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合格投标人条件

如题所述

合格投标人条件是:法人、其他组织响应招标、参与投标竞争,是成为投标人的一般条件。要成为合格投标人,还必须满足两类资格条件。第一类,满足国家对不同专业领域投标资格条件的有关规定。第二类,满足招标人根据项目技术管理要求对投标人的资质、业绩、能力、财务状况等提出的特殊要求。投标人满足上述两类资格条件,才能成为合格投标人。

一、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必须具备响应招标和参与投标竞争两个条件后,才能成为投标人。

第一、响应招标。法人或其他组织对特定招标项目有兴趣,愿意参加竞争,并按合法途径获取招标文件,并成为潜在投标人。响应招标,是指潜在投标人获得招标信息或投标邀请书后,购买招标文件并按照其规定要求编制提交投标文件,参加投标活动。

第二、参与投标竞争。潜在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规定,在规定时间和地点提交投标文件,对订立合同正式提出要约。响应招标的潜在投标人成功提交投标文件后,即成为投标人。

二、投标人的权利和义务

一般包括:

(1)平等地获得招标信息;

(2)要求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对招标文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答疑;

(3)控告、检举招标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与此同时,投标人应该履行下列义务:

(1)保证所提供的投标文件的真实性;

(2)按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的要求对投标文件的有关问题进行答疑;

(3)提供投标保证金或其它形式的担保;

(4)中标后与招标人签订并履行合同,非经招标人同意不得转让或分包合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0
最近笔者连续几次遇到因有投标人不完全具备招标文件规定的合格投标人必须具备的条件而造成废标的情况发生,致使项目招标失败。笔者仔细分析后发现,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有如下两类:
第一,投标人确实不具备招标文件规定的条件。如某项目要求投标人注册资金不少于200万元人民币,而有投标人的注册资金仅为15万美元。另一软件开发项目,招标文件要求投标人具有省部级颁发的软件企业证书,有投标人并未获得该类证书却还是递交了投标文件,最终当然被废标。
第二,投标人实际上具有招标文件规定的合格投标人条件,但在投标文件中没有提供相应证书。如某项目要求投标人具有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叁级以上(含叁级)资质证书,而有投标人的投标文件中没有提供该证书复印件,但从有关网站上可以查到该投标人具有该资质。对这种情况是否应该作废标处理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有评标专家认为,既然招标文件规定评标委员会只根据投标文件本身的内容来判定投标文件的响应性,而不寻求外部的证据,其投标文件中没有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自然应该废标。也有评标专家认为,既然通过其他渠道可以确认该投标人具有该资质,自然应认可他的投标资格。笔者基本同意第一种观点。
首先,评标专家没有义务为投标人查找各种资质,而且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其次,有些资质可以查到,如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有些资质在网站等渠道则是查不到的,如各省市颁发的《软件企业证书》或ISO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如果查到的给予认可,那么查不到的如何处理?因为也有可能该投标人确实具有这种资质,如果不认可的话,是否也存在不公正?在组织评标过程中,对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可否让投标人补充提供?
针对这种观点,争论也异常激烈。有评标专家认为,招标文件规定:“为有助于对投标文件审查、评价和比较,评标委员会可分别要求投标人对其投标文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澄清”,所以评标专家可以要求投标人递交补充材料,以证明他是否具有该资格(该投标人可能确实具有该资格)。但有评标专家马上进行反驳,认为招标文件还规定:“投标人的澄清不得改变其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如果因投标人递交补充材料而使他从不合格投标人变成合格投标人,当然是属于实质性内容。也就是说,实质性改变是不允许的。笔者也同意此观点,因为经补充资料才能证明是合格投标人的材料显然不能接受,否则招标的严肃性将不复存在。因为既然资格材料能补充,那其他材料为何不能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