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教育的书籍

高分悬赏,求儿童早期教育的书(可以是教育从未出生开始的,或出生之后开始的),例如《卡尔维特的教育》等,帮我推荐几本,并且介绍主要内容,作用效果,价格,评价等,越详细越好。
是帮我介绍,不要让我自己去找啊,麻烦大家了,50分了(第一次悬赏这么多)一定帮忙啊 重谢
字数至少300吧 这样糊弄怎么能行呢???

我读过很多早期教育的书本。我认为冯德全教授的《早教革命》最实用。我用他的方法教育我孙子,非常有效。请你读一下此书的后记吧:
我的求索、我的感谢、我的梦

《冯德全》

“冯氏立体早期教育法”的广大读者,长期以来向我提出过数以千计的育儿问题,鞭策我深入早教的研究和思考。在众多的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最触动我的心弦,那就是:数十年前,你怎么会迷恋上早教事业的?是什么拨动了你那根早期教育的神经?0岁开始的早期教育果真这样值得你沉醉和痴迷吗?
这一质疑,常令我默默沉思:是啊,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我走上了早教之路?我如痴如醉几十年到底为了什么?我为之耗尽心血的事业到底有多大意义?
于是我开始了回顾,回顾我走过的路,我发现自己从事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实践与研究已经将近55年了。前25年从小学教到大学,也在教育局和教科所工作过,后30年专门研究婴幼儿早期教育。我从教之初的20年对优生优育、胎教早教毫无了解,根本不知道“0岁开始的早期教育”为何物。
后来我对早期教育发生兴趣,并非因为偶得“天书”,而是当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校长和教研员时间长了,接触了大批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加之有养育自己儿子的经历,于是心里长期来萦绕了许许多多挥之不去的问题。
为什么有的孩子朝气蓬勃,玩得快乐,积极上进,成绩优秀;而有的孩子在父母催、逼、哄、骗,喋喋不休的数落,乃之打骂下仍无上进,孩子的优劣是否上天或先天的铸成,其根源到底在哪里?
为什么小学前的孩童轻轻松松,无所事事,而一上小学却立即背上沉重的学习包袱,有做不完的作业?越到后来,中小学生的负担越重,孩子的学习任务竟极大地超过成年人的工作量,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许多家庭中,孩子小时候尚能享受天伦之乐,可是他们一旦长到少年,两代人迅速筑起了“壁垒”(人们称之为“代沟”),几乎没有了共同语言。在一个锅里吃饭达十余年之久竟不能成为知心朋友,岂不是人生的最大悲哀?
中国教育历来提倡和称颂“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苦成才,而培养出来的人才中顶尖的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乃至高级技师、技工却屈指可数,以至13亿人口还没有一位人们翘首以待的诺贝尔奖得主?这又是为什么?
1978年,我带着那么多个为什么,开始进入到专门从事教育科研的领域,又正好遇上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年代,于是我有幸接触到许多古今中外的教育论著,其中卡尔威特、陶行知、陈鹤琴、木村久一、斯特娜夫人、格仑•多曼、铃木镇一、井深大等大师的理论把我带进了一个早期教育的新天地,我的面前似乎突然展开了一片无限广阔又蕴含勃勃生机的沃野,我兴奋极了,快乐极了,许多个“为什么”开始化解。从此,我深深地痴迷于早期教育了,以至于30年不可自拔……

记得当年我也跟孩子们一起看“铁臂阿童木”的日本卡通电视童话剧。当我看到阿童木神通广大,打开“另一个世界”大门的时候,里面常规世界的景象都变了:动物可以在水面上行走,人能飞到天空去,大树在地面横着长,空中飘着有颜色的风……我心中一惊又一乐:是啊,人在常规世界呆久了,总也发现不了新世界!但你只要摸索规律去想象和创新,新世界到处都存在:太空世界里铁球浮起来了,低温世界里花瓣相撞能发出叮咚响,海底世界动物没有了视力,哪怕坐飞机也能发现一个“新世界”。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冷风刺骨、花木凋零的苦寒的冬日,我访问中国科大少年班后返回武汉。当乘坐的飞机直冲云层之上,忽然眼睛一亮,高空的世界里,突现全新的景观:上方有湛蓝湛蓝的天空,脚下有无边无际的白云,远处阳光与云层交织的造型,如海市蜃楼般瑰丽多姿……那景象与地面景象的反差之大,似乎像孙悟空骤入了仙境。我的心情顿时如绚丽的鲜花般灿烂起来了。
于是我回忆“铁臂阿童木”那童话电视剧中发现新世界的一幕,心里暗暗思忖:我要走一条早期教育的改革创新之路,踏着卡尔威特等人的足迹去寻找一个0岁开始的“教育新天地”!我又想:自然科学工程里,枪炮轻易代替了长矛,火车汽车把马车送进了博物馆,影视光盘淘汰了茶馆里卖唱,连神秘一时的无线电通讯——电报,也在短短几年被铺天盖地的“手机潮”冲得无影无踪了。在社会科学领域,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不是又使香港、澳门迅即回归了祖国的怀抱吗?创新,确能开辟新的世界、新的纪元,但为什么教育领域的改革却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呢?难道培养下一代的“教育”,命里注定只能像蜗牛一样在潮湿阴暗的角落里爬行吗?我常看到孩子们学得越来越苦,学历越高的学生越来越厌学的情形心如刀绞!
于是1978-1983的5年中,我潜心研究古今中外的启蒙教育理论并做实验,写了数百万字的学习笔记和讲义。我越学越受鼓舞,越学越热血澎湃,接着我决心开始了像武训办学一样,走上早期教育30年的痴迷奋斗之路。

可是我孤身一人,两手空空:一无权,二无钱,三无房舍,四无人员,要平地创建一个事业谈何容易!我只好凭着“一支笔杆一张嘴,一张月票两条腿”四处讲学,八方募捐,终于先后募得6000元善款,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早期教育研究所。虽然研究所简陋不堪,不到20平方米的办公室,几张办公桌,一部电话,一架打字机,如此而已,但它在我的心里却如同居里夫人提炼“镭”那样珍贵的实验棚!我认定它将是我今生今世的归宿,只要有一口气就会坚持研究所的教育创新,今生无悔,来世更待。
我要永远感谢我国学术界的老前辈们,于光远、费孝通、钱学森、张薇之、李成文等著名学者,他们给我来信、题词,跟我面谈,听我汇报,给我提示,无私地支持早期教育事业。他们锐利的目光看好早期教育是“人类自身进步的大事”,给了我最热情的扶植和鼓励。
我也永远感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国妇联儿童部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还有彭佩云、程思远、王夫棠、薛焕玉等领导人给我来信的大力支持。他们殷切地勉励我走一条民间科研的道路,以科研养科研而求生存和发展;我永远要感谢湖北省妇联、湖北大学、江汉大学、湖北日报社、长江日报社、武汉空军司令部等单位给我物质赞助和启动资金6000元,也感谢武汉大学曾于我合作推广“冯氏立体早期教育法”,还要感谢幼教专家王东华先生的多方帮助。

我要向社会回报什么呢?
近30年的探索让我发现了一个崭新的“婴幼天地”和“早教世界”,许多新鲜事物和奇异现象是我前25年教育经历中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早期教育不仅能普遍提高每一个孩子的素质,还能培养出许多出类拔萃的青少年来;大批孩子的成长轨迹,证明了婴幼儿有好像“地表浅藏”的巨大潜能,他们都是最易开发的“地表富矿”;他们特殊的心理功能“无意识的适应性学习”,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人生几乎全部的重大难题;他们有着非常特殊的认识本领:获得敏感、印象记忆、情景领悟、本能模仿、兴趣探求;他们不知学习的难、易、苦、乐,有兴趣就快乐接受,没兴趣一概拒绝;在“二次孕育”不管哪种生活经历,都将构建起人一生心理发展的“潜意识板块”……
于是我提出了许多早教新观念:“人类要重新认识婴幼儿”;要在他们身心能承受的范围内极大地丰富精神生活;在激发兴趣的前提下早期教育不分学科、不讲系统、不顾深浅、不求甚解;要给孩子们教育爱,升华血缘爱,杜绝溺爱;让“心理生命”与“生理生命”同时养育;让“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同步发展;“把优良性格的养成放在首位”等等。我主张对孩子实行增强体质、优化性格、锻炼意志等“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教育,在丰富快乐的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高素质人才之母”,这就是“立体化”的早期教育。
我认为早期教育决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传授式教育”,也不是一周数次技能训练的“平面式教学”,而是丰富日常生活的“立体式教育”。早期教育要给孩子提供“全面发展、充分发展、有个性特长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提供有趣有益的生活内容,提供良好的环境濡染,提供亲人的榜样诱导,提供“视觉语言”的发展条件,提供心理的积极暗示和鼓励,使孩子潜移默化、顺其自然地发展,让孩子不知不觉学会生活,学会关爱,学会学习和思考……这就是“立体化早教法”应当发挥的威力。好孩子不是老师家长教出来的,而是成年人提供了“立体教育”的最优环境,他本能地显示巨大潜能而学好的,就像每个孩子都能在故乡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一口丝毫不差,天衣无缝的标准母语一样。
所以我提出“早教革命——冯氏立体早期教育法”,就希望像给予孩子阳光、空气和水一样,让他们充分沐浴在有趣有益的精神生活之中,获得体、智、德、美、劳和心理素质的最佳发展。“立体式早教法”与“传授式早教法”、“平面式早教法”有原则的区别,我们要提倡建立在科学的人才观、教育观、亲子观基础之上的早期教育,这是人类全新的早教理论和方法论。
我在早期教育的新天地中不断地寻寻觅觅,总结了一套新规律、新理论,并使用了些新术语来阐述我的一些新发现。也许有人对这些新术语难以接受,但我想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外国人能总结概括出那么多名词来,我们中国人又何尝不能在实践过程中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术语呢?在诸多教育心理学老前辈面前,我姑且暂用这些名词术语来表述自己的研究思路吧,以求专家们的批评指正。
同时我在早教新世界的游历中,又不断地品尝着古往今来父母养儿育女的酸甜苦辣。我为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才因父母无意识的“立体早教”获得成功而庆幸,因为这些父母给予了栋梁之材苗期成长的根系和灌溉之源。另一方面,我又看到时代已进入到21世纪,许多年轻人还是“一不小心生孩子,糊里糊涂做父母”的事实。我真有无限的感慨:难怪人类社会有那么普遍的“父母的遗憾”,甚至有些父母付出的是“爱怜的心血”,收获的却是“悲苦的血泪”,我无限的痛心。
于是我深深地做着美梦:
我希望科学育儿成为亿万家庭和谐生活的主旋律,正如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约见我时对我说,并向光明日报呼吁那样:“让0岁方案‘冯氏立体早期教育法’走进千家万户!”我希望把千年流传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叹息,改写为后世永恒的“快乐天下父母心”的欣慰。
我希望祖国人才辈出,一代胜过一代。既培养高素质、创造型的劳动大军,也培养出如胡锦涛主席所说的“世界一流的科学尖子”,“世界一流的科学大师”,世界一流的科技领军人物“,”一大批中青年专家“。我们要变沉重的人口负担为无穷的人才资源,变艰辛的养儿育女为无限甜蜜的天伦之乐!
我希望全社会都来学习0岁开始的早期教育,关心早教事业的蓬勃发展,将它一直推广到农村和边远山区,为建设整个和谐社会做贡献。
我希望“儿童潜能开发与科学早教”成为高校毕业班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也是准父母们的必修课;同时希望社会仁人志士和高等学府积极创办早期教育师范学院,培养出大批优秀育婴师和早教师。
我渴望创办许多个从婴儿到高中毕业的“一条龙”教育实验基地,甚至创建世界第一个少年大学,并建立早期教育“示范名城”。示范名城将集中优秀早教师和大批青年志愿者参与,数年时间即可用普遍的、大面积的、特别显著的育儿成果向世人宣告早期教育的威力,证明它是“人类自身进步的大事”,是“人类文明的新觉醒”。
望普天下的父母都能意识到:你已经有童年的遗憾,但你不能给孩子遗憾的童年;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尚能成为天才的父母!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这给早期教育事业吹来了莈浩荡春风,我们受到30年来从未有过的巨大鼓舞和激励!
最后,我欢迎普天下对0岁开始的早期教育和后续发展事业感兴趣的所有远见卓识者前来合作,共同奋斗,造福子孙后代,造福中华,造福人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呵呵,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儿童教育学的,也曾经研究过一段时间。先给您推荐本《蒙台梭利教育法》,这是现代儿童教育学的鼻祖了。她的教育理念是比较好的,主张从心理上理解孩子,从心教育孩子,教育孩子上也是很全面很系统。这本书价格不贵,很值得一读。如果国内的话,我建议您去看一下张梅玲教授的书,比如说《心理致胜》,也是从心理上理解孩子,也有很多的方法。当然《卡尔维特的教育》里你也可以学到很多如何开发孩子的右脑,学语言是不错的(最好在孩子三岁前让他多听多看),孩子三岁前可以接受十八种语言,所以你不用担心孩子会接受不了。
我个人主张轻音乐和中国文化是两个必须品,我认为中国的儿童,这是最重要的,在小的时候要对他进行正确的文化教育。这一点您可以学一下犹太人的教育,还有去看一下余一彦教授的《文化与儿童教育》这个讲座,网上可以搜到的。如果您能将他们的这些理论综合一下,形成自己的教育方法,我保证您孩子12岁后就是天才了。
如果您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看我写的这篇文章。http://hi.baidu.com/wawp9999/blog/item/cec9c0d9975bd43c32fa1c57.html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8-07
爱的教育:一本名著,讲的是一个男孩的一年的成长历程,其中还有老师或父母的讲话,很有教育意义的,也很好找啊
第3个回答  2012-11-03
可以首选著名手绘本孩子6个月后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可爱、生动的大幅 图画,孩子与家长如诗歌般有押韵的对话...还有(鼠小弟的背心)童趣,可爱,为你的孩子打开想象力及幽默的小窗户。(雪花人)、(火焰)。。。。
可以办一张图书证,一起和孩子培养阅读的兴趣.
顺便提一下,我的孩子今年考上了本人所在地的最好小学,我想这跟孩子从小进行亲子阅读有很打的关系。
第4个回答  2012-04-16
家长不应无穷尽地为孩子选择各种早教,应给孩子能力的发展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摸索和发现这个世界。对于“天价”早教项目,应当根据自己的期望、结合实际的经济条件,不可盲目跟风和攀比。家长是婴幼儿早教的第一责任人,早教最好的课堂是家庭,最好的途径在于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父母在生活中应多花时间陪孩子玩游戏,给孩子讲故事,与孩子沟通交流,这样才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http://www.baidu.com/s?tn=sitehao123&bs=%CE%C4%B2%A9%D4%E7%BD%CC+wwenb&f=8&rsv_bp=1&wd=%D4%E7%BD%CC+wwenb&inputT=637Ffl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