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非遗项目有哪些

如题所述

广西非遗项目有:

1、壮族天琴艺术,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壮族天琴艺术,又称“唱天”、“弹天”、“跳天”,是唱、弹、跳融合的歌舞音乐。

主要流传于崇左市的龙州、凭祥、宁明、大新、天等、扶绥,防城港市的防城区等地区,以及中越边境的越南岱、侬、傣族居住地区。龙州的壮族唱天传播广泛,在内容与形式上既有传承又有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壮族打扁担,又称壮族扁担舞,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马山、东兰、南丹等县。在壮族地区马山、都安等县的山乡村寨,每逢春节,晒谷场上,街头巷尾,到处都可以听到扁担的敲击声,节奏强烈有力,声响清脆高亢,非常热闹。

尤其是晚上,到处灯火,山寨沸腾,扁担声合着轻快悦耳的竹筒伴奏声、村姑的欢笑声、伯娘的赞扬声,汇成欢乐幸福的声浪,震撼山谷,激荡人心。这就是深受壮族人民喜爱,闻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打扁担盛况。

2021年5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申报的壮族打扁担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遗产编号Ⅲ-139。

3、骨角雕(合浦角雕),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的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合浦角雕是广西本土代表性传统工艺美术。利用当地牛羊角为主要原料,经开料、削坯、精雕、组装成各类水族生物、飞禽走兽、花鸟草虫等工艺品,以立体圆雕的表现形式,玲珑剔透的雕工,逼真传神的效果与典雅自然的风格在中国传统美术中独树一帜。

4、壮族会鼓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壮族人民独有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马山县壮族会鼓始于宋末元初,盛行于清代,最初的功能是驱鬼镇妖、外袭警报、祈求吉祥。因敲起来气势磅礴、热血沸腾,渐渐成了民间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一直流传。

经过申报,2008年11月10日,马山县壮族会鼓被列入广西自治区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0月30日,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审组评估,正式授予马山县“中国会鼓之乡”称号。

5、大安校水柜习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5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申报的大安校水柜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壮族天琴艺术,百度百科-壮族打扁担,百度百科-骨角雕(合浦角雕),百度百科-大安校水柜习俗,百度百科-壮族会鼓习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