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是否一定发生在基因上?

如题所述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原因有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高中阶段就先介绍这么多,不代表没有别的了)。DNA的非基因区段,也可能有非特异的遗传效应。发生在非基因区段的突变不是基因突变。
对于基因突变和变异精确而简洁的教法是“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狭义的基因突变,包括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广义的变异还包括染色体结构改变”。
什么是突变(mutation)?
突变是基因组核酸序列的永久性改变。
我们举个极端的例子,一条染色体DNA从中间断开了,这也是突变。
什么是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就是基因的突变,发生在组成基因的一段核酸(一般是DNA)中的永久性改变。
还是那条染色体DNA,恰好从一个基因中间断开了,这也是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否一定发生在基因上?
是。 我的滑板鞋是不是一定是我的? 根据定义基因突变一定是发生在基因上的。  
好,那么什么是基因?
早期遗传学的大多数概念,是建立在两眼一黑的生物学家的实验基础上的,由功能而不是物质结构进行定义的,其实是相当的良定,非黑即白。 基因这个概念是从孟德尔看豌豆杂交,豆子黄圆绿皱,总结出的离散的遗传单位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包含三个内涵:可遗传、独立可分离的(离散的)地引起表型(比如黄圆绿皱)的单位。
比如你看到有的豆子圆有的豆子皱,而且不完全是浇没浇水也和谁是母本有关系的时候,你将断定,至少有一个基因引发豆子圆不圆的性状。而这个可分割的引起表型的能力也就是基因的功能。
在后来的实验基础上,丰富了基因的内涵——基因的载体是DNA,基因的物质基础是DNA上的一段序列,而且一一对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3

当看到“基因”和“非基因”的说法时,因为按照当下的认识,没办法把基因和非基因一刀切下去分开。非基因会不会指的是着丝粒区域的东西?端粒的那些?或者其他什么……
对于一般的并非专业的遗传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人士,但具有生物学知识背景。生物学入门有个中心法则(遗传信息流),DNA→RNA→蛋白质,因此那些不能变成RNA的部分(也就是非转录部分)算是非基因。
没有一丢丢分子生物学背景又很难理解什么叫cis element顺式作用元件,比如enhancer增强子诸如此类的东东………总之就是,不能转录的部分,依然是很重要的。生物性状不光由编码蛋白的DNA序列决定,基因的表达剂量或者说强度,也能影响性状。而基因表达的剂量,很大程度受到cis element的调控。所以这些元件出问题了,也会有遗传效应的。

第2个回答  2017-11-23

不具有遗传效应的基因片段?是指非编码片段。怎么说呢,启动子也在非编码区,要是突变到了启动子,转录会发生什么事也是不可预测的咯
还有一种可能,不知道指的是不是内含子与外显子的关系,虽然内含子的转录片段在成熟的mRNA中会被剪除,这也导致内含子以前一直被称为“垃圾基因”,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垃圾基因”并不垃圾,内含子会参与并调节转录。还有,内含子不会被最终转录使用的话,那么发生在内含子区域的突变,影响也就小的多了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