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纠纷为什么不能仲裁?

如题所述

为了缓和双方当事人的对立情绪,立法者不希望把劳动争议都推倒法院以诉讼方式解决,而是希望主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来解决,即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解决不了,也可以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矛盾激化。
法律分析
有些劳动争议涉及的专业性很强,先经过劳动仲裁机构的处理可以发挥劳动仲裁部门劳动业务熟悉的优势,在劳动仲裁部门作出裁决后,再由法院审理,更有利于法院及时、准确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法院的民事纠纷案件种类繁多,审理期限较长,而劳动争议仲裁结案期限相对较短,将仲裁作为诉讼的前置程序,使一大批劳动争议案件在仲裁阶段得到处理,能够使劳动争议处理期限缩短,防止久拖不决,损害劳动者利益。仲裁法的立法原意是支持经济贸易领域的纠纷案件进入解决机制,双方身份是平等的,可以相互协商,按照商人思维确定解决途径。但是劳动仲裁的典型特点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具有管理权,是不平等的,如果适用仲裁法则将危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所以做出了特别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八十二条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第八十三条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4
仲裁法的立法原意是支持经济贸易领域的纠纷案件进入解决机制,双方身份是平等的,可以相互协商,按照商人思维确定解决途径。但是劳动仲裁的典型特点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具有管理权,是不平等的,如果适用仲裁法则将危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所以做出了特别规定
第2个回答  2013-12-04
可以仲裁,不过是劳动部门里面的一个部门负责的,与经济仲裁不一样。
第3个回答  2013-12-04
您所说的仲裁其实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个途径,因为相对于民事案件的法院审理程序—两审终审制,仲裁程序是一裁终局,所以很多合同中都约定了仲裁条款。
劳动争议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要求的劳动仲裁前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对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个劳动仲裁跟民事纠纷中的仲裁机关不是一个概念。
第4个回答  2013-12-04
单看题目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如果是劳动争议是可以进行劳动仲裁的,如果是民事争议也可以进行民事仲裁,不过民事仲裁是收费的。追问

我的意思是说 为什么它不受仲裁法调整?

追答

因为劳动仲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调整,特殊法优先于一般法。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