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巴托之夜所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情怀

如题所述

歌声中包含的感情渗透了对祖先、民族、历史的感怀。

你可以感受到她思绪的游走脉络。从把酒当歌的豪迈到话语缠绵的柔情,尽展蒙古民族古朴、豁达、自由、深沉的民族性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辽阔、恬静、壮美的大自然画卷,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月光下的篝火、饮酒欢歌的人们、悠闲吃草的牛羊......尽在眼前,当然更有金戈铁马、壮怀激烈的战争场景浮现于脑海。祖先征战的辉煌、帝国的荣耀到迅速衰亡的沧桑,使歌者听者无不怅然慨叹。 自然在变迁,人类在发展,可一脉相承的民族情怀永远不会改变。

拓展资料:

乌兰巴托之夜的创作背景

乌兰巴特林屋德西,乌兰巴托原称库伦,是蒙古国的首都,意为“红色英雄”,屋德西是夜晚的意思。乌兰巴特林屋德西中的“林”是蒙文词缀【的】,音标为【IN】。

那木汗是“静静的、静谧的、安静”的意思。乌歌曲表现了乌兰巴托夜晚的美丽和对她的热爱。歌曲创作于1985年,由蒙古诗人桑堆扎布(P.Sanduyjav)作词,普勒布道尔吉(G.Pürevdorj)作曲,蒙古微笑乐队原唱。

不同于大多数音乐作品“先写词后谱曲”的生产历程,这首歌是“先有曲后有词”。当时著名的功勋艺术家、诗人桑堆扎布拿着自己的诗作《乌兰巴托之夜》找到普勒布道尔吉,表示要为其谱曲成为一首歌曲,以表达心中对乌兰巴托的无限热爱。

巧合的是,当时普勒布道尔吉的手边正好有一首曲子,两人听过之后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就用它作为这首诗的谱曲再合适不过。

这个看似偶然的决定,成就了这首如今在国内传唱度极高的蒙古国歌曲《乌兰巴托之夜》,也成为人们最熟悉的歌曲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9

乌兰巴托的夜,表达了一种爱国情怀。外蒙独立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痛!


乌兰巴托 意思是“红色英雄城”,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 (Ulan Bator) 是一座具有浓郁草原风貌的现代城市.它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常住人口94.2万(2004年底) ,其中70%的人口是年轻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乌兰巴托位于蒙古高原中部,肯特山南端,鄂尔浑河支流图拉河畔,海拔1351米.这里地处内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最低气温达-40℃,夏季最高气温达35℃,年平均气温-2.9℃.乌兰巴托南北两面是连绵起伏的群山,清澈的图拉河从城南的博格多山脚下自东向西缓缓流过,东西两面为广阔的草原,也是城市发展的走向.城市主要街区坐落在图拉河北岸.
乌兰巴托始建于1639年,当时称“乌尔格”,蒙语为“宫殿”之意,为喀尔喀蒙古“活佛”哲布尊巴一世的驻地.“乌尔格”在此后的150年中,游移于附近一带.1778年起,逐渐定居于现址附近,并取名“库伦”和“大库伦”,蒙古语为“大寺院”之意.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库伦为乌兰巴托,并定为首都,意思是“红色英雄城’.
如今,乌兰巴托已由蒙古昔日的宗教中心变成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附近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煤.全国大部分工厂企业设在这里,工业以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为主,全市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乌兰巴托市地毯厂生产的纯羊毛地毯多次获得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奖牌,还有裘皮服装、山羊绒和驼绒制品,成了该市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乌兰巴托是全国交通运输的枢纽.这里有通向全国各省市的公路网和飞机航线,有铁路同中国、俄罗斯相衔接.还有固定的航班开往北京和莫斯科.乌兰巴托铁路局同中国呼和浩特和天津市铁路局在国际联运方面有着密切的合作.乌兰巴托铁路局统管蒙古全国的铁路及国际联运,承担着全国货运周转量的80%和客运周转量的近50%.从乌兰巴托向南北延伸的铁路干线,不仅在蒙古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是连接中蒙俄三国并继续延伸的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化教育方面,全国8所高等院校,这里就有7所.还有中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十年制中学.据统计,乌兰巴托人平均每四人中就有一人在上学.
乌兰巴托市宽广整齐、风景秀丽.它既是蒙古草原上一座古老的城市,又是一座新兴的年轻城市.市内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在现代化楼群之中,传统的蒙古包仍然可见.
乌兰巴托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和天津市结为友好城市.
乌兰巴托 意思是“红色英雄城”,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 (Ulan Bator) 是一座具有浓郁草原风貌的现代城市.它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常住人口94.2万(2004年底) ,其中70%的人口是年轻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乌兰巴托位于蒙古高原中部,肯特山南端,鄂尔浑河支流图拉河畔,海拔1351米.这里地处内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最低气温达-40℃,夏季最高气温达35℃,年平均气温-2.9℃.乌兰巴托南北两面是连绵起伏的群山,清澈的图拉河从城南的博格多山脚下自东向西缓缓流过,东西两面为广阔的草原,也是城市发展的走向.城市主要街区坐落在图拉河北岸.
乌兰巴托始建于1639年,当时称“乌尔格”,蒙语为“宫殿”之意,为喀尔喀蒙古“活佛”哲布尊巴一世的驻地.“乌尔格”在此后的150年中,游移于附近一带.1778年起,逐渐定居于现址附近,并取名“库伦”和“大库伦”,蒙古语为“大寺院”之意.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库伦为乌兰巴托,并定为首都,意思是“红色英雄城’.
如今,乌兰巴托已由蒙古昔日的宗教中心变成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附近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煤.全国大部分工厂企业设在这里,工业以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为主,全市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乌兰巴托市地毯厂生产的纯羊毛地毯多次获得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奖牌,还有裘皮服装、山羊绒和驼绒制品,成了该市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乌兰巴托是全国交通运输的枢纽.这里有通向全国各省市的公路网和飞机航线,有铁路同中国、俄罗斯相衔接.还有固定的航班开往北京和莫斯科.乌兰巴托铁路局同中国呼和浩特和天津市铁路局在国际联运方面有着密切的合作.乌兰巴托铁路局统管蒙古全国的铁路及国际联运,承担着全国货运周转量的80%和客运周转量的近50%.从乌兰巴托向南北延伸的铁路干线,不仅在蒙古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是连接中蒙俄三国并继续延伸的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化教育方面,全国8所高等院校,这里就有7所.还有中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十年制中学.据统计,乌兰巴托人平均每四人中就有一人在上学.乌兰巴托市宽广整齐、风景秀丽.它既是蒙古草原上一座古老的城市,又是一座新兴的年轻城市.市内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在现代化楼群之中,传统的蒙古包仍然可见.
母亲的思念
醉酒的外乡人的孤独,寂寞,凄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29

这首歌表达的一个情怀就是对。这个地区的一种感情,一种情怀。描述了这个民族的一些特点,豪迈,柔情,豁达都是属于这个民族的。


我们每个人虽然都不一样,有活泼的,有外向的,有羞涩的,有内向的,但是。这里的大多数人他都有着善良,豁达,不羁。同一个。感觉就是想要给到别人尽可能好的印象,不是冷冰冰的不是冷血无情的不是不通人情世故。都是有温度的享受爱也付出爱。这个就是充分的表达了这个地区的人们然后再对这个地区的一种情怀。


第3个回答  2023-05-23
乌兰巴托的夜——丹正母子版本
这位母亲的口音特色自带地方风情很接地气,音色音调润丽脱俗超预期。
为什么听这首歌想哭,可以想象一下在空旷的自然界中雨天伴随着黑暗阴沉的天,再加上独自一人的孤单,难免会感到难过,这首歌的曲调是在人感受到孤寂空旷渺小的环境下创作出来并传承下来的,唱出了写歌人内心的感受,也就是说作者或歌者已经感受了千万遍那种孤寂与渺小,泪流了千万遍,习惯了这种内心的感受,而我们第一次接触到这种歌曲所表达出的感情,就很自然感受到了那种情感的传递,并对我们平常的心态形成了冲击。
我似乎听到了诉说,用云你慢慢走来表达出人烟稀少的地方人的孤寂内心,用沉默告诉你我醉了酒,表达出希望获得交流与友情的期望,用夜那么静那么静,风听不到,云都不知道,似乎在说,他们都不知道我来过这一世,永恒的风和云与一代一代人繁衍生息却没有留下痕迹相比,表达出人类的渺小,大自然的伟大与永恒,在永恒的风与云面前,一代人的时间长度算什么长呢,也就想到人类之间的鸡毛蒜皮是多么无意义,用云你慢些走我奔跑不回头,有追求云的意思也有期盼追求永恒的意味。想哭,主要是歌词里面有永世的云和风那么静,而人与大自然对比,二者的生命力有异常巨大的落差,所以感受到自己的一生就像扔一颗石子到湖面那么短暂,非常渺小,一种悲凉的感受就自然袭来。
歌曲也表达了一种向往:虽不敢奢望自己的生命力能像风和云那样永久,但如何让自己这一辈子重要的有价值的文化像云和风一样永恒持续传承,才不枉来世一遭,这种追求与向往。
歌词很短,但是里面的感情容量非常大,含有人生短暂与大自然恒久的对比,也有人类与自然界永恒却无声寂静的对比,把人类摆在了伟大永恒长久无声的大自然面前,个人的一生在长期永恒的自然界里面仅仅是一点点小小的浪花,甚至连痕迹都没有。
为什么多个版本我只觉得旦正母子版本和大欢的版本听起来有感觉,因为首先把握到音乐要表达的感情,再选择用何种节奏与音调表达出来,有些悲伤音乐改编成DJ就完全失去了它的味道,用节奏感很强或者流行或者嘻哈风格去表达,感觉就像吃火锅时候一块新鲜的肉蘸了屎而不是料。
听了旦正母子的乌兰巴托的夜很感动,于是想查下是谁写出如此感动人的歌曲,没想到,版本太多了,时代不同、歌词不同、曲调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1985年普日布道尔吉词和曲,又有说法填词是桑得扎布,1987年蒙古国“成吉思汗乐队”赴呼和浩特演出了此歌曲,歌词写的是年轻人在夜市的爱情,节奏也轻快,语言是蒙古语。
贾樟柯、左小祖咒那个版本是由赵涛为贾樟柯的电影《世界》演唱的插曲,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因为歌曲节奏与电影主题有一定的关系,曲调有娱乐和浮躁的成分,歌词已经成为汉语,而且歌词内容并非是1985普日布道尔吉的蒙古语歌词的翻译,内容有变化。
谭维维版本的是纪念她的父亲。
安来宁版本里面也加入了一些关于父亲的内容。
旦正母子版本,首先这首歌词所描述的是,人生活在伟大的自然界之中是很柔弱的,由女性演绎这种情感更好,而且强势女性不行,需要一位经历风霜并且出身卑微的人来演绎是符合歌词意境的。所以这个版本更能打动人心,触动很大。
第4个回答  2016-12-02
了韩红、谭维维在我歌上的几首民族歌曲,更喜欢谭的演绎,并且由路人转粉。

乌兰巴托之夜。藏歌手法唱蒙歌,乐队的呼麦和长调,再加上马头琴,民族味儿十足又有点宗教意味的空灵和神圣。
要煽情,民族元素的加入让意境更加悠远;正如楼上所说的穿过风穿过云穿过一切回来的这种感觉;
唱民族,对父亲的怀念又有了情感的升华。
总体而言,就是意境+感情。所以虽然谭维维也跟以前一样飙高音了,而且后面的编曲也加了摇滚,但却让人感到沉静,能够把心沉静下来地去感受。
最后综合的感觉就是:共鸣。很强烈的共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