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指的是农历的正月初一还是公历的正月初一?

如题所述

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近代实行公历纪年后,公历的元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则称为春节。

元旦一词在中国已经有五千余年的历史。《荆楚岁时节》中称其为“三元之日”,“元”是开端的意思,三元是指“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即一年、一季、一月的开端,所以元旦在古时常被称为“元日”。又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朝”是“日出地时”,也就是“旦”,所以元旦也被称做“三朝”、“岁朝”。

在先秦时,因为各地政权分立,各地元月和元旦的时间是不统一的,直到汉武帝时,将夏历的元月定为正月,把正月的第一天定为元旦,这才将元旦确定下来,后世陆续沿袭,没有大的变动。

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政府决定使用公历,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了更好地与世界交流,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历,也就是我们现在通用的阳历。所以,之前的“元旦”就成了春节,而阳历的一月一日则接替成为了元旦。



扩展资料

相关的传说

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部落联盟”的首领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

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据说这就是古代“元旦”的由来。

文化习俗

古时在“元旦”这日,朝廷都会组织庄重的仪典祭祀天地,君王要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接受万国朝贺,祝祷国家这一年的昌平。将晓的天色、巍峨的宫室、庄肃的军士、如花的宫女、各色的藩使,大国的气势下,所有人整装肃行,迎接这一年一度的盛会。

不只朝堂之上,民间在这一日也有各自的庆贺乐事。除了广为人知的燃放爆竹、挂红和饮屠苏酒之外,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宋代《东京梦华录》中就记录了当时“元旦”日开封府放“关扑”的情景。

关扑是北宋时流行全国的一种赌戏,在元旦这一天,开封府令民众纵情玩耍,到处都能看见车来车往、人马拥簇的情形,就连闺阁中的女眷都出来尽情游玩。百姓们也是用这一年一度的游冶盛会,来庆祝一年的开端,希望自己在这一年中都能有好运气。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古之“元旦”,非今之“元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30
以前是指农历初一的,后来中华民国建立之后,采用公历。然后就改成用元旦指1月1号,用春节指农历的正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