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题 颜色与物质浓度辨识

C题 颜色与物质浓度辨识数学建模

A、A与B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不能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反应都是逆向,未体现正逆之间的关系,故B错误; C、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压强逐渐减小,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A.B.C的分子数之比可能为1:3:2,也可能不是1:3:2,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D错误;故选C.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26

比色法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检测物质浓度的方法,即把待测物质制备成溶液后滴在特定的白色试纸表面,等其充分反应以后获得一张有颜色的试纸,再把该颜色试纸与一个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就可以确定待测物质的浓度档位了。

由于每个人对颜色的敏感差异和观测误差,使得这一方法在精度上受到很大影响。随着照相技术和颜色分辨率的提高,希望建立颜色读数和物质浓度的数量关系,即只要输入照片中的颜色读数就能够获得待测物质的浓度。试根据附件所提供的有关颜色读数和物质浓度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 附件Data1.xls中分别给出了5种物质在不同浓度下的颜色读数,讨论从这5组数据中能否确定颜色读数和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一些准则来评价这5组数据的优劣。


2. 对附件Data2.xls中的数据,建立颜色读数和物质浓度的数学模型,并给出模型的误差分析。


3. 探讨数据量和颜色维度对模型的影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9-16
颜色决定了深度,物质决定了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