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控小学生课堂纪律

如题所述

作为教师,上好一节课除备好课外,控制好课堂纪律非常重要。但怎样才能控制好课堂纪律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浅见:
一、恩感并施,树立教师威信
做一个学生又敬又畏的老师要敢于嬉笑怒骂,恩感并施。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角色的扮演。如上课时面对公然挑战课堂纪律的学生,这时教师要扮演硬朗的角色,运用规章制度、奖惩手段等方式纠正、规范学生的行为,将学生引向应有的秩序。除了让学生对自己产生畏的一面,还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可敬的一面。使学生对自己产生向往感,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这时教师扮演的是亲善的使者。如平时面带笑容,认真聆听学生的诉说,为学生着想,课余与学生沟通和接触,了解学生学习上和生活上遇到的难题,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的关心、重视、鼓舞和关爱,从而使师生关系融洽。这样树立教师威信,有利于搞好课堂纪律。
二、运用多种方法,灵活处理课堂
面对个性各异的学生,要控制好课堂纪律,轻松驾驭课堂,掌握方法好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一些分神或搞小动作的违纪行为,可以用眼神或微笑的表情示意违纪学生以制止其行为。假如只用眼神无法收到如期的效果,还可适当用一些肢体语言。如可以边讲课边走到到违纪学生身旁,轻敲其桌面,或在板书时用手指向说话的方向,加以提醒,使学生感到老师善意的制止,从而约束自己的违纪行为。除此之外也可采取临时改变语调,加大声音或中途停顿等方法提醒违纪学生。另外,有时对违法乱纪纪学生采取省时度势的提问也比直接批评来得有效果,因为,对爱分神的学生,提问是提醒,对爱讲话的学生,提问是警告,对爱睡觉的学生,提问是惩罚。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能有效巩固课堂纪律。
三、及时、细致地做好课后教育工作
有时在课堂上批评自尊心极强或极其顽劣的学生后要及时安抚,耐心细致地谈心,不能流于形式。课后工作是否处理得当,直接影响学生对老师的向心力,关系课堂教学的开展。课后的教育工作可选择适宜的地方单独与学生交谈,采取先柔后刚的方法,让其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然后正视错误并改正错误。课后对学生加紧教育,使学生知道老师仍然关怀他,没有放弃他。使学生心理得到慰藉,从而鼓起学习的勇气,配合老师做好教学工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四、建立学生、家长、老师的“互动”关系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思想教育卡”多次对反复违纪的学生进行跟踪教育,记录学生的每一次的进步,给予适时的鼓励和表扬并反馈给家长,与家长建立亲密的“联盟关系”并从家长那里了解违纪学生的另一面,共同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形成三者的“互动”关系。这样对学生减少课堂违纪,上好自己的课有较大的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6
教师必须注重采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适应课堂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指导其行为。同时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
加强课堂管理对于老师来说至关重要,如何管理好课堂纪律,我根据自己的实践,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一、对于全班同学,我运用不同的竞赛形式吸引他们,让他们互相提醒、监督。比如,登山游戏,看哪组最先到山顶。比如,七色花游戏,看哪组花瓣最多,还有分草莓队、菠萝队等打五角星,四只小鸟,每只代表一队,看哪只小鸟最快飞到枝头上。这样做以后,我发现他们的积极性特别高,生怕自己的行为会使整组影响,所以互相提醒,课堂纪律较容易调控了。但有个缺点,那就是你要变换花样,不断地变,不然学生的兴趣和新鲜感没了就又不行了。其实,这是老师促成的纪律和群体促成纪律相结合的产物,老师的体贴和课堂结构的创设让生有安全感,群体的促成能让学生会宁愿牺牲自己的一点利益而遵守群体促成的纪律。
二、选用节奏代替“喊”。这说的是当学生自己读书一段时间或开始有些吵闹后,我怎样让生尽快地安静下来。以前,我只能扯着嗓子喊:“一、二、三,快坐好!”可效果越来越差,后来,得到其他老师的启发,我用有节奏的拍手来代替。我要让学生们停下时就拍“哒哒”两下,学生听到后拍五下,一拍好就坐好。我发现这个方法十分奏效,既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也使课堂显得张弛有序。三、对于个别学生,我对他们严慈相济。比如,班上有一个学生叫罗玉林,他老喜欢不举手在下面讲甚至喊,我于是在课堂上严肃批评了他,课后把他叫来办公室,听听他的感受。让他明白老师是喜欢你的,为你好的,你的行为要影响整个班级,他听了之后有所改变。另一个学生曾杰,喜欢在课堂上故意搞出点事情来,像是敲桌子、翘板凳,我狠狠地批评了他,课后找他谈心,原来那孩子这么做是为了引起我的注意,我觉得惭愧,自己没有好好地关注每个学生,以后一定让每个孩子觉得老师在关注他。孩子是需要爱的,老师对他好他心理可记着呢!对这样的孩子,当他做错事时批评,对他的进步及时表扬,让他感受到你的爱,他就会努力控制自己做影响课堂纪律的行为,一天比一天进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27
1.
明确学科规矩与要求,并经常性提醒。数学课有数学课的规矩,英语课有英语课的要求,“先说断,后不乱”。否则,就无序。而且对于要求和规矩不能朝令夕改,并要经常性强化、提醒,让学生形成习惯。
2.
教学中做到“心有余而力要足”。“心有余”,就是除了教学要管课堂,不能只专注其一,而忽略课堂系统中的其他要素,特别是学生反应情况。要做到“心有余”,前提是充分备好课。“力要足”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影响力和管理上的坚持力要足,不要忽紧忽松、虎头蛇尾。
3.
不要吝啬关爱、喜欢、期望与赞赏的语言,加强正面引导。想赞美就说出来、写下来,有期望就提出来、递过去。学生渴望被关爱被喜欢被赞美,我们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褒奖语言、热情掌声、欣赏眼神和期待目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4-01
一、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有明确的班规。与此同时,必须严格实施。在这一段时期的教学中,发现,若对规矩实施不严,则规矩不成规矩,这样对学生就起不到严格的控制作用。二、教师要有一定的威信。而这威信的建立既包括教师本身的知识素养又包括教师的性格特质。就知识素养上,作为教学生知识的老师而言,饱读诗书是必须的,只有当教师自身有足够的知识才能让学生心服;就性格特质上,作为教师,要建立威信,那么必须要以一个成熟的姿态摆在学生面前,如果自己也和小孩一样,久而久之威信也会慢慢丧失,当然这并不代表一味的家长制度,需作为我们的老师好好拿捏分寸。相信好的课堂纪律能为我们的课堂提高不少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