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一篇《赤壁2》的观后感,谢谢

我们学校让写《赤壁2》的观后感,可是我没看,求求一篇文,谢谢!

《三国演义》被成为“七分史实,三分虚构”,而吴宇森的《赤壁》我认为就是“三分史实,七分虚构”。他是打着三国历史的幌子在导演自己的故事。

首先,曹操率百万之众南下的目的被篡改了。一个傲视独立、霸气十足的乱世枭雄被写成了一个为了女人而兴师动众的黑帮老大。影片里的曹操和历史上的曹操能是一个档次的吗?

其次,人物性格刻画非常差劲。周瑜性格宽仁,量大而能容人。《三国志》里东吴老将程普曾这样赞叹周瑜:“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这是周瑜生活中的人格魅力。战场上的周瑜是怎样的呢?苏轼的赤壁怀古曰“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何等的豪壮。所以周瑜绝不是一个在工作时间丢下士兵跑去给笛子调音的人,也不是一个在工作时间回家给母马接生的人。或许导演是想通过这两件事来表现公瑾的平易近人,但是,用错了故事。《赤壁》中的孙尚香就完全是吴宇森杜撰出来的人物了。她与历史上的孙尚香性格完全不同。孙权亲自射虎一事却有史证,但是用在这里好像不太合适。

这是东吴阵营的,再看看刘备阵营。那场编草鞋、写毛笔字的戏应该纯粹是为了搞笑才拍的吧。观众笑过之后也就没留下什么了。最可惜的是《赤壁》里没有着重描写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戏,那场戏如果拍好了,一定能让人拍案叫绝。

我想电影主要还是想突出人物平凡的一面,这样就能和观众产生共鸣。可是导演却疏忽了一点:三国是一个大的时代背景,生活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的人注定是千姿百态的。而三国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这些千姿百态的形象被汇集到了一起,展现出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英雄故事。刘备集团出身布衣、白手起家,这已经代表平民阶层了,而且在过去的一千多年里,布衣百姓一直都把刘备集团的英雄们奉做自己的偶像。曹操集团和孙吴集团代表中上层阶级,他们虽然不如刘备集团讨喜,但是,就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刘备集团的平民气息与忠义精神才显得更加可贵。而《赤壁》却将他们都写成了和刘备集团一样的人。这样便失去了强烈的对比性,使人物色彩单一,非常乏味。

最后,主题极不深刻,非常不严肃。一个以战争年代为背景的电影,必定要有一个与这个年代相符合的主题才对。看看吴宇森的剧本吧,三国中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的赤壁之战,关系着江东千里土地、百万民众与两军百万将士的大战役,却原为一个女人。这难道不可笑吗?古今中外,有那一场战争是为了一个女人打起来的?传出去不怕人笑话。这电影要让外国人看了那还不丢死人了。要让三国英雄们知道了,那还不从坟墓里蹦出来找老吴算账啊。战争就是战争,战争的背后是新旧政权的交替,是社会的发展。不是个人的欲望。战争中只有阶级,没有个人。就像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对封建地主阶级等等。曹操、孙权、刘备只是他们那个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个人的思想是不可能完全决定一个阶级的行动方向的。曹操为了小乔去打东吴,那也得有人跟他干才行啊。

不过说实在的,吴宇森的战争场面确实拍的不错,尤其是诸葛亮的战阵,有点意思。如果老吴再把诸葛亮的特种部队加进去的话就更精彩了。不过诸葛亮的特种部队是在七擒孟获之后才组建的。用在这就不合适了。

总之呢,这部片子就当作爱情剧、家庭剧、轻喜剧来看吧。如果当作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历史剧来看的话,那你肯定会有一种被当成傻瓜的感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07
看完了枪版的《赤壁--下》,如鲠在喉,不得不吐。

首先,整部《赤壁》处处模仿《特洛伊》,简直就是山寨版的《特洛伊》。不知道吴宇森是不是刻意要作到中西合璧,把中国的传统文和欧美的史诗英雄文化相嫁接,结果给我的印象是不伦不类。在上部里,我们潜意识里的马上将军都成了荷马史诗中阿基里斯式的步战英雄,连周瑜这等三军统帅,都先身士卒地上阵厮杀,这不是古希腊的思体同修吗?嗯,符合史诗英雄的标准。不过,上部让我见识了传说中的“八卦阵”,的确大开眼界,这些小细节也就忽略了。

满 怀着期待,《赤壁--下》终于出来了。抢先一睹为快,看完后,心里满不是味道。这是什么赤壁大战?简直比韩国人还会编历史。把历史当作儿戏,当成一出英雄 救美的闹剧,严重侮辱观众的智商。《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赤壁大战是最最精彩的一部分,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让人不得不佩服罗贯中的大才。相比之 下,《赤壁》这部电影,真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设连环计,曹操败走华容道一概取消,连周瑜打黄盖都没有,只剩下侮辱蒋干的 另类“群英会”和周、诸葛的一出双簧。就仅凭这出双簧,就令曹操的八十万军队飞灰湮灭。为了做到英雄救美,更是离谱到让小乔委身曹操,给曹操煮茶,让曹操 耽误一杯茶的时间。而这一杯茶却葬送了八十万将士的性命。这不是侮辱观众的智商吗?且不论诸葛亮这位比现在的天气预报还准的牛人(而不是小说中的神人), 就是天公也是要听导演的安排,叫你三更刮风,你就不能下雨。叫你刮俩时辰,你就不能多一刻,也不能少一刻。要不然,曹操就不是喝一杯茶了。联军抢滩登陆 后,用步兵对北方的骑兵,而且兵力还不占优,居然打赢了。这也是侮辱观众智商。兵败之时。“天下奇才”夏侯将军不是杀敌护主,而是杀女人泄愤,真亏编剧会 想。在惊险的厮杀之后,史诗英雄终于救到了美人,对压在自己身上的美人说“你们都好吗?” 啊,狂晕,当代的美式英雄经常这么问。

最不可思议的是:联军俘获曹操后,周瑜居然不杀曹操,放着大好的天下不要把他放了。他要什么?“要的是个人英雄主义,要的是成功的英雄对失败者的鄙视”-----梁朝伟是什么想的。这,这,简直无语了,真是侮辱了天下所有的历史学家,所有的华人。

在拍上部时,吴宇森说道:"罗贯中可以编,我为什么不能编?“ 结果他按欧美的思维方式编了这部山寨《特洛伊》--《赤壁》。表现细节如果山寨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全球一体化嘛。可是主要情节也按欧美的来,那中国的历史就不是现在的了,是什么?天知道。

可 笑,吴宇森居然自比罗贯中。罗贯中的大名在中国已传了600余年,再过600年,只要提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必提到四大名著,提到四大名著,就必提到罗 贯中和他的《三国演义》。可是再过60年,谁还记得吴宇森啊!我们的吴大导演,说白了,不过是又一个黄芒果罢了,外黄内白,仅此而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