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空饷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吃空饷这个词汇,大家不陌生吧?这是我国近期反腐的主要对象之一,也是很常见的问题。说到“吃空饷”,那还要从古代说起。

吃空饷最早起源于明朝,是指从军队中冒领“饷银”的行为,新中国后“吃空饷”就延伸到了政府和事业单位。

现在的“吃空饷”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不做事且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等待遇,并由单位违规缴纳社会保险费;离退休人员、财政或社保经办机构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补助费、离退休费、退职生活费或养老金等待遇的行为。主要来讲就是包括单位“吃空饷”和个人“吃空饷”两种情况。

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单位“吃空饷”,就是这些机关单位存在着隐瞒事实、虚报人员来骗取财政资金。个人“吃空饷”就是指挂职不上班,在编不在岗,请“长假”照领工资;多处兼职,处处得利;冒名领工资……

举两个小例子:

福建省闽清县纪委近期查处一案件,该县东桥镇中心卫生院医师林飞媚擅自离岗到广州经商,东桥镇中心卫生院没有报告,虚编该人的工资表来骗取财政下拨的工资经费达7万多余元,用于日常开支和缴纳社保费用。

浙江省永康市一位50岁的初中教师,27岁时因病请假,一请就是23年,多年来学校却一直以该教师名义领工资。

以上这两种情况属于单位吃空饷的情况。下面这个案例属于个人吃空饷的情况:

2019年12月,山西省贸易学校会计柳某,以科员身份调入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校,但进入学校后,他未能如期转为事先商量好的会计岗,还因学校的老会计返岗工作,导致其只能待在科员岗上被迫“吃空饷”。

柳某自己说,三年没上班,但工资卡上仍旧能每月收到财政发放的工资,还从3000元涨到了7000元。

其实,吃空饷的现象在企业中并不少见,不仅是上述案件中利用离职员工身份领取工资的形式,以及虚报、捏造不存在的员工;还有多计工时;修改假期情况等来冒领工资,获得不义之财等等情况的发生。

那为什么会有吃空饷的情况呢?具体有以下三种原因:

    停薪留职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在以前很多官员停薪留职,就造成了职位的空缺,说是停薪但很多单位并没有真正的停,就造成了吃空饷的情况。
    政府编制情况不透明,一个单位有多少人员在岗,多少人开工资,这些都没有具体数字,外人也更不能知晓,所以加大了监督的难度。
    对于吃空饷的现象,没有一个有效的治理措施,长期没人查导致吃空饷现象严重。有的时候就算查出来了,也没有固定的惩罚措施,有的也只是记过而已,也没有对责任人造成大的影响,所以也都无所谓了。

总之吧,“吃空饷”现象会对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产生不良的影响。职工的工作量就应该和ta所领取的工资以及福利成正比才对。

如果职工没有实际的工作量,就会导致单位的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出现工作混乱的问题出现。所以还是建议对“吃空饷”现象清理的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要重拳出击追究“发空饷”的责任才行,只有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11

吃空饷什么意思

吃空饷什么意思,追究“吃空饷”的语源,“饷”本意指军粮,引申为军人的俸给。所以,“吃空饷”本意是指军官虚报兵员冒领军饷。在现在吃空饷什么意思呢?下面一起来了解。

吃空饷什么意思1

吃空(kòng)饷,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不做事或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等待遇或由单位违规缴纳社会保险费,以及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及失踪、死亡(宣告死亡)人员的家属、遗属或他人直接或间接从单位、财政或社保经办机构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补助费、离退休费、退职生活费或养老金等待遇的行为。

“吃空饷”起源于中国明朝,指从军队中冒领“饷银”的行为。“吃空饷”从军队冒领“饷银”延伸到了政府和事业单位了。比如一些官宦子弟在某单位有职位,但是从来没去上过班,工资照领。另外如一些单位领导,把只有30人的单位的工资总量上报为35人的,多出来的5人的工资就是空饷。

原因危害

吃空饷”现象却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少数官员为一己私利违背党性原则,不择手段损公肥私。二是对财政供养人员管理缺位,对一些违纪违规现象熟视无睹。三是职能部门监督不力,把关不严,为所欲为。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对“吃空饷”者处罚不力,人事监管制度不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缺乏足够的惩戒力和威慑力。

财政供养人员编制是刚性约束,“吃空饷”则是对公共财政资金的`蓄意贪占,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一方面,“吃空饷”就是不劳而获,只要挂个名不用做事就拿钱,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得?另一方面,对“吃空饷”的治理不到位,在执行政策制度的时候,没有执行到位,在处理“吃空饷”干部时,流于形式,违法成本过低,甚至成本为零。

吃空饷什么意思2

吃空饷(chī kòng xiǎng),也叫吃空额。指不上班但是可以领工资,比如一些官宦子弟在某单位有职位,但是从来没去上过班,工资照领。另外如一些单位领导,把只有30人的单位的工资总量上报为35人的,多出来的5人的工资就是空饷。

四大常见方法

1、这主要是在能够向上级要求拨付工资的单位中出现。比如教师。有的教师,想去做生意,又不想丢掉教师的饭碗,于是给单位的领导许以好处。单位的领导便默许他离岗,上级发的工资照常来到单位。教师本人照样领工资,只是不上班。在上级来检查时,单位领导给想方设法瞒哄。

2、还以教师为例,有的教师不干了,单位的领导照常隐藏教师信息,编个空岗,向上级报领工资。

3、有的单位人满为患,没有多少活干,可是,又不能把这些人,清除出去,只好照常发着工资。这种情况,多数是领导家属和子女。

4、本来不存在这个人,有的是死了,有的根本就没有这人,有的是不到年龄就用空名额参加工作,但是,在领工资的时候,还是会出现有人领工资,这也是吃空饷。

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主要是指:

1、在机关事业单位挂名并未实际到岗上班,但从机关事业单位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2、因请假、因公外出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或旷工等原因,按规定单位应当与其终止人事关系,但仍在原单位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3、已与单位终止人事关系或已办理离退休手续,仍按在职人员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4、已死亡或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失踪,仍由他人继续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5、受党纪政纪处分及行政、刑事处罚等,按规定应当停发或降低工资待遇,但仍未停发或按原标准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6、机关事业单位隐瞒事实、虚报人员编制或实有人数套取财政资金的。

7、其他违纪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吃空饷什么意思3

“吃空饷”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等待遇或由单位违规缴纳社会保险费,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及失踪、死亡(宣告死亡)人员家属、遗属或他人直接或间接从单位、财政或社保经办机构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补助费、离退休费、退职生活费或养老金等待遇。

“吃空饷”的七种表现形式

1、“旷工饷”:一些人无正当理由,长期旷工。前不久曝光的山西省侯马市国土局职工卢建平,“从未上过一天班,却以干部身份领了9年工资”。

2、“病假饷”:长期病事假或超假不归。在浙江永康公布的“吃空饷”名单中,涉及此类的人数最多,共69人,其中有57人至今仍领着工资。

3、“多头饷”:未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擅自经商办企业或在企业兼职,一人领取双份工资。2011年,湖南省永州市查出多个地区教师在编不在职,拿着财政薪水,却在从事第二职业,人数达数百名之多。

4、“违纪违法犯罪人员饷”:一些受党政纪处理的人没有相应地降低其工资,或受到司法处理的人仍领取原工资。2011年4月,山东省沂南县检察院针对当地发生的数起国家工作人员“带薪坐牢”现象开展专项调查,发现近三年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已判刑61件61人,有32人的工资没有变动。

5、“冒名饷”:一些本不属于财政供养的人员,冒用他人名义领取财政工资。在这一类中,“官二代”居多。2011年,重庆市万州区前任区长的“80后”女儿李某,在万州驻京联络处常年不上班却照拿工资

6、“死人饷”:主要表现为在职离退休死亡仍领工资或多领遗属补助。2008年,安徽省砀山县清理出在职离退休死亡98人,遗属补助人员死亡88人,占“吃空饷”人员的36、8%。

7、“编制饷”:主要变现为在职人员不在岗、不领工资,但仍占用单位编制的

第2个回答  2023-06-10
“吃空饷”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等待遇或由单位违规缴纳社会保险费,以及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及失踪、死亡人员的家属、遗属或他人直接或间接从单位、财政或社保经办机构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补助费、离退休费、退职生活费或养老金等待遇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