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父母“子女心”那么重?

如题所述

人们常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机会,他们就是我们的一切。同样,我们也是父母的一切,我们从呱呱落地到牙牙学语、蹒跚学步,都是有他们的陪伴,看着我们茁壮成长或许正是他们所期望的。那么所谓的“子女心”也就会很重了。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有很多“子女心”很重的父母,他们时时刻刻不在担心着自己的孩子,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点,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很小,还没有长大,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还不是很多。的确,现在很多刚上大学的同学,真的就像一个小孩,根本没有一个成年人的样子,他们第一次出远门,对他们来说未来还是很迷茫的,这也是父母担心的地方,所以,这些父母在家也过得不安稳,三天两头就会打电话询问孩子过得怎么样,能不能适应这里的生活,整天担心这担心那,比自己上大学还要紧张。

第二点,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太大。也许他们这一辈没有读过什么书,文化程度太低,把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孩子,吃饭的时候,想着这些饭菜合不合胃口,有没有营养;学习的时候,想着他的学习成绩怎么样?老师讲的内容能不能听懂;睡觉的时候,担心会不会半夜踢被子,着凉了……甚至,一个人出门都担心他们会不会走丢了。真是因为对孩子报的希望太大,所以才会一直担心他们,“子女心”也就越来越重了。

第三点,孩子长大,成家立业了。由于工作原因,平时就已经很忙了,稍微有点加班开会什么的,就很少有时间回家来看看父母,年迈的父母口中没有说什么,可是谁都清楚,他们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在乎这些钱什么的吗?他们想要的不就是孩子回家,一家人能够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吗?所以,自然而然地,他们的“子女心”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重,这也是人之常情。

“子女心”重的父母,都是因为以上几个原因。对孩子过于关心,有时候会适得其反,他们如果已经成年了,作为家长就不要过多的去干涉他们,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家长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一点建议,而不是要求他们做什么。所以,适当的有点“子女心”还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太重,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很不好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31

“老爸,老爸,我们去哪里呀···”第一季《爸爸去哪儿》的播出成功引领了一波潮流。近几年随着亲子节目的盛行,很多人开始注意到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也看到父母对于孩子的关心是无可比拟的。有些甚至于演变成了溺爱。而在我看来,有些父母“子女心”过重是因为他们对于孩子的过度喜爱,以及不想让孩子像自己那样,重走或多走一些充满荆棘的路。

父母对孩子的爱在青少年时期是很难理解到的,但一旦孩子的孩子出生,以前只顾玩耍的孩子也成为了人之父母,他们便能感受到自己对于儿子女儿的喜爱了。“这是第一次当你的老爸···”初为人父,那种把所有事情的焦点都转移到孩子身上的父母不在少数。当然,这本身也并无不妥。当年我还小的时候,爸爸经常会把我举过头顶坐在他的两肩上(这其实在当时的某些人看来是很丢面子的行为),无视他人的眼光带着我去看世界,这就是子女心,源于对孩子的喜爱。

而一些把喜爱演变成溺爱的父母,出发点也是希望孩子能够成长得比其他孩子好,生活在更优渥的环境中。《变形计》节目中很多城市里的叛逆主人公就是如此。有的每个月零花钱上万爸爸还怕不够、有的需要妈妈帮她穿衣穿鞋甚至喂饭······种种在常人看起来荒谬得可笑的行为在“子女心”过重的父母眼中都是正常的。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孩子,给他提供最优质的生活就是意味着要对他的一切习惯逆来顺受,哪怕明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好的。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日常习惯。

其实父母应当放宽心,爱护子女是好事,但不意味着要让他们一直在自己编织的金丝网中生活,还提着天马行空的要求。只需要让他在外面受挫时找到正确的方式面对,这就是最好的引导。

第2个回答  2017-09-15

1,因为他们生儿育女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他们把生儿育女看成是投资,投资当然需要有回报了,超长时间的投资,风险自然是很大的了,风险投资,理所当然要考虑回报期、回报率、投资收益率的问题了。

2,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儿子是自家的,女儿是人家的,刮人家的,补自家的,不是很正常的吗?

3,偏心:天下无不偏心之父母。一碗水端平?可能吗?厚此薄彼是非常正常的!除非是独生子女。因此,我支持只生一个的政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1-10
因为子女永远是妈妈心目中的那个大宝贝,父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子女,希望他们过得好幸福,能够受到好的教育,其实像这样的父母都是很负责任的
第4个回答  2019-01-12
因为孩子得之不易,是父母亲情和希望的寄托。自己有尚未实现的梦想,于是希望孩子可以代替自己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