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融合

如题所述

简单说一下原因的话大概就是战争和国力问题了
首先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作为汉族统治者对少数民族一直保持着强有力的军事优势,最强大的魏国自不用说,稍逊一点的吴国也是打到了海南,蜀国对战南蛮也是赢多输少,所以这一阶段的文化融化是以汉文化为主的初步融合起步;
然后是晋朝,西晋时期的虚弱腐败给了北方胡人一个侵略的机会,八王之乱后胡人纷纷举兵,史称五胡乱华,大量胡人侵入北方大地烧杀抢掠,汉族人民流离失所,逃往辽东、凉州和江南地区,使得这些地区渐渐繁盛起来。后来前秦短暂统一北方,但在南侵东晋时被打败,北方再次分裂,直到北魏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融合北方以胡文化为主,南方则是以汉文化为主;
接着是南北朝时期,以北魏孝文帝大力推动胡人汉化为始,到北周皇帝让位隋文帝杨坚为止,北方汉胡文化可以说是真正的开始融合。而南朝基本是延续三国东晋时期的状态,汉蛮文化也处于一种互相融合的状态。这一时期由于南北朝互相攻伐的缘故,无论是汉、胡、蛮都处于无法占据上风的情况,所以文化融合在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最鼎盛的时期;
然后是隋朝,隋朝起自581年北周皇帝让位,至589年灭掉南陈,510年安抚南岭后完成南北统一。至618年隋朝灭亡共历37年,由于时间过短所以文化融合处于一个相对平缓的时期,值得一说的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完成,这一运河的完成使南北方的交流变得比以前容易了起来,汉、胡、蛮文化也因此开始了真正的融合;
接着是唐朝,唐朝时期中国国力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时期的顶峰,在唐朝的前半叶,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五胡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统治者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而唐朝前期的丝绸之路,也使中原与西域之间的文化开始交流融合;至唐朝中叶安史之乱为止,是汉、胡、蛮形成的融合中华文化和西域文化的融合的鼎盛时期。然而在安史之乱后,唐朝从此一振不撅,国力衰弱,导致文化融合速度减慢;再至后面的宋明时期,中华文化基本再没有繁盛的融合时期了。
题外话,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之前和唐朝之后没有大规模的中华文化融合。
三国的前身汉朝国力比之盛唐有过之而无不及,对胡蛮也基本一直保持着高压态势,再加上汉朝统治者自认正统,瞧不起胡蛮,所以这一时期的中华文化是沿袭着春秋战国大秦时期的文化,是真正的汉文化;
而唐朝后的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宋明,宋是文强武弱,边境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缺少一个相对长期的稳定时期,所以中华文化与外部交流变少,所以没有大规模的融合;至蒙元灭宋,北地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几乎被屠杀殆尽,而南方也在蒙古统治者的四等人划分政策下苟延残喘,根本就没有融合的机会;至元朝中期元仁宗和元英宗时期,因为奉行以儒治国的国策,中华文化和蒙元文化才有了一个短暂的融合时期,但是南坡之变后这个短暂的融合也再次被新任统治者压了下去;
而到了明朝,因为对蒙元的憎恨,所以明朝历任皇帝对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保持着一个相对抵制的状态,同时加固修建的长城,也成了农耕区和游牧区,中华文化和游牧文化的边界线;因此,继承了大部分中华文化的明朝将目光看向了世界,将中华文化传播向了世界,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一个初步融合的时期;

而至满清,已经说不上是融合,极端点说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毁灭。从来没有哪个朝代会像满清一样无耻,即使蒙元占据中华的时候也出现过短暂的文化融合,而满清则是彻彻底底的毁灭;满清毁灭中华文化的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手段:一、屠杀。所有反抗者全部屠杀,所有私自传播中华文化者杀,仅历史上留有记载的就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沙镇之屠、南京之屠、盩厔之屠、无锡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同安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浑源之屠、汾州之屠、太谷之屠、沁州之屠、泽州之屠、朔州之屠、广州之屠、四川大屠杀等等,而且不仅杀汉人,甚至对少数民族也进行了大屠杀,如回族,苗族等等;二、改史。所有不利于清朝统治的历史记载统统销毁,拼命抹黑明朝等等;三、禁书。所有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统统列为禁书进行销毁,这里有个对比,明朝时期编写的永乐大典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而满清编写的四库全书仅有3500多册书,由此可见满清对中华文化的严防;靠着这几个手段,满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而中华文化则处于半毁灭状态,以至于流传到现在的基本都是被满清篡改过得东西,真正的中华文化已然不复存在。
(不知道回答能存在多久,毕竟百度是TG的走狗,且看且珍惜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