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王朝实行的哪一种政治制度

如题所述

问题的范围较大,内容较多。整体来说,中国古代王朝主要是封建专制制度。

古代王朝所包括的范围有点大,以王朝来说,从夏朝看起:

1、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周三朝:其中夏朝初期实行禅让制,其后各王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夏商时期实行中央行政管理制度,包括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相、卿、师等的设立。另外,实行宗法制,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2、封建社会时期:秦朝以后。

(1)秦: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各地实行郡县制

(2)汉朝: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人员,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3)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行政),继而又有中书省(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审核政令),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4)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官吏考核任免)、户(户口赋税)、礼(礼仪)、兵(军政)、刑(刑法)、工(工程)六部。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5)宋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6)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得到加强。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7)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内阁制出现。

(8)清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最高的决策和中枢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帝设置南书房,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加强了皇权。雍正帝时为办理西北军务,又设置军机处。

最后附一个他人整理的简洁版: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代政权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历史的3大主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

中央集权脉络: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县制)——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唐(节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厂卫制)。君主专制脉络: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汉(内朝尚书制)——魏晋南北朝(三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书省制)——明(废宰相、设内阁、司礼监)——清(南书房、军机处)。选官用官制度脉络:西周(世卿世禄制)——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举制)——唐至清沿用(唐武则天首创武举、殿试,明朝开始限定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采取八股取士)。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历朝制度既相互继承,又各有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21
中国王朝的覆灭基本上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可称作“制度崩溃”,就是体制内的人叛乱或者相互冲突导致国家灭亡。比如西汉的汉元帝声色犬马,整个统治系统失能,最后被王家篡权。分到这个类别的有,秦、西汉、东汉、西晋、东晋、隋、唐。
第二种可称作“寿终正寝”,王朝延续到一定时期,民乱四起,军队四处奔袭。虽然国家制度本身没有致命缺陷,最后却因为长期镇压而耗尽军力,国家覆亡。与制度崩溃相比,寿终正寝模式的主要作乱者是体制外的人员。明朝基本就是这种模式(如果不是民乱四起消耗了明朝的国力和军队,满清也没什么希望)。
第三种可称作“外敌入侵”,时运不济,被人灭掉了。这基本就是南宋和北宋。
元朝有点第一种和第二种综合的意味,但我觉得基本可以归咎于其制度实在太差。清朝灭亡的原因太特殊,不在此处讲解。
所以,其实可以看出来,中国主要朝代灭亡的主要原因,压倒性多数的,是制度本身的崩溃。体制内人员站出来谋权篡位,或者由于体制人员的武力冲突而导致国力衰微,最终灭亡。

各朝代都是怎么灭亡的?
秦朝灭亡时,人口并未到达土地承载极限。正是由于胡亥、赵高自己胡整,把王朝早早断送了。
西汉,皇帝声色犬马,不理朝政,被外戚把持,灭亡。
东汉,外戚与宦官相争,最后军头趁机篡权,最后各地军阀割据,打来打去,汉朝灭亡。
西晋,八王之乱,国灭。东晋,桓玄/刘裕篡位,国灭。
隋,隋炀帝翻下很多巨大政治错误,杨玄感与权贵子弟纷纷叛乱,宇文化及等兵变,国灭。

唐,节度使制度失去控制,自安禄山起,整个体制走向崩溃已不可避免。
各朝代灭亡的原因总结:大家可以看出来,这里面王朝灭亡主要可以细分为三种原因。
第一种是皇帝自己胡整,国家完蛋了。第二种是权力制衡失败,各方文斗变武斗,国家崩溃。第三种是军力制衡失败,军头叛乱,国家崩溃。
实际上在古代,每个朝代在前一代的基础上都进行了改良。两汉以后,官员选拔从随意性比较大的察举制改为九品中正制,然后再进化到领先世界的科举制度。政府结构,从秦朝脆弱的专权结构演化到后来分权制衡的三省六部制。
宋朝时,文官政府对军队的控制能力已经超过了唐朝。此后的明朝和清朝基本都没有发生过过去那种体制内重要将领带兵叛乱的问题。
对皇帝权力的制约,也一直在向前发展。在西汉时期,皇帝不理朝政可以导致天下大乱。到明朝时,文官已经开始不欢迎皇帝打理朝政了。皇帝自己玩自己的,玩一辈子,对朝政都没有太大影响。皇帝的意志,已经越来越难以对抗文官政府的意志了。可以说当时已经逐步在向“虚君共和制”方向发展。

所以,从这一路看来,中国古代的政治也是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寻求诸多政治问题的解决方案。
因此,两汉都是200年就灭亡,两晋和隋处在激变之中,几十年就完蛋了。唐坚持了三百来年才完蛋。宋朝是被外敌干掉的,这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极度罕见。
而明朝已经明显解决了唐代的制度问题,国防也做得不错,只是运气实在太差,碰上小冰川期,连年灾荒,民乱四起,这才提前寿终正寝。如果不是小冰川期,明朝寿命超过唐朝实在不成问题。
尤其是在明末,土豆和玉米已经在中国开始种植,这两种作物大大提高了土地所能承载的人口极限。如果没有小冰川期,恐怕明朝再延续一两百年都不是问题,说不定直接推动中国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了。
各个皇朝的终结原因各有不同,不可一概而论。总的来说,由于制度的演进,他们的生命力都是逐渐增长的。宋朝、明朝没能比唐朝更长寿,其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制度或者经济,而是一些难以控制的外部因素。看待中国皇朝的寿命,不能简单归结到一两个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