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凿壁借光,要课文原文

如题所述

传说,从前有个农夫,是个急性子的人。每天他总是早起睡晚,辛勤地劳动,但总嫌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他巴望能长得快些,今天去量量,明天又去量量,可是一天,两天,三天,他总感觉禾苗好象一点都没有长高,心中十分着急。
他翻来覆去的,总是在想,怎么能帮助禾苗长高呢?一天早晨他终于 想出了帮助禾苗生长快的"好办法"了。 他赶快到田里,头顶着炎炎的烈日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高。从早晨到中午,又从中午拔到太阳快要落山,把田里的禾苗一棵棵全部拔了一遍。 累得他腰酸背疼,精疲力竭了。可是,他心里非常高兴,以为这办法非常高明。 他拖着疲倦的双腿,摇摇晃晃地回到家里,顾不得擦干身上的汗水兴奋地告诉家人: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地里的这些禾苗不爱长,我帮助他们长高了好 多啦!" 说完,他得意地坐在那里,拿起一把破扇子扇了起来。 他的儿子听了不明白什么意思,马上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地禾苗全都枯萎了,死了。

汉朝时,有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家里很穷,白天必须干活,晚上他才能读书。但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对邻居说:“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透过来了。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用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27
【拔苗助长】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拔苗助长】译文
有个担忧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十分疲惫地回到家,对他的儿子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去看那些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犯这种错误的人是很少的。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违背了自然规律。

【凿壁借光】原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凿壁借光】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想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第2个回答  2014-10-25
采纳就发原文
第3个回答  2014-10-25
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