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分别指什么

如题所述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24节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4
二十四节气
(1) 中国古代根据气候对一年进行的节令划分。即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英
引证解释:
⒈ 亦称“二十四节”。亦称“二十四气”。我国古代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其名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段开始的一日为节名。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夏历的特点。引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
清赵翼《陔馀丛考·二十四节气名》:“二十四节气名,其全见於《淮南子·天文》篇及《汉书·历志》。 三代以上,《尧典》但有二分二至,其馀多不经见,惟《汲冢周书·时训解》,始有二十四节名。其序云:‘ 周公辨二十四气之应,以顺天时,作《时训解》。’则其名盖定於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