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教育的引领作用

如题所述

一、打造一支精干的家教教师团队
学校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的出路在哪里?谁应该成为搞好这项工作的主力军?笔者认为,家长与教师的接触较多,关系密切,受到的影响也会比较大,要想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就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家教水平。
实际操作中,我们学校把“家庭教育”作为一门校本课程,选聘一批优秀教师进行开发与研究。一方面,学校聘请家教专家做专题报告,委派骨干教师走出去参加培训,在校园网站专门开辟家庭教育专栏,筛选优秀的家教理论、家教案例放到专栏中,供教师学习,充实教师的思想,提升教师的家教理念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引导教师从家长和教师两个角度,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总结自己在教育孩子和学生两个方面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撰写并编辑了《走进孩子的心灵》家教反思论文集,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水平。在此基础上,学校根据教师自己积累的先进的家教理念和经验,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分析等形式,收集和发现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家长最为关心和感到棘手的问题,推出了《好父母,成就好孩子――热点家教四十问》一书。从“案例”“剖析”“支招”三个角度,为家长提供具体可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一系列的研修活动,使作为双重身份的教师家长的家教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也间接地提升了班级管理与教育学生的艺术水平,使他们在解决学生问题时能够“对症下药”,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也为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提升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
要创建家校互动共育的良好局面,就必须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家教水平。
1.加强对家长的引领和培训
学校聘请知名教育专家为家长做专题报告,发放家教学习材料,邀请部分家长就自己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与其他家长进行交流探讨,开设家校互动平台。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网,进行互动答疑,促使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改进教育方法。
2.办好家长月报
由班主任随时征集来自家长的成功或失败的教育案例,以班级为单位每月办一期《家教月报》,向家长发放。《家教月报》以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为例,剖析原因,探求策略,科学引导,做到教育资源家校共享,促进家长提高教育水平。
3.加强信息互通
学校利用“家校联系卡”和“家校联系信”,加强信息互通。教师每周抽出一定时间,为每位学生填写一周内在校的表现,既要肯定学生的成绩,又要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要求家长也要填写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这样使教师、家长都能够全面、及时地了解学生在家和学校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和行为表现等,以便家校联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有效的教育。
三、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
家访是多年来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家校联谊的手段。随着现代通信手段的普及,不少人认为传统的家访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了。但笔者认为,家访依然是增加人文情怀、推进家庭教育建设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当然,家访要改变传统意义上的那种班主任一个人“告状”式的做法,要尽可能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使他们带着同样的使命走进每个家庭:帮助家长建立教育子女的正确观念,指导家长实施正确的教育行为。
自2008年新学期开始,学校开展了“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牵头,任课教师全体参与,走进千家万户,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或帮家长分析存在的问题,支招献策,拟定家教计划方案;或对他们的家教方法和家教经验进行提炼升华,促其提高。活动中,学校要求教师把家访当成提高师德修养、反思教育行为的一个重要契机。只要家访,必有记录。翻开教师的家访手记,有鲜活的家访实录,也有家访的深切体会;有育人成功的喜悦,也有教育思想碰壁的反思;有对特困生的浓浓关爱,更有师生的心灵交融。
从以往的告状家访到现在的沟通交流,从单纯的关爱到有针对性的指导,从上门服务到自觉反思,家访产生了多重效应:教师的服务角色得以重新定位,教师、家长、学生实现了共赢。“简单”“粗暴”“训斥”式的教育方式从家长的教育行为中剔除了,平等、爱心、交流融进了家长的心中,家长成为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同盟军和团队成员。
四、开展心理咨询,实施个性家教
所谓“个性家教”,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家庭状况、心理状态、性格特征、习惯爱好,以及学习困难与心理障碍等具体原因,制订出适合个体的心理辅导计划和方法,实施一对一的辅导。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学生特别是本来就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着较强烈的戒备心理。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心理教育和心理知识,潜移默化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呢?实践中,学校将“心理咨询室”更名为“温馨小屋”;将“心理咨询教师”称作“知心姐姐”,并将“温馨小屋”的布置尽可能充满着家的味道。“知心姐姐”采取与其谈心等方式,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倾诉、宣泄成长中的烦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