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古代五礼,明白了为何中国是礼仪之邦

如题所述

中国传统五礼是哪五礼?

五礼是哪五礼?

五礼是形成于周代的五大类礼仪,分别是: 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其最早记载于《周礼》。

其中,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用以礼哀死亡、灾祸、寇乱等;军礼是与军事有关的礼仪,用以战前动员,鼓舞土气: 宾礼是对于来访的宾客所实施的礼仪,以示尊重: 嘉礼用于国家或人民日常生活中对于比较高兴的事情的庆祝。

五礼在后世历代都有所发展,其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日渐增多。这些礼仪有形或无形地存在于国家政治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深入人心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以其为行为规范,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正源于此。

一、吉礼

吉礼是古代五礼之一,并居五礼之冠吉礼是有关祭祀的典礼。其主要的祭祀对象可大体分为3类,分别是天神、地祗、人鬼。

1.天神包括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雨师等;

2.地祗包括社稷、五帝、五岳、山林川泽等;

3.人神包括宗庙、孔子等:

吉礼的举行往往是一种国家政治行为由统治者主持。在诸多的祭祀活动之中,尤为统治者所重视的是祭祀宗庙、社稷、天地、孔子。

二、凶礼

凶礼是古代针对不好的事情所举行的礼仪,具体包括丧葬礼、荒礼、吊礼、恤礼、禬(gui ) 礼等。

1.丧葬礼: 为死者举行的表达哀思的礼仪;

2.荒礼: 遇到早涝灾害或瘟疫流行时,统治者所举行的一种表达自己体察灾情,与人民分担的一种礼仪:

3.吊礼: 在别的友邦国家或友好人士遭受自然灾害后,统治者派人前往慰问的礼仪;

4.恤礼:当邻国遭受政治动乱时,统治阶层派人前往表示慰问的礼仪;

5.禬礼: 友邦在军事上遭受失败后,统治者派人送去物质援助和鼓励的礼仪。

三、军礼

军礼是有关军事活动的典礼,包括校阅、用兵、政猎等活动时的礼仪。《周礼》中所记载的军礼有:

1.大师之礼: 军队征伐之前举行的礼仪;

2.大均之礼:天子或诸侯在分土地、征赋税时举行的军事检阅;

3.大田之礼: 用于天子狩猎时,并顺便检阅军队;

4.大役之礼: 用于国家建造城邑、宫殿、开河、造堤等大规模土木工程时的队伍检阅;

5.大封之礼: 诸侯勘定各自封地地界、树立界碑的一种活动。

此外军礼还包括告太庙、命将、出师、阅师、誓师、献俘、祭旗等礼仪。

四、宾礼

宾礼即是一种针对客人的礼仪,这个客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代表一个国家。上古时期的宾礼主要包括朝、聘会、遇、锡命等一系列的礼仪制度。

1.朝:即是诸侯按固定日期朝见天子时的一系列礼仪:

2.聘:是指诸侯国之间互遣使者访问的礼。

3.会:指诸侯对天子不定期的朝见,或是诸侯之间无定制的会面;

4.遇:指诸侯或官吏间偶然的邂逅,通常礼节比较简单:

5.锡命:指的是天子或诸侯对下属封赐爵位、服饰、土地等时的礼仪。

《通典》记载了唐代的宾礼:“其仪有六: 一,番国主来朝;二,戒番国主见;三,番主奉见;四,受番使表及币;五,宴番国主;六,宴番国使”。

五、嘉礼

嘉礼是古代礼仪制度中,内容最为庞杂的一种礼仪,它涉及到日常生活、王位承袭、宴请宾朋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以婚礼、冠笄之礼、射礼、飨礼、宴礼、贺庆礼最为重要。

1.婚礼: 男女结合为夫妻时的礼仪。《礼记·士昏礼》记载,古时的婚仪分为六个阶段: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

2.冠笄之礼: 包括冠礼,指男子的成年礼仪,男子加冠后就被承认为成年男子,一般为20岁。女子十五而笄,女子在15岁许嫁时举行的成人礼仪叫“笄礼”。

3.射礼: 古代贵族男子进行射箭时的一种礼仪。古人在进行一些重大的活动时,常以射箭作为活动中的一项内容,以此体现习武、尚武的风尚。

4.飨礼: 四方来朝聘的诸侯,是天子的宾客。天子要举行盛大的宴会加以款待。飨礼就是设摆酒食,款待宾客的一种礼仪。《周礼》:“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

5.宴礼: 宴,古时也作燕。宴礼,是古代君臣宴饮之礼。它与大飨礼在礼节上差异不大。据《仪礼·燕礼》注记,“燕,安也。饮酒以安之也”,即古人视饮酒为平安之意。

6.贺庆礼: 有婚姻甥舅关系的异姓之国有喜庆之事时,要派使者致送礼物,以示庆贺。《周礼·秋官·小行人》:“若国有福事,则令庆贺之”。

嘉礼还包括皇后受贺礼、皇太子受贺礼、学校礼、养老礼、职官礼、会盟礼,乃至观象授时、政区划分等等。

五礼在西周形成之后,在春秋战国时期曾一度遭到破坏,即所谓“礼崩乐毁”。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对周代礼制进行了继承和发扬,汉代时,儒士叔孙通以五礼为参考所设计的礼仪被汉高祖采纳为宫廷礼仪。

自此,五礼成为后世历代帝王乃至民间礼仪的基本骨架,为后世国家政治的稳定和社会运转的有序提供了保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