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名为什么要趁早

如题所述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是清高之人对追名逐利之辈不屑一顾的表现。不过,名与利相较,却有其更为丰富、深刻的意味。  司马光在《谏院题名记》中就说:“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者,其间相去何远哉!”意思是说,求名者比求利者要高尚、伟大得多。这是为什么呢?据司马光讲,宋代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碑上,这样后人就会指着那些谏官的名字说:“你看,这是忠诚的、奸诈的、正直的、圆滑的。”由此可见,扬名于后世,是一件不可不慎重的事。古人死后的谥号,就是对功成名就之人的赞美,有的谥号长得像一篇小小说,怪不得古人说:“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自己做了一辈子事情,最后是得到美名,还是落个恶名,却要由别人说了算。  名是会意字,上面是夕字,下面是口字。为什么从傍晚开始就大呼其名呢?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名,自命也。”就是说天黑了,人们彼此看不见,于是,口中叫出自己的名字,便于相互辨识。久而久之,这些名字就被大家记住了我倒希望出名是这样富于诗情画意和生活气息的方式,而不是当下浮躁社会里屡见不鲜的、充满审丑意味的出名方式。  自古以来除了尧、舜、禹、孔子这些先贤圣人,谁不喜欢出名?就连清高孤傲的张爱玲都说:“出名要趁早呀!”晋朝的桓温也曾感叹:“虽然我不能流芳千古,也不至于遗臭万年吧。”是啊,人生短暂,瞬息万变,即使自己的功劳够不上凌烟阁的标准,至少也得“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不过出名也得有个道德底线,不能像欺世盗名之徒那样什么都豁得出去。《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只是个歌妓,却忠奸分明,当她得知自己的妆奁是奸佞阮大铖所赠时,果断地退回了那些妆奁,并且说:“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从“却奁”一折中可以看出李香君是个有见识的人,她宁可不要荣华富贵,也要守住忠贞不渝的美名。  名字,是一个人生存于世间最重要的记忆符号,于是长辈在给晚辈起名时也是用心良苦的。屈原的父亲就赐予了屈原一个美好的名字,屈原名平,字原。他在《离骚》中讲:“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是公正有法则的意思,代指“平”;灵均,是平坦之意,代指“原”,可见,屈原的名字中寄予了他的先辈多么美好的理想。  作者:管淑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