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如题所述

一指四十岁的代称,二指形容人到中年(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

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扩展资料

不惑之年的反义词:

一、豆蔻年华 [ dòu kòu nián huá ] 

【解释】: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二、黄金时代 [ huáng jīn shí dài ] 

【解释】: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出自】:谢觉哉《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人从十五岁至三十岁,是黄金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惑之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05

不惑之年是指人中年四十岁。

形容人到中年(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论语》选自《论语·为政篇》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翻译

孔子说:“我大约十五岁志于学习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认真研究历史,用心学习《诗》、《礼》、《书》等文化。

三十岁时,我的学说已经建立了基础,我也可以以我的学说立身于社会。

四十岁时,我已知道我的学说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道不疑。虽听到各种议论,也不疑惑动摇。

其他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3

不惑之年指年龄到了40岁。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意思】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读音】bù huò zhī nián

【例句】那时,家父已过不惑之年,精力已大不如前,加之整日伏案写稿,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扩展资料

【反义词】

锦瑟年华 [ jǐn sè nián huá ] 比喻青春时代。

出 处:唐·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2
  不惑之年是40岁,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
  不惑之年(bù huò zhī nián):通常是指中年人的年纪。意思是,人到中年,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出自《论语·为政》。
第4个回答  2009-08-07
四十岁,实际上现在社会进不了,古代的不惑之年应该相应地提前了,三十几岁也算是不惑之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