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作用是什么

如题所述

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远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养活并发展了人类,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可见,农业是当之无愧的“母亲产业”。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国民经济的基础”。
1.首先,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因为,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重工业中的橡胶工业、化学工业(如硝酸甘油的生产)等所用的原料来自农业;轻工业中的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皮革工业、烟酒业等所用的原料也来自农业。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农村既是重工业商品的广阔市场,也是轻工业商品的广阔市场。农业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农业以上缴农业税的方式直接国家积累资金,还通过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间接地为国宾积累了相当多的资金。农业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这些剩余劳动力被充实到了国民经济的其他劳动部门。农业也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在出口商品构成上,工业品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但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仍占重要地位。农业在商品出口创汇方面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2.其次,从社会角度看,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农业能否稳定发展,能事提供与人们生活水准逐渐提高这一基本趋势相适应的农、副产品,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如果农业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的食品,那么,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
3.第三,从政治角度看,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的自立能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如果农、副产品不能保持自给,过多依赖进口,必将受制于人。一旦国际政局变化,势必陷入被动,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因此,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4.第四,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看,20世纪后半叶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不兴,无从谈百业之兴,农民不富,难保国泰民安。13亿人口的中国,如果农业发展上不去,恐怕谁也不敢打保票,中国人不会饿肚子。面对国际竞争,中国民族工业的底牌,是背靠农村这个巨大的国内市场,没有农民增收作支撑,扩大内需战略便如同沙中建塔、纸上谈兵,中国经济迟早会有逆水行舟,不进反退的风险。我们同样也难以想像,未来中国能够在城乡二元化、工商业发达农业羸弱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强国之梦。“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中国经济发展远景规划,如果让农业拖了后腿,最终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12
农业
该条目对应的页面分类是农业。
农业(Agriculture)

目录
[隐藏]
1 什么是农业[1]
2 农业的特点[2]
3 农业的性质[2]
4 农业的地位和作用[1]
5 农业的贡献和多功能性[1]
6 高端农业的发展[3]
7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比较[1]
8 参考文献
[编辑]
什么是农业[1]
  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编辑]
农业的特点[2]
  从农业生产过程可以看出,农业生产是三类基本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一是生物有机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二是自然环境,如土、水、光、热等;三是人类借助劳动手段进行的社会生产劳动。这三类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农业生产具有了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根本特点。

  所谓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的植物产品。动物利用植物产品进行自身的生命活动,同时为人类提供肥料等有机物质,再加上微生物的活动,就形成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万物繁衍的过程。自然再生产通过生物自身的代谢活动而实现,是农业再生产的自然基础。

  所谓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过程。它是人类遵循自然规律,以生物体自身的代谢活动为基础,根据人类的需要,通过劳动对自然再生产进行作用与指导的过程。

  由于农业生产中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且密不可分,由此而派生出农业不同于工业和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若干具体特点,主要是:

  1.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
  农业生产利用各种自然力的基础是土地,农业生产分布在广阔的土地上,人类的农业活动也主要通过土地而对动植物发生作用。然而土地又具有自身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如土地数量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用途的选择性、肥力的可变性、效用的持续性、质量的差异性、收益的级差性等,这就使农业生产产生了土地集约经营、合理布局等一系列特有的经济问题。

  2.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会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现代工业物质文明和加工制成品不断进入人们的生活消费领域。但是无论怎样变化,粮、棉、油、肉、蛋、奶、果、茶、菜等这些最基本的农产品仍然需要农业来提供。它们不仅是人们生活必需的,也是不可缺少的,而且还要求数量上有所增加,结构和质量上不断改进,否则就会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
  由于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人们的生产劳动要通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而起作用,人们的劳动成果也要通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来实现。因此,人们必须认识和遵循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按照其生命活动周期进行生产活动,如按季节播种、按季节收获。

  4.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
  由于农业生产活动主要在土地上进行,而土地的位置是固定的,这就决定了农业生产只能在广阔的土地上分散进行。同时,农业生产中植物的生长发育,主要依靠光合作用而获得自然界的物质能量来完成,这就有一个植物叶面的采光面积问题,生产中植物种植越分散,采光面积越大,则从外界获得的物质能量越多。此外,农业生产要受到气候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影响,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气候条件则其生产周期、生产季节和生产结构不尽相同,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

  5.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
  农业生产时间是指农业自然生产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这一时间要受到生物生命活动规律与周期的约束,要受到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的制约,一般生产周期长,则生产时间持久。农业劳动时间是指人们根据农业自然再生产过程中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实际需要而投入劳动的时间,一般具有间断性和季节性的特点,这也使得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产生了非一致性,即在动植物漫长而持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时人们不劳动而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过程照样在进行。由于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使得农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使用具有了季节性,农产品的获得具有了间断性,农业资金的收支具有了阶段性的不平衡性。

  6.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
  由于农业生产大多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而自然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具有不可控性,使得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特别大。同时,农业生产的周期长,按季节播种、按季节收获的规律难以改变,使得农产品供给的弹性很小,难以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生产结构和改变生产规模,加之农产品的生物学特性,对加工、储藏、运输、销售要求较高,使得农业生产经营具有较大的市场风险。

  7.农业生产的成果要在最终产品中体现出来
  农业生产是人与自然结合的事业,其整个生产中有多种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联合发挥作用,共同促使生产过程的完结,农业生产的成果要在最终产品中才能体现出来。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方面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效果很难测定,例如生产丰收了,是品种因素的作用、肥料因素的作用、自然界风调雨顺的气候因素的作用,还是人类精耕细作的劳动因素的作用,这很难分清;另一方面人类的等量劳动投入在农业生产中难以得到等量效果,使农业生产成果的分配不能完全按照生产要素投入进行计量分配,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