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学生作品:赵奕              指导教师:景慧颖

(结构:层进式      语言:质朴有力    例证:陌生化      提出解决的出路、有建设性意见    运用反例让说理走向周严,使行文富有变化。)

        审视、观照、一分为二、理性地,汲取其合理性,舍弃其文化糟粕,进而让优秀文化因子得以较好地传承,为今人所用。由此观之,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仅是对过往历史的尊重态度,更是一种社会文化传承责任意识的直接彰显。

        传统文化可谓是包罗万象、气象万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无论是历史文学,哲学艺术,抑或者是土木建筑,一切皆为传统文化的有效构筑元素。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今日的社会文化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退一步说,我们今天社会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正是得益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赓续。

        读史书,知兴替,明兴亡之理;阅哲理,穷究天人之际,洞悉“天人合一”之理,明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领悟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教诲;览文学艺术,陶染心灵,升华砥砺自己的审美意识。一言以蔽之,优秀文化可以不断纯净我们的心灵,改善我们的精神状态,能让我们在这浮躁功利、名缰利锁的社会中“独善其身”,“独守一片宁静”,它更能导引我们精神的发展方向。

        然而,现实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折腾”、“解构”令人担忧。例如,清明节、中秋节,其固有的文化内涵逐渐被现代媒介所侵蚀,它不再是“温情脉脉”的精神寄托,却沦为纯粹的消费性节日。另外,面对着青年人戏弄屈原、恶搞杜甫等历史文化名人,面对着传统戏剧、漫画、名人故居日益被“边缘化”,我们不禁要问:传统文化是否会在当今社会发生断层,其固有的魅力是否会逐渐消失!因此,保护继承传统文化,我们青年人责任旁贷,我们青年人义无反顾!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第二、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戏曲如何适应今天众人的趣味的确应当注意,但不能完全抛开传统,中国的戏曲无论如何改革,组成中国戏曲的基本元素还是应该保留,中国戏曲的基本特点是不能变的。)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都是主动接受异域文明的洗礼的,兼容并包,展现大国文化的宽容性,像当年佛教、西方思想、少数民族思想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样。鉴于此,今天的我们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打开胸怀,自觉地汲取异域文明中合理因子,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