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出处是哪里,求全文!作者详解!

如题所述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为其亡妻写的《离思》中的一句。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人,先后有过几个老婆,这是写给死了那个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 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是说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说巫山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海,美若娇姬,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元稹与白居易经过长江三峡,对那边的风景留下深刻印象,融入他的诗中,沧海水,天下水之大也;巫山云,天下云之美也。经历过沧海水、看过巫山云的人不再以其他地方的水云为美。元稹心目中的亡妻,他自认为是天下佳丽中之最佳;除此之外的女子,在他眼中,就根本算不上美了。

沧海波澜壮阔,看惯了沧海的海水,其他地方的海水都不是海水了,不值得去欣赏了。
巫山终日有云,看惯了巫山的云,其他地方的云都不是云了,不值得去欣赏了。
可见元稹对其已逝的妻子久久不能忘记,现其夫妻情之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8-30
离思
作者: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云溪友议》云:“元稹初娶京兆韦氏,字蕙丛,官未达而若贫……韦蕙丛逝,不胜其悲,为诗悼之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诗句由《孟子·尽心》“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蜕变而成。句意为:曾经到过大海见过海水,觉得其它的水就难说是水了;除去巫山上的神女之云,再也没有如此奇美的云了。海水深广而汹涌,自然使江湖河泊里的水相形见绌。宋玉《高唐赋》云,巫山之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纬,不可称论”;陆游《入蜀记》云,“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如此之云,别处的云与之相比,自然黯然失色。“难为”“不是”,显然是夸张说法,但“沧海”、“巫山”的形象为水中之最,云中之尤,各为世间之唯一,至大至美,凡经历过、观赏过的人,对其他的水与云,确实很难看上眼了。诗人“索物以托情”,语近思远,风情宛然,强调了抒情对象的无与伦比,表达了对亡妻韦惠丛的无限仰慕及忠贞不二的爱情,从而既表明心迹,又告慰亡妻。孟子两句,一为“难为水”,一为“难为言”,元一为“难为水”,一为“不是云”,不仅出新,用词也善变化。
今人用此两句,常喻人的阅历广,眼界就开阔,追求的目标就更高。

元稹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历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其四)、《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夜池》、《感逝(浙东)》、《晚春》、《靖安穷居》、《送致用》、《宿石矶》、《夜坐》、《雪天》、《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织妇词》、《夜别筵》、《山枇杷》、《所思二首》、《斑竹(得之湘流)》、《竹部(石首县界)》、《白衣裳二首》、《鱼中素》、《酬许五康佐(次用本韵)》等,其中《菊花》、《离思五首》(其四)和《遣悲怀三首》(其二)三首流传很广,尤其是《离思五首》(其四)这一首极负盛名。该诗写久藏心底的不尽情思,因为与情人的曾经相识而自此对其他的女人再也不屑一顾(“取次花丛懒回顾”),诗中的比兴之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语言幻美,意境朦胧,十分脍炙人口。而《遣悲怀三首》表达对亡妻的不尽思念,写得悲气袭人,令人不由得一掬同情之泪,其中第二首的结句“贫贱夫妻百事哀”为世所熟诵。微之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全唐诗中卷第三百九十六至四百二十三)。

http://baike.baidu.com/view/7323.htm
第2个回答  2006-08-30
曾经沧海难为水一语原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全诗如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原意是隐喻深广笃厚的爱情,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其动情的女子了。后来,很多历经坎坷、遍尝苍桑、曾经沧海或者眼界开阔、见多识广的人用此语表达着对素以平常的事物极其的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