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备课构建有效教学
内容提要:备课是教师以自己所有的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索、逐渐成长,备课不等同于写教案,教学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活动,任何一种备课形式都不可能适合所有的课堂教学,备课的关键是思想和方法,而恰当的备课形式对教学是有着积极的影响的。
关键词:个人备课 集体备课 改革 探索 有效备课
课程改革在发展中,教育在发展中,科技在发展中,社会在发展中,有效教学的标准和内涵也会处于辩证的发展中。有效教学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永远的牵挂。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要求教师进行有效备课。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该如何有效的备课呢?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深化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也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备课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备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第一备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技能的载体,教师更要考虑的是如何用教材。从备课的流程来看,教学设计必须源于对教材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教师只有认真细致的研究教材,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教学设计。弄清所备课的内容在本册,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或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就此设计教学的三维目标,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设计突破关键点的思路;思考是不是设计了切合实际的、贴近学情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以及创新点、德育点;是不是设计了合理的习题、考点、板书、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从而把课上得扎实有效,脉络清晰。深钻教材,有效挖掘利用教材是有效备课的重要环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但同时必须有自己的思考,讲出新意和深意。否则教师的思想必然僵化,学生必然厌学。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总之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教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必须有效的备好课。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的备课要备而能用,既要有利于教,也要有利于学生的学。
第二备学生。学生不是白纸,他们接受着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积淀,我们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备课,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上课时,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矫正,让学会的学生去教不会的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做教师的乐趣与辛苦。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总之,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真正在备课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第三备方法。教师在备课中更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课堂通畅有序,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从而创造出高效率的教学。如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想办法构建理论知识的建立过程,层层渐进,逐步突破。或是给学生一个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去探索。学生必须通过自主地探索、不断地分析最终才能自己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把握教学目的和任务,要选择和运用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的能够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学方法。例如:传授新知识时,要充分发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的效用;培养技能技巧时;则要选用练习法、实验法等。其次,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把握好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例如:重在概念理论性总结的知识内容多采用讲授法,而重在过程探索性的知识内容则采用实验、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各种教学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服务的,因而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局限性。例如:讲授法能在短时间内传递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