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兴化的变化

写一篇60年来江苏兴化的变化700字以上

60年,江苏城市版图五次大调整
  你可知道,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江苏这片土地分归两署一市,直到1952年底,国家才恢复江苏省建制。你可知道,解放之初,松江、宝山、嘉定、南汇、奉贤等如今隶属于上海的区域,都是江苏的一部分,被称为松江专区。你可知道,直到1983年,江苏的地级市还只有7个,另外有7个地区。而就在那一年,地区的概念在江苏退出了历史舞台。今天,13个地级市、106个县(市、区),1029个乡镇,300个街道办事处,共同构成了江苏大地。江苏城市版图的变化轨迹,是祖国60年发展进步的缩影。
  第一次重大调整
  时间:1952、1953年 调整内容:恢复江苏省建制
  “从解放以后,江苏大的区划调整有五次,而市、县、乡、镇等行政区划的调整,则是一直在进行。”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处长贾敬业说,首次重大调整,当属恢复江苏省建制。
  原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并没有江苏省的建制。“1949年,江苏全境解放之后,中央政府在这片土地上分设苏南、苏北行政公署,以及华东行政区直辖的南京市,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江苏省当时分别归属这3个省级行政区。到了1952年11月,中央批准,恢复江苏省建制,撤销苏北、苏南两个行署,并将山东、安徽省原为江苏旧辖的地区,划回江苏省属,比如原属山东的徐州市、丰县、沛县,原属安徽的江浦,就是那时候重回江苏的。”
  1953年,两署一市合并,那一年,江苏省的管辖范围包括徐州、淮阴、盐城、南通、苏州、镇江、扬州、松江8个专区,以及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徐州、南通这6个地级市。有意思的是,6个地级市下辖的区,起名都很不讲究,要么按数字排列第一区、第二区;要么按方位叫东区、南区。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八大专区之一的松江,下辖松江、宝山、嘉定、青浦、南汇、奉贤、金山等9个县——在之后的1958年,这片土地以及南通专区的崇明县先后就陆续划归上海,一部分江苏人也因此变成了上海“阿拉”。1970年,专区更名为地区。

  第二次重大调整
  时间:1983年 调整内容:地市合并,分设11市
  地区(专区)、地级市并存的格局一直存在了30多年。直到1983年,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地区”才在江苏完成历史使命,那一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取消了地区建制,并形成了11个省辖市的格局。
  “对于‘地委书记’这个职务,很多年轻人可能没听说过,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这是个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职位,级别相当于市委书记。地区和地级市都由省政府直接领导,有的地方既有地区,又有地级市,比如苏州地区和苏州市并存,苏州地区就只负责管理苏州市之外的县和县级市。”贾敬业说,随着人们对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出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推进行政机构改革等考虑,“一向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在1983年又迎来重大调整——撤销地区。”
  据介绍,在这一年,江苏省全面实行地市合并,撤销了徐州、淮阴、盐城、南通、镇江、扬州、苏州地区,将盐城地区所在地的盐城县设为地级盐城市,同时把清江、扬州、镇江三个县级市提升为地级市——淮阴市、扬州市、镇江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分设11个地级市(与现在比尚缺宿迁和泰州两市)。目前,市管县体制已成为各地普遍的管理区划模式。
  第三次重大调整
  时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调整内容:撤县设市
  昆山、张家港、江阴等26个县级市,如今已成为江苏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成为小康路上的排头兵,而它们的设立也经历了一个过程。除了常熟早在1949年即已作为一个县级市而存在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苏共撤销仪征、沙洲等县,设立30多个县级市。直到1997年,国家暂停撤县设市。如张家港市,1986年设立;江阴市,1987年设立;宜兴市和昆山市分别于1988年和1989年设立等等。
  县和市的区别在哪里?贾敬业表示,原则上来说,主要体现其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同时,也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当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大量的农村人口要向城市转移,那么就具备了设市的基础。虽然有些专家对撤县设市有不同看法,但不可否认,这一调整对加速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不少县设市后,发展更添活力,城市规划建设的起点也更高了。”
  第四次重大调整
  时间:1996年 调整内容:增设泰州、宿迁两个地级市
  经国务院批准,1996年江苏增设泰州和宿迁两个省辖地级市,至此,13个省辖市的格局正式形成。
  谈到这两市行政区划的调整,贾敬业回忆说,“当时最主要是考虑到苏中苏北发展的需要。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当时淮阴和扬州两市管辖的地域较大,有人形容淮阴是‘小马拉大车’,虽然不够准确,但也道出了当时淮阴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迟缓的一个方面。”
  因此,省委省政府决定调整淮阴和扬州两地的行政区划,实行淮宿、扬泰分治。贾敬业介绍说,在那一年,县级宿迁市被撤销,设立了地级宿迁市,并将淮阴市管辖的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划归宿迁市管辖,实行淮、宿分治。同时泰州、泰兴、泰县这“三泰”地区从扬州市分离开来,设泰州市。
  “泰州的工业基础较好,解放之初就是苏北行署的驻地,而将其设为地级市,更有利于促进其经济的发展。”据了解,当时为了更好地论证调整的影响,省民政厅还专门请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做了苏南和“三泰”地区行政区划问题的研究课题。
  第五次重大调整
  时间:2001年前后 调整内容:撤县(市)设区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00年以来,全省各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省内各中心城市规模日益扩大,集聚和辐射功能不断增强。但中心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市县同城”问题制约。为了扩大中心城市发展空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省委省政府决定在部分地区开展撤县(市)设区工作。
  当时全省共调整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连云港、盐城、宿迁10个省辖市的行政区划,先后撤并了14个县(市、区),南京的江宁区、六合区,就是在那时由一个县变成了主城的一部分。撤县设区后,城市空间变大了,生产力配置和城市功能布局趋向合理,也增强了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2009年,南通的通州市也改设为通州区。
  另外,记者了解到,在乡镇调整方面,江苏省也有很大的动作。1998年,江苏省还有1974个乡镇,但到了2008年底,只剩下1029个。“乡镇撤并降低了行政成本,同时推动了城镇化进程。”贾敬业说。 

撤县设市名单
  ■1983年
  常熟县→常熟市
  ■1986年
  仪征县→仪征市
  沙洲县→张家港市
  ■1987年
  江阴县→江阴市
  宿迁县→宿迁市
  丹阳县→丹阳市
  东台县→东台市
  兴化县→兴化市
  淮安县→淮安市
  ■1988年
  宜兴县→宜兴市
  ■1989年
  昆山县→昆山市
  启东县→启东市
  ■1990年
  新沂县→新沂市
  溧阳县→溧阳市
  ■1991年
  如皋县→如皋市
  高邮县→高邮市
  ■1992年
  吴江县→吴江市
  邳 县→邳州市
  泰兴县→泰兴市
  ■1993年
  太仓县→太仓市
  南通县→通州市
  靖江县→靖江市
  金坛县→金坛市
  ■1994年
  江都县→江都市
  海门县→海门市
  扬中县→扬中市
  泰 县→姜堰市
  ■1995年
  句容县→句容市
  吴 县→吴县市
  武进县→武进市
  无锡县→锡山市
  ■1996年
  大丰县→大丰市

===========================================
 1953年江苏行政区划
  (6市8专区)
  ●南京市11区、1镇
  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第九区、第十区、第十一区、大厂镇
  ●无锡市8区
  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
  ●苏州市6区(含郊区)
  东区、南区、西区、北区、中区、郊区
  ●扬州专区(驻扬州市)2市10县
  扬州市、泰州市、宝应县、兴化县、高邮县、江都县、泰县、六合县、仪征县、泰兴县、靖江县、江浦县
  ●南通专区(驻南通市)7县
  海安县、如东县、如皋县、南通县、海门县、启东县、崇明县
  ●南通市6区
  城东区、城西区、钟秀区、唐闸区、狼山区、芦泾区
  ●常州市6区
  东区、南区、西区、北区、郊区、戚墅堰区
  ●徐州市5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贾汪矿区
  ●徐州专区(驻徐州市)10县1市
  新海连市、赣榆县、丰县、沛县、邳县、砀山县、东海县、萧县、新沂县、铜山县、睢宁县
  ●淮阴专区(驻清江市)1市6县
  清江市、灌云县、沭阳县、宿迁县、涟水县、泗阳县、淮阴县
  ●盐城专区(驻盐城县)8县
  盐城县、滨海县、射阳县、阜宁县、淮安县、建湖县、大丰县、东台县
  ●镇江专区(驻镇江市)1市10县
  镇江市、扬中县、丹徒县、江宁县、句容县、丹阳县、武进县、金坛县、溧水县、溧阳县、高淳县
  ●苏州专区(驻苏州市)1市9县
  常熟市、常熟县、江阴县、昆山县、吴县、震泽县、吴江县、无锡县、宜兴县、太仓县
  ●松江专区(驻松江县)9县
  松江县、宝山县、嘉定县、川沙县、青浦县、上海县、南汇县、奉贤县、金山县
==================================================
江苏城市化数字60年
  六十年,城市变化有多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统计公布了一组数据,生动地展现了60年来江苏城市配套、生活条件、人居环境的巨变。
  ■城市化:
  从建国初期的12.4%提高到2008年的54.3%,江苏城市化率年均提高0.70个百分点,是全国城市化水平提升最快的省份之一。
  1949年江苏城镇人口共437万,到1978年也只有570万。而到了2008年,全省城镇人口已达3775万,是解放初期的8倍多。■城市供水:
  建国初期,全省城市日供水能力仅为7.35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不足10%。到2008年全省城市日供水能力已达到2356.86万立方米,是建国初的230多倍,城市自来水普及率已经达到99.88%。
  ■城市燃气:
  建国初,城镇居民家家户户的燃料主要依靠柴火、木炭和煤炭。1966年8月,南京市在全省率先开始发展液化气用户。1971年1月,南京又率先发展管道煤气,并逐步进入全省。至此,燃气以方便、快捷、污染小的巨大优势,逐步进入居民的日常生活。1992年,全省城市人工煤气的日生产能力49万立方米、用气人口126万人。2008年,全省人工煤气日生产能力达到4293万立方米,煤气、液化气和天然气的用气人口达到2728.8万人,城市燃气普及率98.23%,县城燃气普及率94.03%。
  ■城镇污水处理:
  解放初,全省仅在南京市的颐和路公馆区有一座日处理1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到2008年底,全省实现了县以上城市全部建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共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321座,城市污水处理率为84.13%,污水集中处理率61.33%。
  ■城市道路:
  1949年,全省城市道路长度747.48公里、道路面积462.5万平方米。到2008年全省城市道路长度28760.7公里,道路面积47330万平方米,分别增长了37倍和100倍。
  ■城市路灯:
  解放初期,我省城市只有少量主要干道才有路灯,1951年全省共有路灯4608盏,1979年全省路灯增加到42407盏,到2008年全省共有路灯1858860000盏。
  ■城市公交:
  1949年,全省只有南京有20辆公交车在运营。1965年,全省城市公交车共计488辆,运营线路1003.1公里。2008年,城市公交车已达25369辆,运营线路14657公里。
  ■城市出租车:
  1949年到1978年间,江苏出租车行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改革开放以后起步发展,到1992年全省已有出租汽车8133辆。近几年来,全省出租车数量基本稳定在45000辆左右。
  ■城市公园:
  解放初期,城市公园稀少。到1978年,全省也仅有城市公园59个,园林绿地面积7303公顷,而到2008年底,全省公园数达到715个,县以上城市园林绿地面积131405公顷,分别增长了12倍、18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13
自己想
第2个回答  2009-09-12
自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