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是怎么诞生的?

最好说的明白点我会加分的~~!!

中国始有历法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证明殷代的历法已具有相当的水平,这一页甲骨。历是全人类最古老的历书实物,这页甲骨历也就叫日历。

据史料记载,大约在1100年前唐顺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已经在使用日历了. 当时的日历又称皇历,不仅记录着日期,而且是编修国史的重要资料.那时候的日历与现在对于点儿相似.把一年分为12册,按每月的天数来确定每册的页数,并将月份和日期写在每一页上,然后交给服侍皇帝的太监暂时保管,待太监在每日的空页上记下皇帝的言行并在每月月终交皇帝过目,批准后,送史官存档.史官再将日历的内容与朝廷,国内各地区的大事结合起来,经提炼,润色后,记录下来,便成为国史. 以后,由于日历给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就逐渐地进入了不少在朝大官的家庭,经过一番变动,编制成自家的日历.再往后,随着日历向大众化,家庭化的发展,人们也就把历书上的干支月令,节气及黄道吉日都印在日历上,并留下供记事用的的大片空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15
剪抄

如果自然界的4种力量事实上是在几百万度以下表现为不同形式的一种力, 那么大爆炸时期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宇宙中,重力、强力、粒子和反粒子之间就没有什么区别了。爱因斯坦的物质和时空理论是以更普通的水准点为基础,因此无法解释宇宙初始时炙热的弹丸之地是如何膨胀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景象的。 我们甚至不知道宇宙为什么充满了物质。根据当今物理学的看法,早期宇宙中的能量应该产生了数量相当的物质和反物质,之后它们会互相湮灭。而某些神秘但作用巨大的物理过程使天平倾向了物质,于是足够的物质产生了充满星球的星系。 幸运的是,初期的宇宙还留下了一些线索。一个是宇宙微波本底辐射,这是大爆炸的余辉。几十年来,不管天文学家从宇宙的哪个角度测量,这种微弱的辐射都是一样的。天文学家相信,这种统一性说明,大爆炸是伴随着比光速还快的时空膨胀开始的。 然而,更新的详细观察显示,宇宙本底辐射并不是完全统一的。太空的一小片区域与另一片随机分布的区域有着微小的差别。是不是早期稠密的宇宙的中随机的量子波动留下了这些特点呢?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家物理系主任、提出这十一个问题委员会的负责人迈克尔-特纳认为,宇宙的分割区域——被星系打断的大片伸展的太空——可能是最初亚原子规模的宇宙量子波动被大面积放大形成的。 “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原是一个不大的、但密度极高、温度极高的火球。如果把现在生成的地球比喻为一只乒乓球,那么宇宙的圆球直径就好比足球场。大约在150亿年前,这个原始火球突然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把物质抛向四周,从此产生了宇宙。从那时起,宇宙开始膨胀,温度也随着空间的扩大而降低。当宇宙年龄为10-44秒时,温度高达1032℃,在这以后一刹那,即经过10-34秒后,宇宙突然“暴胀”,就像大气球突然被大人猛烈一吹那样,宇宙发生了巨大的爆炸,爆炸使宇宙在刹那间扩大了1029倍。大爆炸后0.01秒,宇宙温度下降为1011℃;0.1秒后,温度降到300亿度;在13.8秒后温度进一步降到30亿度;35分钟时,温度已降到3亿度。大爆炸后30万年,温度已下降到3000℃,宇宙开始变得透明了,在这期间也开始形成了化学元素。 150亿年来,宇宙在不断膨胀,温度在逐渐降低,与此同时,产生和繁衍了生物。 有人像按比例尺画地图那样,将这150亿年的宇宙进化历程浓缩在一年里,使我们得到了一个极为直观有趣的“宇宙日历”: 1月10日,大爆炸,宇宙脱颖而出;5月1日,浩瀚的银河系诞生;9月9日,太阳系问世;9月14日,地球形成;9月24日,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生命;11月12日,绿色植物破土而出;12月26日,更高级的哺乳动物出现;12月31日0时22分30秒,原始人类站在地球上;23分46秒,北京猿人创造了火;23分59秒,中国历史衍续到春秋……宋代;24分,全球进入了迄今仍在继续的现代化社会。可见人类历史只是宇宙岁月中极其短暂的一瞬。 大爆炸宇宙论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用科学的思辨推开了通向宇宙的门扉,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964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用射电天文望远镜在太空中发现了“大爆炸的遗物” 3K微波背景辐射,证实了“大爆炸”理论的正确性,因此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奖学金。 80年代,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瑞士建造了名为“莱泼”的超级加速器来模拟宇宙爆炸。该加速器周长有27千米,它的庞大身躯将从邻近瑞士日内瓦的平原,一直延伸到法国紫罗山下,所有的电缆、机器都深埋在地下50~100米深处。研究小组将约10亿伏特电子输入粒子加速器后,去和同样高压的反电子对撞。这亿分之一秒的撞击,将激发出相当于太阳表面温度几百亿倍的高温,模拟天地初开时那一刹那:宇宙爆炸。 1989年11月,美国发射了“宇宙背景探测者号”(COBE)卫星(简称“科勃”),12月,“科勃”首次探查深空时,看到了一个完美的宇宙,既无形状亦无变异,大爆炸的余辉是浩瀚、均匀的背景,以仅高于绝对零度的温度向四方空间辐射。“科勃”证实宇宙始于一次猛烈的大爆炸而均匀扩张并冷却至现在的状态。美国科学家最近又观测到一距离地球150亿光年的云团,这是迄今为止所观测到的最大最遥远的物体,这些云团的产生和存在,是由于大爆炸造成的。美国宇航局的宇宙背景探测器(COBE)还发现了宇宙诞生中原始火球的残留物,该小组的最新结果表明,大爆炸宇宙学通过了最严峻的考验。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25
  真正的日历产生,大约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就已经使用皇历。最初一天一页,记载国家、宫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皇历分为十二册,每册的页数和每月的天数一样,每一页都注明了天数和日期。如今通行的日历,不管是纸质出版物还是手机应用、电子台历,通常都会载有公历、农历和干支历这三种历法。
  日历中的历法又分为阴历、阳历和阴阳合历,三种。
  阳历亦即太阳历,其历年为一个回归年,现时国际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和中国的干支历即属于太阳历这类。
  阴历亦称月亮历,或称太阴历,其历月是一个朔望月,历年为12个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伊斯兰历即为阴历的一种。
  阴阳历的有非常明显的平年和闰年之分,年天数差异较大,历月为朔望月,因为12个朔望月与回归年存在一定的差别(少11天左右),所以阴阳历中设置闰月,用以协调回归年和朔望月之间的关系,存在闰月的年份中一年为十三个月(朔望月),是闰年。一般每经过十九年就会有七个闰年。区别于一年有十二个朔望月的平年。因此这种历法即与月相相符又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中国的农历就是阴阳历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