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系统的学习哲学求方法

我是非哲学专业的学生,喜欢思考一些问题.看过<西方哲学史><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如是说>等,看的一知半解,我想我还没有形成哲学思维.我的问题是,业余的我怎么能够较系统的学习哲学呢?当然不要告诉我去旁听哲学课,没那么多时间...
大家多罗列一些可以入门的书就好了~谢谢大家

学习哲学并不难。哲学,个人认为是对人与世界终极价值的关怀与潜在规律的探索。首先,要养成思考的习惯,所谓“哲学”一词,在希腊文中就是“爱智慧”的意思。接着,读入门的哲学史,《苏菲的世界》一书便不错。(比较专业的书,一是理解起来不容易,二是作者本人见解已经成型,对入门者不好)再读一读哲学家传记,然后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哲学家的著作进行研读。一定要原著!如果只有“二手资料”才读得下去,就该停下来了。尼采曾说过:哲学家不仅是学者,更是一个真正的人。如果你偏重于探究人与世界的终极价值,所形成的人生观比的以你的亲身实行才可体现价值;如果你偏重于世界规律的探索,则要想想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思想对你的行为方式、价值观的影响。

推荐书目
《苏菲的世界》
《哲学的慰藉》
《第一哲学沉思集》
《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
《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还有一本小书我忘了叫什么,全是小故事,但都有哲学的含义(不是哲理书)
书店里应该有

ps:
1.不一定是哲学专业的理解力才好,才能学好哲学;
2.没人可以学完所有哲学类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13
介绍个教授,你自己去读他的书,听他的讲座,很快就入门了,只要你有兴趣,总有收获的,以下是之前我回答过的一些介绍,来自我本人的百度回答:
近来一直在关注一位哲学家,台湾大学的哲学系教授傅佩荣。我手头有他的相关书籍,《傅佩荣解读老子》等一系列,老子这本我认真看了的,其他的孔子、庄子、孟子没细看,但也翻阅过,感觉写得相当好。市面上这类书很多,但是写的好不好就得看功底和是以什么角度来写。很多讲什么心得的书基本很难有水平,因为一来跟作者背景有关,二者书的观点未免受到自己专长限制。副教授是哲学专业的,到过耶鲁大学深造,学兼中西。了解他的生平就理解为什么他的书有水平了。前几天还在百家讲坛讲了《孟子的智慧》,个人感觉比于丹、易中天讲得深刻。
这里推荐大家关注,主要还是他的书籍。他的书写得通俗易懂,但是又能把经典做深入的解读。就拿老子来说,我觉得写得比任继愈的《老子绎读》要好,主要在于解读上,副教授更能从一般人理解的角度去解释,但却很准确。任继愈的需要哲学训练才能懂。然而副教授的书跟一般的解读本相比,却又更加深入准确。吧友们有机会对比下相关书籍就一目了然了。
第2个回答  2009-08-17
首先,先不要看解读,而是看原著。因为如果先看解读,就会形成一套思维定势,实际上,解读的未必就是哲学家的本义。
建议先看西方哲学史,你已经看过了,不知道是谁的。我推荐罗素的,不要缩减本。然后,选择你感兴趣的理论或哲学家,直接拿原著来读。
各个哲学家的基本思想都要了解一二,然后精读某一块,不要太泛泛,如果你对哲学感兴趣,能够做到读大量的书也可以。
很多男生喜欢现象学,但现象学比较难懂晦涩。
看来你对尼采有点兴趣,推荐《超越善恶的彼岸》,关于他的思想,大致有:上帝死了;永世轮回;权力意志等等,你可以找一些书。
如果对思考问题有所帮助,建议读分析哲学和语词学方面的。比如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命名和必然性》等
西方哲学的逻辑思维比较强,这是学哲学很重要的一种方法。所以形式逻辑要学点,这个找本书就好了,入门不算难。
第3个回答  2009-08-14
所谓哲学思维是学习哲学的成果
达到这个成果的时候就必须是专于一个派别了,因为你不可能同时又唯心又唯物。
达到这个成果的过程应该是:
1、通读所有哲学派别的起源发展现状和其思想内涵。读物(北大出版的西方哲学十五讲,冯友兰写的中国哲学简史)
2、深入比较分析个派别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同时自己独立思考,挑选出最让你赞同的一门。
3、对这一门进行深入学习。

其实不建议你一上来就来西方的。哲学和科学的最大不同就是它依托于本国历史文化内涵而存在,所以你看西方的东西会感觉只有一些零碎的思维片段,还不一定能真正理解这些零碎。建议你从中国哲学着手。发展出初步的哲学思维之后,再去啃西方的大部头。那些查拉图斯特如是说之类的,看着简单,实际上是大部头的浓缩,它好比高雅的音乐,大部头好比音律说明。不懂音律,再高雅的音乐在耳边都不懂鉴赏,听完只能说:哦,刚才差不多听懂了,有大提琴,小提琴,钢琴,都挺特别的。
第4个回答  2009-08-13
个人浅见,参考:

如果你没有时间去旁听哲学课,那么应该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看哲学原著,不过看哲学原著还是需要的,因为哲学史虽然客观,但依作者的风格的不同也有成"一家之言"的成分.

说到系统,个人建议,还是先把哲学史看熟,其实,光看一本哲学史,其中很多名词和术语会让人比较迷惑的,比方说,巴门尼德的一个学说在赵敦华的<西方哲学简史>中叫"是者",在全增嘏的<西方哲学史>中叫"存在",所以一些名词的不同会给学习带来很多"混淆"和迷惑.两本或着三本哲学史交替的看,比较容易解惑.

全增嘏的<西方哲学史>上下册,虽然是以马克思主义来阐释的哲学史,有一些上个世纪的痕迹,但根据我自己的阅读体验,觉得这本书的语言很流畅,而且没有其他哲学史的"晦涩",以这本书为基础,再参看其他最新的哲学史,就比较好理解了.

哲学史熟悉了,再看原著,就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了.

就说这么多了,个人浅见,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