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是什么?

如题所述

1861年,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清朝,在中央设立理藩院,处理周边少数民族和外藩事务,并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办理西藏事务,礼部受理外藩朝贡等相关事宜,在广东开放十三行开展对外贸易交流。

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在坚船利炮下打开了中国国门,逼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外通商口岸从广州、南京等五个沿海城市逐渐延伸到了沙市、武昌等长江流域。与清朝交往中,西方国家迫切希望满清政府能够有一个中央机构与其开展交流。


基于此,清政府在恭亲王奕䜣等人筹划下,从当时实际国情出发,于1861年在北京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恭亲王任总理衙门大臣。

总理衙门设立后,主要开展清政府对西方国家交往工作。一方面方便了满清与西方国家开展交流,另一方面,加深了西方国家对满清中央机构的渗透。总理衙门机构中有许多外籍人员,导致总理衙门很多外交决策常常受制于外国人。

总理衙门也积极参与了“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它在教育、交通等各方面进行了改革,如设立京师同文馆,为对外交往培养翻译人才。可以说,地方洋务运动由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中央则是恭亲王为首的总理衙门。在总理衙门运行中,海德等西方人开始负责管理海关,逐渐控制了清朝海关。

后来,伴随着恭亲王与慈禧矛盾激化,总理衙门地位逐渐下降。清末新政后,总理衙门改成外务部。此后,外务部开始负责对外交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28
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是总理衙门的建立。总理衙门最初是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权限扩大,能够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办学校、派留学生等,权力越来越大,举凡外交及与外国有关的财政、军事、教育、矿务、交通等,无不归该衙门管辖,成为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
第2个回答  2021-11-28
总理衙门设立,这个机构非常的特殊,而且权力非常的大,由亲王领头。
第3个回答  2021-11-28
总理衙门的建立,这意味着清朝的内政和外交被列强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