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新生入园幼儿分离焦虑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9

马上就要迎来开学季,而接踵而至的是家长们的各种担忧和焦躁的心情,以及孩子们的各种哭闹和不适应。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马上到来的开学季,如何应对孩子的各种不适应和哭闹呢?这就需要家长们要采取“狠心”的手段,来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学校的环境,同时,也能够让自己有所宽慰。

一、给予孩子理解和包容

当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时,孩子出现哭闹,以及各种的不适应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当孩子抵触去幼儿园时,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威胁或者强迫。还有,很多刚上小学的或者以上上小学的孩子入学困难。

我们都要以一颗理解包容的心来对待孩子,因为,幼小的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到该上幼儿园之间的这段时间内,一直都有爸妈的陪伴和照顾。尤其是对妈妈有着很深的依恋,很深的依赖感,很害怕与妈妈分离。而那些上小学的孩子不免也会出现各种的小情绪,这种情况,都需要爸妈以宽大的胸怀来理解和包容孩子。

图片来源网络

二、送孩子入学的错误做法有哪些

有很多的爸妈面对入学哭闹的孩子都会训斥,责备。而又的爸妈看到孩子哭时,自己也会跟着哭,甚至,不忍心,感觉孩子很是可伶,就放弃让孩子上学。

1、不告而别,哄骗孩子

有很多的家长面对不喜欢去幼儿园的孩子,或者哭闹不止的孩子时,都会采取哄骗的手段来将孩子送到幼儿园。

比如,邻居四周岁的男孩洋洋,哭闹大喊着不要去幼儿园。洋洋妈就哄骗洋洋要去超市买巧克力,洋洋瞬间破涕为笑,高兴的跟着妈妈就走了。但是,到了幼儿园后,洋洋就开始大哭。洋洋妈就赶紧的转身骑着电车就回家了,连招呼都不带打的,大步流星的迅速撤退。

这种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会降低妈妈在孩子心理的信任度。

图片来源网络

2、依依不舍

记得,在一则新闻上看到一个爸爸去送四岁的女儿去幼儿园,面对哭成泪人的宝贝女儿,这位爸爸竟然也止不住自己的眼泪开始哭泣,甚至,哭红了双眼。女儿,面对哭泣的爸爸,哭声也提高了一个度,而且,爸爸一直站在门口哭,直到望着老师抱走的女儿。这种依依不舍,孩子哭,爸爸也哭的做法,很不利于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图片来源网络

3、吓唬或者强迫孩子

面对调皮捣蛋,哭闹无法送到学校的孩子,有很多的家长都会采取吓唬或者强迫的方法来送孩子去上学。比如,再不去学校老师就要找到家里来了,或者直接将孩子拎起送到学校。这种做法,只会加重孩子厌学的心理,同时,也会讨厌爸妈。

图片来源网络

三、怎样正确的送孩子到幼儿园

1、鼓励孩子

孩子们都是喜欢接受表扬的,当孩子第一天去幼儿园放学回来后,爸妈就要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比如,我的宝贝真棒,今天居然会上学校了哎,真厉害。明天去学校后,老师说要发小红花来表扬昨天去上学的小朋友呢。

让孩子从爸妈的鼓励和表扬中长大,学会适应学校的环境。

图片来源网络

2、相信学校和老师

有很多的家长都会担心孩子在学校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害怕会有小朋友欺负孩子,担心孩子吃不饱,睡不好,或者老师会打孩子等问题。我们既然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就要相信学校和老师,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尽快的适应学校的环境。

图片来源网络

3、坚持就是胜利

在孩子入学的一个月内是让孩子能够接受学校环境的重要时期。当孩子坚持下第一个月后,就能够适应学校的环境。可以,跟老师沟通好,把孩子送迟一些,然后接孩子放学的后要提前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这样,孩子不会觉得很煎熬,可以缩短孩子在学校的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

4、多跟孩子沟通交流学校的事情

多让孩子讲一些自己在学校的事情,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爸妈对自己重视。可以问孩子今天跟哪个小朋友玩耍了呢?在学校吃的什么饭呢?老师今天让你们做游戏了吗?这样也可以让孩子加深对学校以及对老师和小朋友的了解,并且,可以了解到孩子对老师和小朋友以及同学的认知和看法。

图片来源网络

孩子们上学哭闹的情况,屡见不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面对孩子的哭闹情绪,我们不要采取强硬或者哄骗的方式来让孩子上学。而是,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比如鼓励和表扬孩子,多跟孩子沟通,让孩子坚持下一个月就能够步入正轨了。

第2个回答  2017-02-23
满足幼儿的基本需要
幼儿入园之初,与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亲人分离,面对陌生的环境、教师和小朋友,以及自己不熟悉的生活规则等,都会使幼儿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因此,教师应该让幼儿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案例1.固定幼儿的座位,给孩子一个暂时的“家”
在孩子入园前贝贝班老师在每张桌子中间贴上一张大水果的图片,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自己的座位。孩子入园的第一天,老师让孩子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两三天下来,孩子几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座位。而且在一周的观察中,笔者发现孩子在进教室门的时候还哭着,但老师接过来回到自己座位的时候,他似乎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很快停止哭泣。班上还有两位小朋友每次老师领孩子集体去洗手或去外面的时候,他们就会不安,立刻哭泣,特别是孙家强小朋友,一离开座位就会哭起来,足可见固定的座位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也避免了孩子因争抢座位引发同伴间的矛盾。
案例2.聊聊天,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聊天对于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不仅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还能拉近师幼间的距离,增加幼儿对教师的依恋情感。王老师是位有经验的老教师,每次她与孩子们聊完天,哭闹的孩子总会停止哭泣,不哭的孩子也能和她产生积极的语言互动。王老师说:“首先要蹲下来和孩子在相同的高度,眼睛要和孩子交流,要和蔼可亲,还可以加以动作,如搂着孩子,和孩子说话。”因此,教师在和孩子聊天时要真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他们才会有兴趣和教师交流。
建立对幼儿园生活的正确认知
幼儿认知水平有限,对陌生环境、人员和幼儿园生活常会产生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和不信任,从而产生不安全感和害怕。因此教师需要让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有合理的认识。
案例1.给予及时应答,减少孩子的错误认知
当孩子哭泣并一遍又一遍不停地问“奶奶去哪里了”“妈妈什么时候接”时,我们该如何应答?张田宇小朋友就是这样的,他并不会不停地哭,而是跟随老师一起参与各种活动,但是每隔几分钟就会跑到老师面前问:“老师,我奶奶呢?”开始老师的回答是:“奶奶在来接你的路上呢。”他听完之后,面部表情很放松地继续活动。但过一会儿又会过来问同样的问题:“奶奶什么时候来接?”后来,我试着用另一种方法回答看看孩子的反应,说:“奶奶去买菜了”,有时候说“奶奶回家了”,不同的回答,孩子的反应都是一样的。他并不是一定要奶奶来接,他需要的只是老师的一个应答,知道奶奶并没有“消失”、“不要他”,就像一颗定心丸一样,让他不为此彷徨和焦虑。
案例2.提前告诉孩子活动的安排,让孩子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湘湘小朋友经常问:“老师,吃完饭干吗呢?”“睡完觉干吗呢?”“然后呢?”孩子不断地问老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表现出明显的不安,在陌生的环境中,因为对未知的恐惧而产生焦虑。教师可以在孩子吃完早餐之后就告诉他们今天的大致安排,可以缓解孩子的焦虑。而且孩子也很想知道:“我和亲人分开后,要怎样才能见到他们。”
建立幼儿在园的依恋对象
当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的时候,幼儿还未与教师、同伴建立依恋关系便产生焦虑。因此教师应该尽快成为幼儿的依恋对象。
案例1.抱一抱,给孩子一个依恋的怀抱
孙家强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宝宝,第一天来园的时候,家强情绪很不稳定,不停地哭,并喊着“妈妈接,妈妈接”,看到他小小的样子,又不停地哭泣,我便抱着他,当我抱他的时候,他哭着说:“奶奶接。”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让他趴在我的肩上,一只手搂着他,一只手轻轻拍着他的背,拍着拍着他不喊了,也不哭了,但我依然能听到他的抽泣声。两分钟后,我感觉他的头重了,然后他的腿软了,他已经完全把身体放松地趴在了我的肩膀上,用两只手紧紧搂着我的脖子。当我们像抱自己的孩子一样把他们抱在怀里时,幼儿得到了安全感的满足,并感受到被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孙家强哭闹的时候,他不再说“奶奶接”,而是说“老师来,老师来”,可见,他已经开始对教师产生依恋。慢慢地,他在老师不抱的时候,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焦虑不再那么明显。在观察中笔者发现,在孩子入园的第一天,当哭闹的孩子较多的时候,当孩子还没有和老师熟悉的时候,拥抱是最有效的缓解方式。
案例2.有趣的游戏,建立幼儿对教师和同伴的依恋
当大部分孩子已经不哭闹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以安抚的方式来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了。这时教师需要组织丰富的游戏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因为在游戏中,孩子不仅能体验到游戏的快乐,还能在游戏中动起来,并建立对教师的信任和依恋,增加与同伴的交往。如和小朋友开火车,讲故事,听音乐,作律动等。
让幼儿释放自己的焦虑情绪
《情绪心理学》提到,“适宜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抑制力,不适当的限制和说教则会引起过多的抑制,压抑儿童情绪的健康发展”,“不适当的教育使儿童不能在感情上与教育者相通,从而使儿童在感情上受挫,进而有可能导致感情冷漠,性格孤僻”,而且压服还会让孩子产生焦虑。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不能采取强行手段或吓唬孩子。
案例:偶尔的不予理睬,让孩子发泄一下不安的情绪
雯雯是班上最大的孩子,个子也很高,据她的妈妈说她的脾气有点急。来园的第二天,她情绪很激动,跑到教室门口边哭边拍门,我想把她抱回来,但是她很抵触,我根本抱不动。王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后,并没有立即走近雯雯,她和我说:“先让她发泄一下,孩子的情绪需要发泄出来。”大概5分钟之后,王老师走到雯雯身边,一边和孩子说话,一边把孩子领回座位,然后进行安慰:“妈妈会接你的,中午吃完饭就会过来接你。”她的情绪很快就没有那么激动了。有的时候,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教师不一定要采取措施,在一旁观察,让孩子发泄一会可能效果会更好。
在教育实践中,幼儿教师、家长应该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关注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帮助幼儿缓解入园分离焦虑,让每个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