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悬赏生理学的案例分析,帮忙答一下吧

案例
1999年12月20日晚5时,某工程队民工14人在食堂用餐,当晚主食为米饭,菜有萝卜、白菜、猪肉、鱼烧豆腐(鱼是滩涂上捡到的)、豆腐。晚6时许,有8名民工出现不同程度的口渴、口唇麻木、四肢麻痹、腹痛、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晚7时40分,病情最严重的民工尹某送到医院时,自主呼吸已停止,医务人员立即予以洗胃,采取开通静脉、心电图监护,呼吸三联、呼吸支持等措施全力抢救。次日凌晨,尹某因呼吸衰竭窒息抢救无效死亡。其他7名民工在医院用硫酸铜溶液催吐,给予对症治疗,病情逐渐好转,均于1-2天内恢复。
问 题
1.本案例属于哪种食物中毒?中毒原因是什么?
2.中毒机制是什么?
3.此类食物中毒临床表现是什么?
4.救治措施?
5.如何防止此类食物中毒?

可以只答其中任意一个问题就行,每个问题都麻烦详细一点(也可以提供网址链接),我会采纳最详细的一个。3月23日中午截止

(你太幸运,找到原题讲义)
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及检定结果可以确定这是一起因误食河豚鱼引起的河豚毒素中毒事件。
中毒原因 多因为误食引起,但这起中毒的当事人明知故犯,分析主要原因有:①传统因素:由于河豚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价格低廉,很多渔民都有食用的习惯; ②并非所有河豚鱼都有毒:我国河豚鱼有40 多种,其中30 %为强毒, 70 %为弱毒,高低相差4000 倍,所以有时渔民食用的河豚鱼本身可能无毒或低毒,加上处理得当,食后并不一定会引起中毒,让人认为吃了无碍; ③加工方式:河豚鱼毒素一般存在鱼的卵巢、血液、鱼鳃、肝脏和皮肤中,鱼肉一般不含或含少量毒素,如果鱼体新鲜,加工时将有毒部分去除干净,食后中毒概率就大为减少。此次中毒的原因可能是死者对鱼进行剖杀时处理不当,或因鱼体死亡时间太久,毒素已渗到肉中。
中毒机制 几乎所有种类的河豚都含河豚毒(TTX)。它是一种神经毒素,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毒素耐热,盐腌、日晒亦均不能破坏毒素。有人测定过河豚毒素的毒性,它的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 河豚毒素可阻断神经肌肉间的传导,亦导致感觉神经传导阻滞,在心血管系统可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及动脉血压急剧下降,对呼吸中枢有特殊的抑制作用,首先是知觉麻痹,继而运动神经麻痹,最后是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
临床表现 发病急速,潜伏期短(10min~3h),早期有手指、舌、唇刺痛感。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发热、口唇及肢端知觉麻痹,继而发展四肢肌肉麻痹,甚至瘫痪,最后出现言语不清,体温下降,呼吸困难,一般预后不好,死亡率较高,常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救治措施 尚无有效解毒药,对患者应尽快排毒及对症治疗,可用香木鳖碱2~3g肌肉或皮下注射治疗肌肉麻痹,可试用亚硫酸钠和半胱氨酸解毒
如何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加强宣传以防误食,新鲜河豚鱼应经有关部门集中处理,去除头、皮、内脏,肌肉经反复冲洗,家2%碳酸钠处理24小时,经鉴定合格后方准出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