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硝酸酯类药有哪些,谢谢。

如题所述

硝酸酯药物主要是以下三种:硝酸甘油(ng)、二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isdn)、5-单硝异山梨醇酯(ismn)。亚硝酸异戊酯及戊四醇酯临床上已基本不用了。这三种硝酸酯可用于不同的给药途径,形成不同制剂,以满足终止和预防心绞痛发作的需要。通常有5种给药途径:
(1)舌下含片(ng,isdn)
(2)口腔喷雾(ng,isdn)
(3)口服(isdn,ismn,ng)
硝酸甘油:生物利用度极低,普通制剂很少用于口服。偶见缓释剂型。
硝酸异山梨酯:生物利用度为20~30%,半衰期仅30分钟,常有峰形作用(浓度很快升高后又很快下降,头痛)。所以普通剂型如消心痛普通片效果并不理想。缓释剂国外应用较多。
单硝酸异山梨酯:是isdn的代谢产物,口服无首过代谢,生物利用度几乎100%,半衰期4~5小时,普通制剂bid服药,缓释剂型qd服药,是较理想的口服药。有3种剂型包括普通、缓释和控释剂型。
(4)静脉(ng,isdn)
(5)皮肤(ng,isdn)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21
病情分析:异舒吉注射液
口服长效异乐定
硝酸酯类药物可以明确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但是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剂量增加,硝酸酯类逐渐改变了体内的氧化还原环境,进而引起二尖瓣脱垂等相应的损伤。因此在临床上,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心肌损伤和内皮功能紊乱,硝酸酯类最好仅作为缓解症状的药物,尽可能避免维持使用。一氧化氮(NO)是硝酸酯类药物扩血管作用的主要效应因子。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研究者们发现,除了心肌保护作用外,一氧化氮对缺血心肌还可能存在一种“潜在”的损伤作用。内皮细胞、心肌细胞、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均可以合成一氧化氮。由于一氧化氮具有脂溶性,且能与胞浆中的多种成分(Fe2+、-SH、O2-等)结合和(或)发生反应,使其激活或丧失正常的生理功能。近年的研究显示,一氧化氮对凋亡具有双重调节作用。1993年,Albina等首次报道了一氧化氮的促凋亡效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过氧亚硝酸阴离子(ONOO-)可能是一氧化氮损伤作用的主要原因。ONOO-是一氧化氮和超氧阴离子(O2-)的反应产物。既往的研究证实,在再灌注过程中,由于O2-生成增多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激活,从而引起ONOO-大量生成。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