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起电时,物体得到的正电荷是本来就存在于它其中但没有显出电性的还是从另一个物体转移来的?

如题所述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使物体的正负电荷数不相等;失去电子的带负电荷,得到电子的带正电荷.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的其他物体;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来判断.                  


       

当两种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得到电子,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所以摩擦起电实质上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摩擦过的梳子可以吸引水流,说明摩擦使梳子带上了电荷,简称带了电.当梳子靠近带负电的小球.小球被排斥.说明梳子带负电。      

       

 
       
       

当两种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得到电子,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所以摩擦起电实质上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数目不相等。        

       

       
       

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造成的,在摩擦的过程中束缚本领强的得电子带负电,束缚本领弱的失电子带正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因为电子是带负电的,所以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解答:摩擦起电过程是得到和失去电子的过程,因此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当某种物质失去了电子时,物质的电子比质子少,带正电;当某种物质得到了电子时,物质的电子比质子多,带负电。

个人建议: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有一种电现象叫“电中和”,发生“电中和”时和摩擦起电一样,并不是电荷凭空消失,而是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接触时,电子从带负电的物体转移到带正电的物体上,从而使两个物体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摩擦起电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因得电子而带了负电,电子由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12

物体带电的原因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打破了正负电荷的平衡(中和现象),多余电子带负电,缺少电子带正电。

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可以移动,摩擦使电子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感应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到另一部分,而正电荷处在原子核中是不能移动的。

因此,摩擦后物体带正电,是这个物体的电子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使物体缺少了电子而带正电,即原子核内的正电荷数比原子核外的负电荷数要多。

追问

那为什么说正电荷定向移动呢?

追答

正电荷是不移动的,说它移动是取电子作参照物。因此,正、负电荷运动方向是相反了。

觉得有用,不要忘记采纳呵。

第2个回答  2021-09-12
摩擦起电时,物体得到的正电荷是本来就存在于其中的。因为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原子是中性的。对外不呈电性。摩擦以后,核外一部分电子币带走。于是,原子由于失去了部分电子,呈现正电性。因此,这个物体就带正电,而且摩擦的另一个物体就带负电,因为他得到了带负电的电子。追问

那为什么说正电荷定向移动呢?

追答

这是对电流正方向的一种规定。在液体导电的时候正电荷,是由定向移动的。因为在液体导电中正负离子同时向两个方向定向运动。

第3个回答  2021-09-11
这是因为组成物体的原子本身都具有它天生的带电结构。
在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电子容易从一个物体跑到另一个物体上。
在摩擦起电过程中,失去电子的物体显示为带有正电荷;另一方则得到电子,显示为带有负电荷。追问

那为什么说正电荷定向移动呢?

追答

那为什么说正电荷定向移动呢?

在通常的固体物体摩擦过程中,没有正电荷定向移动。

——————————————————————
在液体的化学电解反应中,有可能出现正电荷(正离子)的定向移动。

追问

好的,谢谢

追答

小童鞋,看懂了别忘了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9-11
摩擦起电过程中,物体得到的正电荷是这样来的。
通过相互摩擦,该物体原子中的电子转移到其他物体。
该物体原来是电中性的,现在缺少了负电荷,所以显示出正电性,我们就说它带有正电荷。追问

那为什么说正电荷定向移动呢

追答

在离子型溶液中,以及半导体晶体中带有正负电荷的粒子均可以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

在金属导体中,真正能够定向移动的是负电荷(自由电子)。
但是从等效的观点来看,也可以认为是正电荷在作反向的定向移动。

追问

好的,谢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