革命的成果是考古学诞生的物质基础。意义:一、 对整个科学的贡献,提供古代化石、遗物,直接挑战上帝造人的理论。二、 大大扩展了史前考古学的研究领域,对世界考古学有不小的意义。5、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发展简史一、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开始(1920年——1949年)(1) 1920年夏,法国传教士桑志华在甘肃庆阳县北赵家岔(今属华池县),发现中国第一件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标志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开始。(2) 1923年,桑志华与另一位法国古生物学者德日进发现水洞沟和萨拉乌苏遗址,并进行了发掘。萨拉乌苏与水洞沟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最早进行正式发掘的两个地点。(3) 1929年12月,裴文中发现北京猿人的第一个头盖骨,是中国考古学的重大发现。(4) 1930年,山顶洞的发现也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起步阶段的重要收获。二、 中国旧石器的发展(1)50-60年代为发展初期,从周口店到华北地区的发展。*周口店继续发掘与研究。*1954年发掘丁村遗址,丁村是50年代以来首次大规模发掘并进行深入研究的旧石器遗址。丁村发掘报告在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开始由华北及西北走向全国。先后发现了蓝田人、观音洞和元谋人等,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基本确立。(3)80年代,是丰收的十年,理论上也有进展,提出“区域渐进”理论。(4)90年代以来,是中国考古学变化最大的十年。 *研究重点发生转移:以前是文化史的复原,基本方法是作描述; 以后注重对人类行为的认识,基本方法是解释。 *发掘方法变化:以前是垂直发掘; 以后改为平面的发掘,认识人类活动。 *研究方法:有微痕研究、拼合研究、埋藏学的研究等,最新研究模式是“操作链”(技术链)方法。 *研究定位开始变化,是世界史前史之下的旧石器考古,在整个世界史前史研究中占重要地位。 6、 第四纪的主要特征一、 气候变化:冷暖交替即冰期与间冰期交替二、 环境变化:海陆变化。海平面下降,造山运动开始,青藏高原与喜玛拉雅山隆起;中亚地区沙漠化;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大多数湖泊消失。三、 生物界的变化:从第四纪开始,文化学人主宰地球;真马、真牛、真象出现。7、 午城黄土、离石黄土、马兰黄土与网纹红土 午城黄土——更新世北方地层早期分布最广的是午城黄土。红色,代表暖湿气候,有古土壤层。标准地点在山西隰县午城镇。距今250万年—100万年。 离石黄土——更新世北方地层中期分布最广的是离石黄土。偏黄色,代表向冷方向发展的气候,中间有若干暖的阶段,在暖的阶段含古土壤层。标准地点在山西离石县陈家崖。距今100万年—12万年。 马兰黄土——更新世北方地层晚期分布最广的是马兰黄土。浅黄或灰黄色,代表干冷气候,很少有古土壤层。标准地点在北京西斋堂马兰村。距今12万年—1万年。网纹红土——更新世南方地层中期分布最广的是网纹红土。红土中夹白色或灰白色网带,高温多雨环境下形成。发现几百处旧石器遗址。标准地点在安徽、湖北。距今100万年—12万年。8、 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旧石器时代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起止时间:欧洲:距今500万年——12.8万年 中国:距今120万年——20万年中期起止时间:欧洲:距今12.8万年——3.5万年 中国:距今20万年——5万年晚期起止时间:欧洲:距今3.5万年——1万年/1.2万年 中国:距今5万年——1万年/1.2万年 9、 莫维斯线与东、西方旧石器文化的分区 青藏高原和中亚沙漠是东西分界线,分成东亚区和旧大陆西两个区。两边区别非常大,东方是砍砸器区,西方是手斧区。1940年由莫维斯提出,称莫维斯线(Movius Line)。10、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分区 以淮河—秦岭为界分为南方区和北方区。南方区是大型工具:砍砸器或叫砾石石器。北方区是以石片石器为主的小型石器。11、中国最早的人类一、南方古猿:70年代中期,在湖北建始龙骨洞发现“鄂西臼齿”,当时被描述为南方古猿,但80年代以来的研究则认为是早期直立人。 永县人也曾被认为是南方古猿,后来研究认为是早期智人。二、元谋人:元谋人牙齿不是发掘的,而是采集的,年代测定为60—70万年,也不是中国最早的人化石。三、 公王岭蓝田人,距今115—120万年。是目前能够肯定的中国最早的人化石。是世界直立人里最矮的,脑量小只有780毫升,头骨壁厚达12毫米。12、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文化一、 西侯度遗址:发现于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附近,发现石制品、烧骨、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化石。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古地磁年代为距今180万年,所以一般将西侯度作为我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地点之一。遗址位于黄河中游左岸高出河面约170米的古老阶地上,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集中分布在平均约1米厚的交错砂层中,共发现石制品32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经过加工的石器,石器原料大部分为石英岩,有刮削器、砍砸器、三棱大尖状器等。二、 公王岭遗址:发现于陕西蓝田县公王岭,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古地磁年代测定为距今120万年。公王岭的头骨化石包括完整的额骨、大部分顶骨、右侧的颞骨和上颌骨等,同属于一个30多岁的女性。石器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大尖状器和石球以及一些石核和石片,多半用石英岩砾石和脉石英碎块制成,比较粗糙。三、 泥河湾盆地:小长梁距今136万年 东谷坨距今约130万年,发现石器多。 岑家湾距今97—90万年,发现资料最多。 马圈沟的年代最早,其准确年代还有待于进一步工作。13、禄丰古猿、巨猿与人类起源研究一、禄丰古猿:70年代中期发现于云南禄丰县石灰坝的第三纪煤层中,化石的数量非常丰富,有头骨、下颌骨、牙齿等。从化石形态特征看,禄丰古猿在体质特征上于早期人有近似的地方,是与人类很密切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旁支,但不是人类祖先。二、云南森林古猿和江西双沟醉猿也是与人类很密切的一个旁支。由于同一时期的人猿超科化石发现很少,因此以上发现对于认识人类起源问题仍很重要。三、巨猿:是一种形体很大的猿的化石,30 年代发现于香港;身高2.7米左右,体重300公斤,生存时代大约是从早更新世早期—直延续到中更新世。而此期已是早期人类很繁荣的时代,所以巨猿显然不会是人类的直接祖先。尽管如此,这支形体巨大的中国远古人类近亲的体质特征及其命运,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仍是十分重要的。14、北京猿人遗址地层的特点一、 文化层、砂层、角砾层交替出现,是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形成。二、 堆积厚(几十米厚),多个文化层,反映时间长。15、北京猿人文化特点与分期一、 文化特征(一) 石器工业(石器文化)(1) 原料来源:以山坡上的碎石块为主,其余是来自周口河里的鹅卵石。石器原料种类很多,但以脉石英为主。(2) 技术:广泛使用砸击法 锤击法很重要 也有碰砧法,但不多(3) 组合:刮削器最多 小尖状器 砍砸器 石砧 雕刻器利刃、轻型的多,狩猎用。(二) 居住的特点喜欢住山洞(住洞、穴居)用火(三) 生计(经济类型)依赖肉类:狩猎 食腐二、 分期根据石器工业的原料、技术和组合的情况,分成早、中、晚三期:

原料 技术 组合

早期 砂岩 锤击法为主 砍砸器较多 脉石英 砸击法多 刮削器为主

中期 石英 砸击法为主 刮削器为主 锤击法 小尖状器有 碰砧 砍砸器有

晚期 石英、水晶 砸击法为主 刮削器为主 燧石 锤击法 砍砸器少 碰砧 小尖状器 雕刻器 石钻 从分期的结果来看,越来越会用好的原料,整体是发展的趋势。 16、北京猿人的体质特征及其意义一、 体制特征:(1) 头骨非常原始:比较低矮 骨壁较厚 眉脊发达,呈“一”字形,非常粗壮,增强结构发达 吻部特别突出 大脑小脑即颅内结构介于人与猿之间 脑量较小,平均脑量1050毫升(2) 肢骨:上肢骨等于现代人 下肢骨接近现代人 髓腔比较细,管壁较厚二、 意义: 首先,从北京猿人的整个体质特征来看,其身体各部分的进化速度并不一致。头骨与肢骨相差很大,头骨原始,肢骨发达,原始特征与现代特征共存,应是人类进化镶嵌现象的表现,反映了恩格斯“劳动创造人”的道理:上肢先进化,然后下肢进化,最后促使大脑发展。 其次,除进化上的意义外,还有一层意义,即“中国人起源”。北京猿人的铲形门齿、高颧骨、扁平脸、低塌且宽的鼻子等,表明他们具有明显的现代蒙古人种(黄种)的特征。17、金牛山遗址的发现及意义一、 发现:金牛山位于辽宁营口市(现大石桥市)20世纪40年代,曾发现过动物化石。197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A地点洞穴堆积,从当年起进行过多次发掘。1984年秋天,由吕遵谔教授指导的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学生进行考古发掘实习时,在金牛山A地点发现金牛山人化石,包括同属于一个个体的头骨及头后骨共50余件。*金牛山A地点洞穴遗址的堆积情况与周口店第一地点很相似,铀系法测定的结果为距今20万年,相当北京人中晚期。*石制品的数量虽然无法和周口店相比,但从原料的选择到加工技术都十分相似。石器原料以脉石英为主,打制技术以砸击法为主。石器种类有刮削器、尖状器和雕刻器。从石器工业的整体面貌来看,很接近北京人文化。另外还发现9处用火遗迹,说明有用火习惯。*住山洞。金牛山人头骨具有原始的特点,但也有比北京猿人进步之处,脑量为1320毫升,明显增大。二、 意义:(1) 说明同一时期生活着两种不同的人类,有进步的人,也有落后的人,也是镶嵌进化,反映了“分支进化”的道理。(2) 看形状是两种人,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但使用着一样的工具,文化面貌一样。18、黄河中游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发现一、蓝田:公王岭距今120万年 陈家窝距今60—70万年 石器原料:河边鹅卵石,石性为石英岩(变质岩) 加工技术:锤击法为主 碰砧法可能也使用 石器组合:小型刮削器 大型砍砸器 大型大尖状器二、芮城匼河:黄河阶地堆积,中更新世 主要发现:石器和动物化石 石器原料:河滩上的鹅卵石(砾石),岩性为石英岩。 加工技术:锤击法为主 碰砧法也使用 石器组合:砍砸器为主 小型利刃的刮削器也占一部分 大尖状器19、泾川大岭上位于甘肃泾川县,是中国旧石器早期最西地点,土状堆积,地层为离石黄土,时代处于中更新世。 石器原料:石英岩砾石 加工技术:锤击法为主 石器组合:大型砍砸器 大尖状器 小型刮削器 小尖状器20、观音洞位于贵州黔西一、地层:多层,持续时间长,铀系测定为距今20—5万年,文化层厚,反映了多次居住。 位置在洞口,光线好二、文化特点:*石器工业:石器原料:山坡上找风化岩块,岩性为硅质灰岩。 加工技术:用锤击法拔片和修整 陡刃石器比较多,而且多刃器较多 石器组合:刮削器 小尖状器 砍砸器*生计:有很清楚的狩猎证据*居住:住山洞,每一层都很薄,说明多次的临时性居住。 21、郧县人及其文化遗物 郧县人化石地点位于湖北郧县曲远河口,发现两个头骨化石,称“郧县人”。距今78万年,电子旋测定(ESR)为60万年。头骨的一些特征更接近早期智人,但已有的测年数据与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都说明郧县人非常古老,说明至少在80万年出现了比较进化的人。石器原料:砂岩或石英岩的砾石技术:锤击法为主砸击法可能也有应用组合:砍砸器大尖状器石球、小刮削器比例少 此外,有很多象手斧一样的工具,但不是从地层中发现的,而是采集来的。郧县人石器工业从原料、技术到石器组合均与华南的砾石石器工业没有区别。22、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区域性特点一、北方北区特点:(1)栖居形式:早期露天(泥河湾) 晚期穴居(周口店、金牛山)(2)用火(3)食肉(4)石器工业:原料为采集的石块技术:砸击法占主要地位组合:以刮削器为主的利刃工具占主导地位二、北方南区特点:(1)栖居形式:露天居住,有棚子,与洞穴相对应。(2)生计方式:从石器组合看,大型尖状器、砍砸器多,适合挖植物根茎,推测依赖植物性食物较多,同时也有狩猎活动。(3)石器工业:原料来源为河滩,石性为石英岩或角页岩技术:锤击法为主,碰砧法也使用,砸击法则很少使用。组合:大型尖状器与小型刮削器工具基本相等三、西南区、云贵高原特点: (1)环境:岩溶地貌,低温多雨,海拔高。(2)栖居:住洞多,且反复多次地居住。(3)生计:狩猎情况比较清楚,更多地以狩猎为生。(4)石器工业:原料为就近采集山坡上风化的石头块,砾石原料少用。加工技术:锤击法为主,砸击和碰砧法少见。组合:中小型利刃工具比较多,砍砸工具较少。四、华南区特点:(1)栖居形式:集中居住或临时采集(2)石器:原料为砂岩或石英岩的砾石 技术:锤击法为主 组合:砍砸器和大尖状器较多,小刮削器和石球也有一些。23、周口店15地点的石器工业地层分为三层,最主要文化层在第二层(中间一层),发现几万件石器。铀系年代测定为距今15万年,处于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初。石器工业:原料来源和岩性象北京人一样,在山坡上采脉石英但石器技术却发生很大变化,由砸击法变成锤击法,锤击法很自由,便于控制,说明打制技术更高些。 组合:刮削器为主 小尖状器 雕刻器 砍砸器数量比较少 修理把手大石片很有特点周口店15地点旧石器文化的主人可能已不是北京猿人。24、许家窑遗址的主要发现与意义许家窑位于山西省阳高县,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典型文化遗址。地层:泥河湾层顶部,马兰黄土下部,气候干凉。铀系法测定的年代为距今10-12万年一、 主要发现:除了石器外,还有很多人化石,代表十多个个体,但没有完整头盖骨化石,都是碎片。化石特点:*原始性突出:头骨壁厚等于北京人 牙齿大等于北京人*进化阶段性,有尼人特点:头骨圆度等于尼人,脑量大于北京人 吻部突出等于尼人,但比北京人后缩 *黄种人特点:铲型门齿典型 有印加骨(顶枕间骨) *另外,还可以观察到某些病理现象,如可能因缺乏某种维生素引起的“骨小孔病”,以及由于饮用含氟量高的水而形成的牙齿黄斑等。石器工业:原料:砾石(石英、燧石、火山岩),原料的体积不大,均来自附近。 技术:锤击法为主 砸击法也很多组合:刮削器为主,可分为边刮器和端刮器。而端刮器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典型工具。 小尖状器很多 石钻 大量石球 二、 意义:*许家窑人有尼人特点,也有北京猿人特点,来源不清。*文化上承前启后。砸击技术是从前边延续下来。同时有进步的技术:修理石核:原始柱状石核和盘状石核。另外工具方面,有晚期工具出现。 *石球是该遗址最具特色的工具类型。大量用石球,说明狞猎专业化。25、丁村文化一、 地层:汾河三级阶地,河床相—砂砾石层,可能是冲过来的,因此称丁村地点,不称丁村遗址。二、 人化石:两颗少年牙齿,2-3岁孩子头骨片,为早期智人特点。三、 石器工业:原料:角页岩砾石,黑色或灰黑色。 技术:碰砧法 锤击法 组合:砍砸器比较多 丁村大三棱尖状器,最代表性器物。 石球也有一些刮削器也较多四、问题:*时代:晚更新世早期(10-12万年),同时更早的中更新世也有发现,而再向前发展,旧石器晚期也有。因此丁村开始时间更早,延续时间也更晚,不再是旧石器中期典型了。 *丁村是以大型石器为主还是小型石器为主,一直存在争议。26、大荔人及其文化一、 地层:洛河三级阶地二、 化石:一个头盖骨化石:铀系法年代:19-20万年 脑量大些:1120ml 脑圆些 眉脊倒八字形,为典型早期智人三、 石器工业:原料:河滩上的砾石 石性:燧石、石英岩 技术:锤击法,加工粗糙 组合:小型刮削器 尖状器 石锥 石砧大型的石器很少,草原环境用的小型利刃工具很多,反映了气候的变化。27、马坝人的体质特征及其意义发现于广东曲江马坝。体质特征:*典型早期智人,介于北京人和现代人之间*进化阶段性:脑圆 眉脊粗壮,八字形*多区进化:圆形上眼眶,欧洲尼人特征,是基因交流情况的反映。28、过渡阶段人类的体质特点一、 阶段性特点: *早晚两期:早期(大荔人)介于直立人和典型早期智人过渡阶段。 晚期(马坝人)为典型早期智人 *总体特点:脑量比早期增大:大荔人为1120毫升,金牛山人为1320毫升,马坝人应更大些。 头骨圆度介于直立人和晚期智人之间 眉脊倒八字形 吻部后缩 前牙齿很大二、区域进化的连续性铲形门齿印加骨(顶枕间骨)扁塌鼻子高颧骨四、 基因交流为辅,圆形眼眶。29、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特点一、 继承性。中期与早期区别不大,从工具原料、技术、组合几方面继承性很强。三、 发展。北方许家窑出现修理柱状石核、盘状石核。南方大尖状器。30、山顶洞人及其文化的主要发现一、地层:在北京人地层堆积之上,主要是墓葬发现。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角器及装饰品。时代:距今2.7万年二、体质特征:8个个体,三个完整头骨 头骨圆脑量1400ml,与现代人接近。这些特征说明山顶洞人属于典型的晚期智人类型。 其形态特征如鼻子扁塌、高颧骨等,说明山顶洞人属于原始的蒙古人种。三、文化特征:(1)石器工业:只有20多件制品,石性:石英和燧石 加工技术:锤击法为主 砸击法也有 组合:刮削器砍砸器山顶洞人石器技术简陋是因为发生了工业重点的转移,人们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加工骨角制品,因为真正代表山顶洞人技术水平的是其骨角器和装饰品。 (2)骨器和角器:加工技术很发达,磨制技术出现 代表:骨针 (3)装饰品:发现数量非常多,用石头磨制的珠子和野兽牙、海蚶壳、鱼骨、骨管等穿起来。能有时间做装饰品,说明生产力提高。另外也说明当时已经掌握了钻孔技术。反映了他们的活动范围可能已经很大,原始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 (4)墓葬: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处墓葬 红色赤铁矿粉,应是原始宗教意识的最初表现。31、海城仙人洞地点:海城市孤山镇时代:与山顶洞人相当石器工业:(1)原料:当地选石英砾石 (2)技术:锤击和砸击 (3)组合:钻具多 刮削器 尖状器 砍砸器骨角器:骨针 骨制标枪头(狩猎) 骨制渔叉(捕鱼)多个红烧土遗迹(火膛)32、萨拉乌苏与峙峪一、 萨拉乌苏地点:内蒙乌审旗时代:3.7—4万年小石器类型(石片石器类型):典型小石器 技术:锤击法和砸击法 组合:边刮器 端刮器(狩猎专业化产物) 小尖状器二、 峙峪地点:山西朔州时代:2.8万年 1.5万件石器 技术:锤击法 砸击法 组合:边刮器 端刮器 小尖状器 雕刻器5000多枚马牙,是专业猎马人。33、水洞沟与石叶文化一、水洞沟:水洞沟中国发掘最早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地点:宁夏灵武水洞沟时代:1.8或2.5—2.6万年技术:修理石核,呈长条或盘状,剥取石叶组合:端刮器 尖状器(适于做矛头) 凹缺刮器是明显的狩猎文化,主体是石叶技术。三、 石叶文化——石叶是特殊的石片,从经过预先修理的石核上剥下来两边平行或接近平行、长度大于宽度2倍以上。34、下川与虎头梁一、 下川范围:山西南沁水下川,露天遗址,河流阶地。时代:距今2.5—1.5万年特点:沿着河流成片分布技术:细石器技术,从锥形石核(铅笔头型)或柱状石核上剥下来,很小,做复合工具。组合:端刮器,非常多,占主导地位。 边刮器 小尖状器也是专业的狩猎文化。二、 虎头梁——冀西北泥河湾盆地虎头梁村。 石器工业:石器原料:以石英岩为主 加工技术:直接打击与间接打击并用。 石器组合:端刮器为主 尖状器 边刮器 雕刻器 最引人注目的是数量众多的各式楔形石核。装饰品:13件,系用贝壳、鸵鸟蛋皮、鸟的管状骨及石块等穿孔制成。这些制品都采用了穿孔和磨制技术。在几个地点发现数块赤铁矿,另外还有红色的泥岩遗存,估计这些是用来染色的材料。发现火塘 35、柳江人的发现与意义一、发现地点:1958年,广东新兴农场在通天岩挖岩泥时发现柳江人化石,是一个完整的头骨。进化:眉脊较粗壮 前额后倾时代:距今5万年人种(蒙古人特征):宽面孔 铲形门齿 扁宽鼻 高颧骨二、意义(1) 跟现代人起源关系密切,起源较早。(2) 与日本港川人数据接近,受到日本人重视。(3) 与澳洲古人类也有关系。36、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旧石器晚期文化*四川盆地:一、铜梁(重庆市),距今2.5万年。原料:大砾石技术:锤击法组合:小型石片做的刮削器(狩猎工具) 砍砸器 小尖状器与华南砾石工业接近,又有自己特色。二、汉源县富林遗址(大渡河边)距今2万年,为干冷期草原文化。原料:燧石技术:锤击法和砸击法组合:边刮器最多 端刮器 小尖状器总体特点是:石器非常细小,长度很少超过30毫米,在中国南方的各地点为最。*云贵高原:一、 石器类型-传统型文化:威宁草海,是云贵高原晚更新世晚期的一处露天旧石器地点 原料:采集燧石 技术:锤击法 组合:刮削器居主导地位普定穿洞下层:原料、技术和组合都与早中期相同。二、石器类型-新型文化:兴义市猫猫洞文化时代:距今1.3-1.4万年——7000年-8000年*石器工业:原料:扁圆形砾石作原料 技术:用锐棱砸击技术来剥片,取宽薄片来加工的技术。组合: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骨器和角器比较多:骨铲、骨刀37、中国晚期智人的来源与体质特征一、 来源:(1)区域进化:发现黄种人特征接续发展 旧石器文化连续发展 (2)非洲夏娃说二、体质特征:进化的阶段性:脑量与现代人接近 圆的程度与现代人接近 保留较早的原始特征:骨壁厚些 前额倾些 眉脊粗壮些 黄种人:高颧骨 宽扁鼻子 铲形门齿 地方性:山顶洞人是北方人祖先 柳江人是南方人祖先38、中国旧石器晚期文化的区域性特点一、 多元化:华北东边综合性 西边三种文化并存 南方东部也如此二、疆域的扩大:早期北边未过辽宁东部 晚期黑龙江、青藏高原都有发现39、旧石器晚期文化的时代特征过度时代,由狩猎采集经济向农业转型时代一、 有一系列技术发展:打制技术达到高峰 磨制技术开始出现 加工骨角器大发展技术发展为生产力发展创造条件。二、生计:狩猎专业化 多样化,北京可以稳定居住,渔猎、采集,也可以草原生活。三、 社会组织进一步发展:群体更大 大群体里有多个火塘 平等关系四、 精神文化也有发展:墓葬 装饰品 洞穴壁画和雕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6
应该主要研究的就是下面这些了。l 旧石器时代的分期

一、旧石器时代早期

1、时间:人类诞生——距今20万年前

2、重要技术发明:①打制石器;②用火。

二、旧石器时代中期

1、时间:距今20万年-4万年之间;人类史-旧石器时代中期;早期智人;

地质时代-中更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早期

2、典型器物:刮削器、尖状器、凹缺器

3、艺术品萌芽

三、旧石器时代晚期

1、时间:距今4万-1万年之间;晚期智人

2、工具:石核、石片

3、特点:非生产性的工艺装饰品、彩色岩画、壁画、时刻图案。

4、活动:墓葬、宗教活动、多人墓葬

l 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的类型

(一)能人:距今260万年-15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古人类,是最早制造使用工具的人类,演化成为直立人。

(二)直立人(旧称猿人)

1、时间:距今180/200万年-20万年生活在非洲、欧洲和亚洲的古人类。一般认为直立人起源于非洲,然后向亚洲和欧洲扩散。直立人能够使用工具、用火、甚至狩猎。

2、地质时代:属于中更新世,相当于考古学的旧石器时代初期。

3、发现:1929年,北京周口店遗址发现相似的猿人化石,被确认为“从猿到人”进化序列的中间环节。国际人类学界一致同意把各地发现的猿人化石定名为“直立人”。

4、特征:①直立人已具备了人的特征,直立行走,并能制造和使用工具。②头骨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壮、鼻骨宽阔;和能人相比,脑容量明显增大,800-1200毫升的脑量;牙齿比南方古猿小,比智人大。面部扁平,平均身高达到1米6。③长期生活在洞穴中,是最早会使用火的人。④以打制的砾石石器为主要工具,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的生活方式。

(三)早期智人(又称为“古人”)

1、时间:通常指距今20万-5万年前生活在中更新世晚期的形态上介于直立人和晚期智人之间的人类。相当于旧石器时代中期。

2、体质特征:体质形态比直立人进步,脑容量较大,平均为1400毫升,但前脑部分较小,后脑发达,沟回比现代人简单,仍保留了一些较原始的性状,眉脊发达,前额倾斜,枕部突出,鼻部宽阔,颌部前突。

3、典型代表:中国的广东马坝人、湖北长阳人、陕西大荔人、山西丁村人、山西许家窑人。

(四)晚期智人(又称“新人”)

1、时间:一般指生活在距今5万年-1万年的更新世晚期人类,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主要解剖学特性与现代人类接近。

2、特征:①体质特征:和早期智人相比,体质形态更接近今人。眉脊减弱,颅骨增大;前部牙齿和面部减小。身体较高,脑容量大,已经分化并形成不同人种,出现明显的人种差异和地区性差异。

3、典型代表:中国柳江人、山顶洞人。②技术方面:发生细石器革命。③文化方面:出现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装饰品。

3、中国晚期智人具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特质:①上颌骨颧突,②矢状骨,③印加骨,④下颌骨圆枕明显,⑤铲形门齿显著

(五)金牛山人

1984年发现于辽宁营口金牛山,距今约28万年。属于晚期直立人和早期智人的“过渡类型”。化石为一个头骨、五个脊椎化石骨、二根肋骨以及其他部位的骨头,全部属于一个成年女性个体,年龄为30-40岁,脑量为1390毫升。金牛山发现的这批化石资料之完整,在我国尚属首次。使用的石器有刮削器和尖状器。除石器、骨器外,金牛山文化遗存中较重要的是发现大量烧土、烧骨和灰烬层等用火遗迹,说明当时的人类不仅会用火而且懂得控制火。

l 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

一、直立人与早期文化

(一)北京人及其文化(旧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

1、时间:距今75万年-25万年

2、发现:北京直立人遗址,位于房山周口店镇的龙骨山,是一个很大的洞穴遗址。1921年安特生在龙骨山发现石英碎块和动物化石。1927年,发现一颗人牙化石,将人种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中国北京猿人,后更名为北京直立人,简称北京人。到1937年,陆续发现了5颗较为完整的头骨及大量文化遗物。1949年后,发掘工作回复,经过几次大型的发掘,丰富的人类化石、石制品和用火遗迹,使得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称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北京人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3、体质特征:共发现属于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200余件,体质特征如下,

(1)头骨化石表现出许多原始性状:①脑量小②头骨壁较厚,平均厚度约为现代人的2倍③眉脊粗壮④下颌骨特别发达;

(2)牙齿比现代人的大,门齿呈铲形;

(3)肢体的大小、形状、肌肉附着点都与现代人相似;

(4)整体来看,北京人骨骼的各部分发展是不平衡的。

4、文化遗存:石制品、骨角器、用火遗迹。共发现石制品10万件以上,工具1.7万多件。

5、打制石片的方法:砸击法,锤击法,碰砧法

6、工具:刮削器(最多)、尖状器(精致)、砍砸器。

7、掌握人工用火:木炭、烧骨、灰烬层的发现,被认为是人类控制用火的证据。

(二)蓝田人及其文化(旧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

1、时间:距今115万年-110万年(公王岭);距今65万年(陈家窝)。

2、发现:1964年,陕西蓝田县公王岭发现了直立人头盖骨化石,后来在陈家窝下颌骨化石,二者合称为“蓝田人”,是目前华北与西北地区时代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3、石器:共发现200多件

4、石器类型:三棱大尖状器,刮削器,砍砸器,石球,有用火遗迹。

(三)元谋人及其文化(旧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

1、时间:距今170万年

2、发现:1965年夏天,云南元谋县两颗早期人类上门齿,属于成年个体,呈现出明显的原始特征。铲形上门齿,具有蒙古人种的特征。

3、石器:出土3件石英质刮削器——石核、石片、尖状器。

4、发现大量炭屑、哺乳动物化石,部分骨化石有人工痕迹。

5、是中国境内最早发现的直立人

(四)西侯度文化(旧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

1、时间:距今180万年

2、发现:1960年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附近,1961-1962年进行2次初步发掘。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之一。

3、石制品:32件,类型:石片、石核、刮削器、砍砸器、1件三棱大尖状器。发现共生哺乳动物化石,属于早更新世动物群。

(五)郧(yún)县人

(六)巫山人

二、早期智人和中期文化

(一)丁村人及其文化(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1、时间:

2、发现:1953年,山西省襄汾县丁村遗址

3、出土:3枚人牙化石,铲形门齿

4、体质特征显示,丁村人比北京人进步,属于早期智人,是介于北京人与现代黄种人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

5、石制品:石片和石核数量最多。采用碰砧法,摔击法,锤击法生产。

6、石器类型:砍砸器、三棱大尖状器(最具特色,又名“丁村尖状器”),小尖状器,刮削器,石球。
第2个回答  2020-10-16
旧石器时代考古,以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研究工作最为充分,并且在全国各个省区探索直立人、早期智人与晚期智人及其文化遗存,填补地域与时代空白。

在北方与南方都发现了接近200万年的人类文化遗存,将人类在中国出现的历史提前至接近距今200万年。认识到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已形成南北两个技术传统


即南方的砾石石器传统和北方的小石片石器传统。形成的综合性论著有《裴文中史前学考古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7年)和《裴文中科学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年)、《贾兰坡旧石器时代考古论文选》(文物出版社,1984年),《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与《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两部书中的旧石器时代部分,还有由吴汝康、吴新

智、张森水主编的《中国远古人类》(科学出版社,1989年)等,在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发挥着引领或是重要的作用

1.距今百万年前后的人类文化遗存和人类起源的探索

在20世纪发现的距今100万年前后的人类文化遗存的遗址,主要有:陕西蓝田公王岭,河北阳原泥河湾盆地的小长梁、东谷坨、半山、岑家湾等,它们的地质年代属早更新世。

其中,1964年在蓝田公王岭发现的蓝田直立人,年代为距今115万到110万年。发现的距今近200万年的人类文化遗存

主要有1965年在云南元谋上那蚌一带发现的元谋人的两颗牙齿化石,经古地磁测定牙齿化石的地层年代,为距今170万年前后。

1998年以来,在安徽繁昌癞痢山人字洞发现了距今240万~200万年的石制品等人类文化遗存,与非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存的年代接近。

这些材料对在亚洲地区探索人类的起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约70万年前以来的直立人及其文化研究

发现的约70万年前以来的直立人文化遗存,除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外,有150多处。其中,陕西蓝田陈家窝发现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的年代约距今65万年。

湖北郧县学堂梁子发现的两具直立人头骨化石、陕西洛南东河村龙牙洞发现的距今约50万年的文化遗存等秦巴山地的重大发现

表明这里是研究中国早期人类进化的重要地区。1980年在安徽和县龙潭洞出土的一具距今约30万年的直立人头盖骨

以及1990年、1993年在南京汤山发现的距今约35万年的直立人化石等资料,集中表明了长江下游地区也是直立人活动的重要地区。

对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1978年后又进行了包括九个课题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北京猿人遗址综合研究》,科学出版社,1985年),裴文中和张森水则系统研究了北京猿人遗址的石制品(《中国猿人石器研究》,科学出版社,1985年)。

研究表明,北京猿人洞穴中厚达40多米的文化堆积,大致形成于距今70万~20万年

3.早期智人和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研究

1949年以后开始对早期智人进行重点探索。至1999年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及其文化遗存有30多处。其中,1954年发现的丁村人,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早期智人化石。

1976-1979年发现的许家窑人化石有20件,代表10多个男女老幼不同的个体,年龄从7岁到50岁,平均寿命为30岁。

1978年发现的大荔人头骨,保存相当完整,年龄约30岁。1984年发现的金牛山人除有较完整的头骨外,还有许多体骨,约距今23万年。1992年在贵州盘县大洞发掘出古人类牙齿化石和石制品。这时期的文化更具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