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有哪些缺陷?

如题所述

您好,很高兴有机会回答您的问题。

 实际上,人这一辈子从来都不缺经受挫折的机会。我们无需人为地制造机会让孩子去经受所谓的“挫折教育”。孩子在现在及未来能不能经受住挫折,也不取决于他曾经受过多少挫折,而取决于他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挫折。

所以,挫折教育的重心不是以挫折打磨孩子。不恰当的打磨只会让孩子的心碎裂如泥,而不是让他百炼成钢。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不正面及不好的影响。

所谓的挫折教育,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教育他们正确认识挫折,培养其挫折恢复能力、抗挫折能力;创设并利用现实的挫折环境,由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和乐观。(注:挫折教育不等同于精神虐待或变相体罚)

首先,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孩子常见的几种心理挫折: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处于身心发展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发生着巨大变化,很容易受到挫

一、学习挫折

 由于学习上的失败或偶尔失败而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障碍就是学习挫折。

二、交往挫折

 由于在人际交往中感到不适、惶恐,害怕与人接触。这种情绪体验就是交往挫折。

三、情感挫折

 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可以获得情感满足。当朋友欺骗了自己,或是背叛了自己,因为朋友之间的变故而造成情绪、情感波动就是情感挫折。

其次,我想说下关于挫折教育,家长容易陷入的误区,这就很容易导致挫折教育形成一系列的缺陷爆出:

一、对孩子过分严厉

 这种做法会剥夺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应该让孩子多体验各种经历,并且在恰当的时候给孩子一定帮助、支持和鼓励。

二、不注意进行挫折教育的合适时间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挫折教育的方法和程度都应不同,要根据孩子当下的情况作调整。

三、过度放手

当孩子面对困境和挫折的时候,父母放任不管,认为可以锻炼孩子独立能力。挫折教育的关键不在于遭遇挫折,而在于此时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对抗挫折。所以家长要分辨事件的程度和性质,不能真的完全放手。

四、不做肯定

完全不肯定、夸奖、鼓励孩子。其实这些跟挫折教育不矛盾,关键的是方法。

总而言之,所谓的挫折教育并不是一味地给孩子制造挫折和吃苦,父母、家人的关爱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让孩子获得足够的爱和有安全感的内心,挫折才能成为磨砺宝剑的利器。

作为家长和老师,如何开展正确的挫折教育呢?

(一)家庭中的挫折教育:

1、观念变革:由“牵手”到“放手”,建成“民主型”家庭

       众多独生子女家庭是“母鸡—雏鸡”型的教养方式,家长过度保护而限制子女自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成人感渐增,在严格管束下,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反抗和不服从作为争取改善与成人不平等地位的一种手段。他们渴望成长自由,为此家长们应把成长自由还给他们,但绝非放任自流。

只有他们有了成长自由,选择自由,才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父母可替代他们做些生活琐碎事情,却无法替代他们成长。家长应给他们机会体验成长,接触现实的生活,这样当他们独自面对现实生活的时候,不会反差太大而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2、基本措施:生活挫折教育——培养自理能力,塑造独立而果敢的性格

 一位教育家说过:“只有让孩子体验寒冷,体验孤独,能让孩子在承受挫折的同时激发其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如果这个过程经常得到强化,孩子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战胜困难”。

(1)、做子女的顾问和榜样,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自立的能力和精神。

(2)、让子女适当承担一些家庭责任,培养其责任心和自我生存的能力。如他们预算家庭的一月开支等 。

(3)、创设预演挫折情景,有意识地出难题。如为培养其生计能力,放学后不煮饭,让他们自己动手,为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可让他们在假期里独自旅行等。

(二)学校中的挫折教育:

1、观念变革:由“分数”到“个性”使学校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硅谷”

       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素质教育理念中,“成绩好”不再是评价学生的至上标准。要求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志平衡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这种学生既经得起表扬,也能勇敢地面对失败和挫折。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教师在交给学生知识的同时,须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一个好的教师,需关心学生的人格发展,鼓励、带领并指导学生战胜困难;既关心学生学习,又关心他们的做人。

       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一所好学校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场所,还应该是发展人性,提升人性和完善人格的场所。

2、基本措施:心理挫折教育——培养挫折恢复能力

(1)、在学校里成立心理咨询或辅导机构,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扰。

(2)、是由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定期开展有效的心理课程,让其了解挫折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3)、是开展多形式磨练性挫折活动。据此可丰富他们的挫折经验,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比如日本在中小学中模拟火山,地震等,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抗挫能力。同时在这过程中可培养学生在挫折面前的良好心态,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几乎公认,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

(三)家庭、学校、社会整体合一,充分发挥教育合力。

对于学生,教育统一、协调是人格协调发展的关键。

基本措施:“三家会诊”——家长、学校、社会三者作为他们成长环境及影响成长的作用背景,其主体承载者(家长、教师及其它)应统一认识,相互配合、合作。通过挫折教育强化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素质,共同上好这一堂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人生之课。由此,三者统一的教育方式,可使其人格协调、平衡、健康发展。

当你老了,孩子大了,回首往事,你会发现孩子爬过了沟沟坎坎,不断地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他就是你心中的“成功人士”。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0

第2个回答  2020-02-16
很多人都说受过磨难就会吃一堑长一智,但是问题在于,吃一堑容易,长一智难。

所以我的意思是,比起让孩子被挫败信心,不如让孩子学会思考才是关键。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