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很可怕是不是焦虑营销?

如题所述

这种营销行为还真是不少。利用家长的教育心切,煽风点火、借机牟利,真是把生意经念歪了。几年级的暑假最可怕未必有答案,但这种贩卖焦虑的行为显然更可怕,影响也更坏。对于此类贩卖教育焦虑类广告,有关平台也有必要及时出手、重点治理。
一、贩卖焦虑是一种百试不爽的营销手段。
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永远都有个理想化的“隔壁邻居家的孩子”,需要自家的娃不断学习追赶。很多家长有时候明知道学无止境,以及可能面临“智商税”,但出于责任心和焦虑感,还是会加大投入,通过报班,买更多学习资料来消解负面情绪。
二、所谓的“暑假很可怕”,就是带货工具,他们通过制造焦虑,让你有一种不安,然后乖乖掏钱。
这种现象已经存在相当一段时间了。需要集中治理蹭炒教育热点、编造虚假信息、渲染升学焦虑等恶意炒作行为,坚持露头就打、重拳出击。现在看来,这种制造“教育焦虑”的乱象并未绝迹,需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三、在现实教育环境下,各种形式成绩的比拼、竞争的压力客观存在,家长有一些焦虑在所难免。
但一些教培机构和自媒体,不仅不去助力纾解这种焦虑,反而利用家长的心理,运用“高明”的焦虑营销来制造恐慌,有的甚至祭出“道德绑架”,似乎不听他们的就是“毁孩子一生”,实在是比“暑假最可怕”更可怕。孩子的成长是大事,疏忽不得、马虎不得。但靠贩卖教育焦虑引导家长购课,压榨孩子正常成长时间空间,既不道德也涉嫌违法违规,必须得治。
四、经历了一学年的勤学苦读,暑假理应是孩子们休息和放松的时间,是他们发展创造力和社交能力、培养兴趣爱好的宝贵时光。
教育类自媒体“鸡血式”贩卖焦虑,无疑会让孩子们再次失去休息和放松的机会,强行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这不仅会给他们带来身体上的负担,还会造成心理压力和焦虑。
总结:
总之,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路,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并没有标准答案和参考答案。面对各种“焦虑营销”,家长们或许也可以适当提升对焦虑的钝感,保持一双慧眼和一颗有定力的心,用心灌溉,静待花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