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的朗读节奏怎么划分啊

如题所述

《西江月》

南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14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24
《西江月》的朗读节奏怎么划分啊?西江月这个词牌的要求是:共五十字,分为上、下片(相当于两段的意思,词叫“片”或上下“阕”),每片各两个平韵,结句各叶一个仄韵。(叶韵指韵同声不同)
  以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为例,解说一下“西江月”词牌的格律。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原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韵)。(注:这两句对仗,即对偶句)
  稻花香里说丰年(韵),听取蛙声一片(叶韵)。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韵)。
  旧时茅店社林边(韵),路转溪桥忽见(叶韵)。
  《西江月》词牌的定格是: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此联对仗)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叶韵)。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叶韵)。
  1、平仄中:如果用普通话的新韵,平,指阴平和阳平,即第一二声;仄,指上声和去声,即第三四声;中,平仄不作限制。如果用旧韵,需要翻阅《词林正韵》。
  2、韵:凡是标明韵或叶韵的那个字,叫做“韵脚”。韵指字的韵母部分相同,平仄也相同。如原作中的蝉、年、前、边,同韵并都是平声。叶韵指字的韵母部分相同,而平仄相反。如原作中的片、见,与所有韵脚字的韵母相同,但它们是仄声。如平韵押‘东’字,侧声须押‘董’字、‘冻’字。
  你问到节奏,所有词牌中,除了规定的以外,没有严格要求。所谓规定的,如“领格字”必须独立,如“念去去烟波”,念是领格字,需要独立:念/去去烟波。没有要求的,可参看前人的例作。
  对于传统的词,如果不摸门儿,感觉很神秘,实际上只要明白了它们的格律,很快就能够掌握并填出不错的词作来。
第3个回答  2020-09-24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