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师介绍一下日本的江户时代

谢谢

江户时代是日本的战国时代,是日本军阀混战时期,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

江户幕府
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至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时,幕府机构大体完备。幕府领地约占全国土地1/4,其余由大名(诸侯)领有,称藩国。将军是全国最高统治者,下设老中,决定政策,统辖政务,负责控制朝廷、大名与外交;大名是各藩国的统治者,下设家老、年寄等,直接统治人民,拥有领地的行政、司法和年贡征收权等。幕府设巡见使及被称为目付的监察官监督各藩国,并采取大名参觐交代和大名改易等办法控制大名,但各藩国仍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形成在德川将军控制下的各藩国分割统治的政治体制。17世纪末,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幕藩体制出现危机,表现为幕藩财政困难,农民起义频繁。为应付危机,幕府在18 世纪中叶~19世纪40年代实行改革,但并未奏效。1854年日本开国后,民族危机又加剧了封建制危机。萨摩、长州等西南强藩,在改革派下级武士推动下,逐渐采取与幕府不同的政策,殖民兴业,抵抗外敌。在幕末农民起义和萨长等西南强藩为中心的倒幕运动压力下,第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于1867 年末被迫宣布奉还大政。 1867 年12 月9日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制度。新成立的明治天皇政府经1868 ~1869年的戊辰 战争,彻 底打倒幕府势力。至此,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结束。

德川家康(1543~1616)
日本江户幕府创建者。三河国冈崎城主松平广忠长子。6 岁起先后在尾张国织田信秀、骏河国今川义元等大名处充当人质达12年。1560年今川义元与织田信长会战于桶狭间,今川战死,家康始回冈崎。1561年与织田信长结盟,势力大增,开始蚕食今川氏领地,经略三河并镇压该地的一向宗暴动,据有远江,今川氏亡。1566年改称德川家康。1582年织田信长为部下所杀,拥信长子信雄,与丰臣秀吉战于小牧山,相持近一年后讲和。1590年助秀吉灭北条氏,领有关东八州,按秀吉意移住江户城(今东京)。1598年7月秀吉病笃,命家康等五大老与三中老、五奉行共辅嗣子秀赖。同年8 月丰臣秀吉死后,其部下分裂为东、西两军。1600 年9月,为争夺政权,家康率东军与以石田三成为 首的西军会战于关原,属丰臣派的西军败绩。1603 年2月任征夷大将军,立幕府于江户。两年后告退。子秀忠继之。1614年开始讨伐丰臣氏残余势力,经大阪冬(1614)夏(1615)两役,灭丰臣氏。1616年3月出任太政大臣,4月死于骏府(今静冈)。
德川家康执政期间,通过颁行《武家诸法度》,建立参觐交代制度,完善幕府及地方大名组织机构,确立新兵制,规定天皇、亲王、公卿的权限等一系列措施,基本形成德川氏统治日本的江户幕藩体制的基础。他还实行垄断造币权,加强对农民的控制,发展国内贸易,开展外交联系,鼓励商人对南洋的“朱印船”贸易,提倡儒学等措施,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允许天主教神甫在政教分离原则下传教,庆长末年发现传教涉及政治后,开始禁止传教,这一行动在其死后演变为锁国。

丰臣秀吉(1536~1598)
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封建领主,继织田信长之后日本统一大业的完成者。幼名日吉丸。1558年为织田信长从仆,称木下藤吉郎,屡立战功,为信长部下大将。1573年改名羽柴秀吉,同年以击溃近江的浅井长政和镇压农民起义有功,获得浅井长政的领地,叙官筑前守,居长滨城,成为一国的大名领主。1582年明智光秀逼死织田信长,乃率军灭明智光秀,成为信长的后继者。1584年与德川家康结盟,在击灭信长部下诸将之后,相继征服四国、九州和奥羽等地的领主。1585年天皇授予关白(见摄关政治)之职,翌年兼太政大臣,并赐姓丰臣,居大阪城号令全国,后逐步平定九州。1590年灭关东的北条氏,统一全国,次年让关白职于养子秀次,自称太匼。
秀吉在全国初步统一完成之后,于1592、1597年两次入侵朝鲜,连陷釜山、汉城、平壤等要地。后由于朝鲜军民的抵抗和中国明朝派军应援,遭败绩。1598年,因侵朝战争未达目的,在焦虑不安中死去。
丰臣秀吉的统一事业为德川家康开创江户幕府(见幕府政治)的幕藩统治制度奠定了基础。在武功之外,还从事于建立新的封建体制。实行士农工商政策,即严格划分武士、农民、手工艺者和商人的阶级界限,各有居所,不得混淆。并以将土地分给部下的形式,建立新的封建主从关系。在全国各地实行清丈土地,统一地制。确立土地的所有者和耕种者,以一耕地归一耕者为原则,凡在土地帐上登记的农民统称百姓,为年贡的缴纳者,形成父权家长为主的小农家经营的形式。又确立土地收获2/3为年贡,1/3归耕者的剥削方式。奖励新兴工商业,扶植城市的发展。1588年令全国收缴民间武器,以防止农民起义。巩固了兵农分离制度,使武士集中居住于城市。宗教方面,保护佛教寺院,压制天主教的传布,迫害西班牙传教士,开日后禁教锁国之先河。

织田信长(1534~1582)
日本战国时代至安土桃山时代封建领主。其父织田信秀是尾张国下四郡守护代织田家的家老。1551年继承父业,数年后成为尾张国的大名领主。1562年与三河的德川家康结盟,为其向西推进解除了后顾之忧。1567年制“天下布武”印,展示其统一日本的抱负。1568年拥立足利义昭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将军,掌握实权。1570 年6月平定了近江的浅井长政的叛乱后,率兵入京都,假天皇之威,号令群雄。各地大名以将军为中心,结成反信长的联合势力。信长在1573年放逐义昭, 并残酷地镇压一向宗暴动,成为中部日本的霸主。1576年迁入新筑成的安土城(在今滋贺县 )。1582年,为支援西征毛利辉元(1553~1625)的丰臣秀吉,自安土城出发,途次京都本能寺,6月2日遭部将明智光秀的突然袭击而自杀(本能寺之变)。
细田信长执政期间,鼓励自由交易。打击寺院势力,准许天主教传播,借以反对腐化的佛教僧侣。推行新的大名领主制,采用西方火器改革旧武士军队的战术,使武士离农,为消灭封建割据,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开辟了道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09
江户时代(江戸时代、1603年~1867年),又称德川时代,是指由江户幕府(德川幕府)所统治日本时代的日本历史时代划分之一。

指庆长8年二月十二(1603年3月24日)德川家康被委任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现在的东京)开设幕府时开始,到庆应3年十月十四(1867年11月15日)大政奉还的264年间。

由来

德川 家康在德川家康正式就任征夷大将军之后,立即成为江户幕府将军。

统治政策

[编辑] 中央集权
德川幕府的统治行使封建制,不过其统治政策却不同欧洲或中国的封建制度,德川的统治政策含有极度的集权,可以防止诸侯造反。

[编辑] 一国一城令
1615年幕府发出一国一城令,限令各藩除藩都以外,所有城堡一律夷平,防止大名军事实力过高起兵造反。家臣武士被集中在幕都或藩都城堡周围的城下町聚居,加强幕府及大名对家臣的控制

[编辑] 参觐交代
1633年幕府强制实行参觐交代制度,命令诸侯经常定期来回江户觐见,在江户城留府供职,大名一年留国一年留府,关东地区之大名更须每半年觐见一次,而大名留国其间,须将妻子定居江户府上。此制度除了令他们的钱大多花上旅费上,也令他们无时间组织叛变。

[编辑] 颁布法令
德川家康也颁布武家诸法度、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寺院诸法度及诸社弥宜神主法度,分别控制旗下的诸侯大名、住在京都的天皇公家贵族、佛寺及神社

此外,幕府也规定大名有义务向将军作定期捐献、为将军作战及资助幕府大型工程,以增加大名的支出,削弱大名实力

[编辑] 阶级封锁
江户幕府是封建社会,幕府为维持稳定,不希望人民有阶级流动的自由,遂规定人民须遵循世代的家业,不可转移职业,安守本份。当时人民的社会地位由高至低如下:

武士:人数共有二百多万人,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七,包括将军、三百位左右的大名及旗下家臣;另外,公家贵族、神官和僧侣的地位亦等同於武士,人口大致上有六十万人,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二,公家贵族的石高在江户初年大致占有十万石,而神官和僧侣的石高在江户初年大致占有四十万石
农民:人数共有二千五百多万人,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五
工匠
商人:工匠及商人人数共有一百八十万人,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六
秽多非人:地位等同奴隶的阶级,为数三十万人,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一,位列於士农工商四民之下

[编辑] 重农抑商
幕府本身极力限制阶级的流动性,更希望限制著人民的地区流动性,以方便管治。所以德川幕府重视农业,希望绝大部分人民维系在他们的农地上,而反对如商人般可自由流动。农业之所以对幕府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幕府的最主要收入是田赋。针对商人,幕府则可任意强令商人向它捐献。幕府对外支出也使用大米而不用黄金,可见它对商业经济的否定。需注意的是,所谓重农其实只是相对抑商而言,幕府重视农业在於维持社会稳定及自身财政,而非厚爱农民,德川家康自己也曾表示:

“ “统治农民最好是令他们饿不死又饱不了” ”

[编辑] 社会结构
此条目或章节的语调或风格可能不适合百科全书的写作方式。(2009年8月6日)
您可以通过改写来协助改善这篇条目。
请前往讨论页获取进一步的信息。

在德川日本,全体居民都被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为四个阶层: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在德川时期之前,这些阶层之间曾经有过一些流动,但是,德川将军为了维护他们的势力和特权,限制了这些流动。特别是,他们试图保护武士阶层,使得农民阶层不可能成为武士。1586年,丰臣秀吉颁布法令,农民必须在他们的土地上耕作。1587年,他颁布只有武士才可以佩带长剑,之后,这一条成了武士阶层的定义。如同经济状况的变化那样,在维护不同阶层的严格界限上,将军也不是那么成功。

[编辑] 武士
武士就是战士阶层。最顶端的就是将军本身。在他的下面,是大名,控制着大量土地的地主。大名手下是他们自己聚集的武士,可以在很多方面为他们服务。其中一些是指导教师,一些守卫他的城堡,还有一些组成了他的私人军队。另外,在江户那种大城市里,武士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幕府中的官员,或者警官。最后,还有浪人,就是没有主人的武士。他们不用报答主人,同样也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浪人可能会定居在特殊的地方,教授技能或进行其他的工作。不过许多浪人会在乡下流浪并寻找有酬劳的工作。一些人也会像雇佣兵一样受雇于出价最高的大名。德川时期日本一共有3000万人,其中大约200万是武士,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七。另外,公家贵族、神官和僧侣的地位亦等同於武士,人口大致上有六十万人,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二。

[编辑] 农民
大米是粘合社会各阶层的胶水,理所当然是由农民生产的。大米的量度标准是石,大约相当于5蒲式耳。一石能供一个人吃一年。在这个时期,日本大米年产量估计是2500万石。将军负责分配整个国家的收成。他自己拿了20%,另外把绝大多数都分给了地主和大名。据Charles J. Dunn所说,最强大的大名(日本北部的加贺)能收到130万石。在德川日本,超过270个大名能收到至少一万石。那为农民留下了什么?这取决于天气。通常,农民上缴一半以上的大米收成。年成不好的时候,将军和大名并没有减少他们的需求,因此农民被迫要用更少的粮食生活。在这个时期,农村的饥荒并不罕见。这样,虽然农民在社会中是握有特权的——地位仅在武士之下,但他们的生活通常十分艰难。种大米需要大量艰苦的体力劳动,而且到了今天,许多工作都要手工操作。在艰难的时候,农民会无视将军的禁令搬迁到城市里从事贸易。当他们父亲的土地被长子继承的时候,很多年轻的儿子也会去经商。他们人数共有二千五百多万人,占全国人口八成半。

[编辑] 手工业者
很难把手工业者和商人明确的分开,是因为他们的经济活动经常重叠。比如一个制衣匠可能会卖掉他的产品,他的事业也可以在其他的方向上发展,比如借贷。在德川社会,武士对某些技术有很高的要求,比如造剑,受到了很高的重视,所以,造剑者有很高的地位。在德川日本,常见的技术包括木工、石工、酿造和涂漆。

[编辑] 商人
商人,特别是在城市中的那些,变得很富裕,但是处于社会阶层的底部。这是由于儒家的观点:商人不像农民和手工业者那样生产任何东西。相反,他们赚那些生产劳动力的的钱。但是,因为有钱赚,所以其他阶层的,甚至是低级的武士,有时候也愿意接受这个较低的地位。此外,如同德川时期发展的那样,经济逐渐的从封建向商业转化,从整体上看,商人可以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在德川日本,贸易通常是一个缓慢而繁重的事业。虽然道路系统规模巨大,而且受到了很好的维护,但将军为了军事防御,禁止用车辆进行贸易。这样,大部分通过陆路的商品是放在马或人的背上。工匠及商人人数共有一百八十万人,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六。

[编辑] 其他群体
其他几个群体存在于这个阶级体系之外,包括演员和屠夫。在某些方面,既然它处于组成日本社会的严格的阶级体系之外,它的成员就有一定的自由度。不过,这个体系有充分的生活保障和生计,所以生活在体系之外也有不利之处。屠夫是被驱逐者——强迫生活在他们自己的团体中,并要避开日本社会的其他成员。他们的地位如此之低是因为他们的工作与死有关:他们处理动物的尸体,鞣兽皮并制革。屠夫面对着大量的宗教中不吉利的东西。日本人受到佛教徒的影响,一般都是食素者,禁止杀生。在神道教中,与死相接触需要斋戒。在现代日本,仍然坚持区别屠夫。屠夫家庭的名单在社会中秘密的散播。保守的日本家庭为了防止儿子或女儿与一个屠夫世家结婚,都会参考这样的名单。如屠夫般被排除在士农工商四民之外,地位等同奴隶的阶级,为数三十万人,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一

[编辑] 外交

[编辑] 海外贸易

朱印船(寛永年间,1634年所绘)德川家康时,积极与安南、吕宋等地进行贸易(参见南蛮贸易),与中国和葡萄牙商人竞争,他确立持有朱印状者才能准予贸易的朱印船制度,据说丰臣秀吉时代就有朱印状,德川时代加以延续,状上会附上详细的航行目的地,以及幕府批准的准确日期,右上角则盖有将军的红色官印。日本西南的外样大名与有势力的商人便在德川家光下令锁国之前,航行著朱印船往来东南亚、台湾、马尼拉之间。

[编辑] 锁国政策
自丰臣秀吉年代开始,日本政府经已发觉西班牙及教会往往会带来的威胁,为免日本被殖民、防止西方思想传入以保障国内政治稳定及意图垄断对外贸易,於1624年与西班牙绝交,亦禁止船只往来日本及菲律宾,1633年正式颁布锁国令,不准已出国之日本人回国,并於1638年岛原之乱后,在1639年颁行最后一次锁国令,禁止与葡萄牙贸易,今后只容许荷兰人及中国人在长崎出岛进行贸易。(对朝鲜贸易则集中在对马岛的对马府中藩、对虾夷人及西伯利亚民族的毛皮贸易则集中在北海道的松前藩、另萨摩藩在江户时代后期也和琉球进行走私活动)至於其他国家,则一律拒绝和它们来往。

[编辑] 教育

[编辑] 提倡儒学
德川幕府提倡朱熹的儒家学说,希望藉儒家强调的三纲五常,来培养人民忠於幕府的思想,以维持社会稳定。早在德川初年,幕府经已任一些著名儒学者(如林罗山)为食客,以宣扬这种理念。江户时代的学校大致分作下列五种:

幕府直辖学校:如昌平�学门所,以武士为对象,带有强制性
藩学:同样以武士为对象,规模参照幕府学校,以教授儒学、汉诗、汉文、兵学及经济为主,直至幕末时候约有二百余所;著名者有会津藩日新馆、米泽藩兴让馆、熊本藩时习馆及水户藩弘道馆
乡学:幕府及藩主在乡村兴办,以教育士庶子弟为主
私塾:约一千五百间,由著名学者建立,入学者多是慕名而来
寺子屋:提供类似现代的小学敎育,学童年龄大都是六至十多岁,以训练读、写及算盘为主
江户时代的人们教育水平是在中古型态的国家中出奇地高的,当时的男性大部分皆识字,女子识字率也较高,一是因为私塾和寺子屋没有特定收费,富人可缴交银両作学费,即使出身寒微,如一般农家也可交以少量农作土产作学费,学费的相较便宜令多数人皆有机会受教,其二随著商业化,人流物流增加,生活技艺的提高也迫使人们必须识字以维持生计,故当日之日本社会的教育水准是颇高的。

[编辑] 衰落原因

[编辑] 经济商业化

[编辑] 倒幕思想崛起

[编辑] 外国冲击

[编辑] 内部分化:将军继嗣之争
由於第十三代将军德川家定(1853-1858)体弱多病及无子嗣,因而於1858年前后出现水户藩德川齐昭之子德川庆喜(1837年出生,时年21岁,他於1847年过继一桥家)及纪伊藩德川齐顺之子德川庆福(13岁)对继承权之争夺,由於庆福在血缘上较亲及得到最大势力的谱代大名近江彦根藩井伊直弼的支持(而井伊直弼与德川齐昭又在开国问题上意见相左),最后庆福亦成功继位为第十四代将军,改称德川家茂(1858-1866年)。但由於庆喜有水户藩及其他反对幕府的公卿及大名支持,因而加深了幕府权力核心的分化,更将其中一些公卿大名推向倒幕阵营;而家茂沦为井伊的傀儡,亦使各方对幕府领导失信心

[编辑] 倒台
在地方上,与西方列强有过交涉甚至短暂交战经验,因而具有维新思想的藩士们(长州、土佐、萨摩等藩),1866年开始结成军事联盟,并尝试与天皇接触,主张倒幕。1867年新继位的明治天皇向倒幕派送去了许可倒幕的密诏。后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为了转移矛盾,在坂本龙马居间斡旋下,提出「大政奉还」上奏文,表明将政权归还给天皇,但仍拒绝交出兵权与领地,并计画利用天皇刚重新掌政,与倒幕派皆对政务运作不熟悉之时,派遣家臣进入政府,藉协助之名掌控政治。倒幕派对於这样的结果很不甘心,但由於武力倒幕的正当性锐减,因此只好暂时按兵不动。

后来,政府内倒幕派与德川派的斗争渐趋白热化。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府,并命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将一切权力重新归於天皇。当倒幕派得知德川庆喜决定从大坂(今 大阪)出兵进攻时,旋即派出以萨摩藩、长州藩成员为主力的军队,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两地展开激烈战斗。经过三天的交战,以寡击众的新政府,在新式军队与精良武器的助威下取得重大胜利,并决定乘胜追击,派遣东征军攻打德川幕府的中心据点—江户。

倒幕派组成了新的政府,揭示基本施政方针的「五条御誓文」则於同年4月6日公布。新政府军、旧幕军双方决战江户之前,幕府代表胜海舟与新政府代表西乡隆盛达成协议:以国家为重,一致对外。1868年5月3日,江户不流血和平开城,幕府至此正式瓦解。
第2个回答  2009-08-09
你买本茂吕美耶的《江户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