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避免学生两极分化现象

如题所述

有效避免学生两极分化,现介绍几种方法:
(1)学习三部曲,提前完成预习,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之前,应完成提前预习,除了他行提前课程的学习外,每天晚上都应预习第二天的知识,课堂上才能更好的听讲,有高层次的收获。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2)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3)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 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5
如何应对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

新城四中 颜晓蕾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期。此时的学生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心理特征——半幼稚与半成熟交织,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自觉性与冲动性相矛盾,在思想、心理水平上的发展也出现了个别差异。并且随着初中各阶段课程的增多和知识复杂程度的加重,容易产生两极分化。这种分化,会给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班级整体成绩的进步乃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初中生正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这一时期非常关键,如果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会使差距越拉越大,有的学生可能就此失去信心彻底放弃了,所以此时是拉他们的关键时刻。

那么首先分析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的原因:

1.心理作用

有部分学生没有信心,不敢回答问题,对于自己掌握的知识也没有信心表达。遇到不会的也不敢找老师帮助。还有学生害怕失败,怕出错后同学老师嘲笑。有的学生基础差,对学习失去信心,上课不听,作业不做,放弃学习。

2.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存在智力,情感的不同,世界上没

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表现在学习上也有差异。产生两极分化

也就在所难免。

3.得不到老师的尊重和鼓励

一节课上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换一种方式,“大家看到了吧!只要努力学习,你也会进步的。下一次你会更棒!”老师要有意识的布置简单任务给学困生,并及时鼓励,让其有信心。赏识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体验。找到努力的目标。

其次要找到方法,如何去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如何帮助学生都步入正轨。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愿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趣,充分挖掘教材,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2.信任学生,积极鼓励,增强潜能生的学习能力和坚定的意志,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教学中,与学生主动接近,平等相待,真诚帮助,热情辅导,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与学生真心相待,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从关怀、爱护、鼓励出发,使他们在学习上赶上一般水平,使学生逐步体会到进步,受到鼓舞,产生自信。同时结合教材讲述的古今中外学者刻苦成才的故事,从精神上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能力。
3.降低起点,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潜能生多数基础知识不牢,知识零散不系统,故教师在教学中要降低教学的起点,减少坡度,合理安排进度。同时及时反馈信息,对每一个潜能生进行耐心的辅导,做对时加以肯定,再让他试做大家所做的题或稍加指点,做对了再及时鼓励。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层教学,因材施材,从而慢慢提高了学生的成绩。
4.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部分潜能生在学习上花了不少功夫,但因没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而学习成绩不理想,故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辅导。
最后,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亲其师方可信其教”,教师要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先要使学生喜欢自己。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吸取经验,研究和改革教材教法,用自己的教学能力赢得学生
第2个回答  2020-10-05
1.心理作用 有部分学生没有信心,不敢回答问题,对于自己掌握的知识也没有信心表达。遇到不会的也不敢找老师帮助。还有学生害怕失败,怕出错后同学老师嘲笑。有的学生基础差,对学习失去信心,上课不听,作业不做,放弃学习。
2.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存在智力,情感的不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表现在学习上也有差异。产生两极分化也就在所难免。
3.得不到老师的尊重和鼓励
一节课上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换一种方式,“大家看到了吧!只要努力学习,你也会进步的。下一次你会更棒!”老师要有意识的布置简单任务给学困生,并及时鼓励,让其有信心。赏识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体验。找到努力的目标。
其次要找到方法,如何去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如何帮助学生都步入正轨。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趣,充分挖掘教材,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2.信任学生,积极鼓励,增强潜能生的学习能力和坚定的意志,增强学生自信心。在教学中,与学生主动接近,平 等相待,真诚帮助,热情辅导,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与学生真心相待,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从关怀、爱护、鼓励出发,使他们在学习上赶上一般水平,使学生逐步体会到进步,受到鼓舞,产生自信。同时结合教材讲述的古今中外学者刻苦成才的故事,从精神上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能力。
3.降低起点,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潜能生多数基础知识不牢,知识零散不系统,故教师在教学中要降低教学的起点,减少坡度,合理安排进度。同时及时反馈信息,对每一个潜能生进行耐心的辅导,做对时加以肯定,再让他试做大家所做的题或稍加指点,做对了再及时鼓励。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层教学,因材施材,从而慢慢提高了学生的成绩。
4.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部分潜能生在学习上花了不少功夫,但因没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而学习成绩不理想,故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辅导。
最后,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亲其师方可信其教”,教师要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先要使学生喜欢自己。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吸取经验,研究和改革教材教法,用自己的教学能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并喜欢你的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0-05
如何防止学生两极分化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已成风气,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局面已开始形成。但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问题;教学方式变化与教师知识储备不足的矛盾问题;学生间的两极分化问题等等。这里对新课程实验中的学生两极分化问题进行探讨。
一、问题分析
新课程为绝大多数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习优秀者将更加突出。
过去的教材,因为有具体的大纲作指导,教师讲什么,如何讲,讲到什么程度,大纲都做了具体的规定,教师只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范围都被限制在大纲规定的圈子中,加上主要是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学生学习的内容、思维的方式都受到了不同形式的限制,所以学生表现在学习上的差距显得不是太大,实际上成绩拔尖的学生受到的限制很大。而在新课程形势下,由于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课堂充满了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气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把课堂推向了一种全新的境界。在教学内容方面,新课程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有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的不惟一且具有开放性等变化,都在很大程度上给大部分同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空间,激活了大部分同学的思维,激励着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发现,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更适合那些智力较好、反映较快的学生,他们无论是合作讨论、还是实践操作,都具有超常的发挥。这正是新课程的优点所在,也应该说是向上一级“分化”的原因吧
然而,新课程也确有一小部分同学不适应,成了“分化”的另一级。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和绝大部分同学相比,另有一小部分同学,他们上课不发言,讨论当听众,甚至不记笔记,不做作业,完全成了班级的“旁听生”。这些学生实际上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困生,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特点是自制力差、学习主动性不够、自身品质差、学习兴趣不够浓等。在过去课程条件下,大家都在被动、接受的情况下学习,老师对大家的要求一样,学生都在接受着同样的学习任务,回答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老师对大家的关注也是一样的,这种被动地接受,同样的要求,迫使这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当然,这种被动学习对这些特殊品质的学生,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确实促使着这些学生进步。在新课程条件下,由于教学方式、学
第4个回答  2020-10-05
学校教育只能以学生平均水平作为参照标准,一切教学活动基本都是围绕平均水平展开。
但是,不可否认的,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都各不相同,同样的知识点,同样的努力程度,有的学生早已滚瓜烂熟,举一反三了,但有的学生却还是云遮雾绕,不知所云。更何况学生根本不可能都一样努力,那么学生间的差距就自然而然的体现出来了。就是题主所说的两极分化严重。越到高年级马太效应越发明显。
如何避免两级分化?
现阶段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的现状,这种两级分化,通过学校几乎无解。教师精力有限,班级人数过多,老师“有心杀敌,”却也“无力回天”
有些人可能会说“学校无解”那么我就报各种课外补习班,通过学校以外的资源,补齐短板。是的,理论是可行的,这也是各种课外小班补习热火朝天的原因。
但是,虽然理论可行,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据我的经验来看,上补习班的确实有很多成绩很差的,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小灶,成绩会有所提升,但是,要知道,成绩的好坏是相对的。同时上补习班的还有很多成绩很好的学生,这些学霸的补习效果往往比学渣好的多。学渣原本打算通过补课补齐短板,却不知道短板是比以前长了,但是,长板变得更长了。两级分化不减反增。
扯得有点远了。拉回来说两极分化。
在我看来,两级分化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而且也并非不好。两级分化很好的完成了对人才的筛选和定位,是社会分工必不可少的前提。
试想一下,如果整个班级,整个学校,整个中国的学生都是统一的80分,那讲多乏味?

十个手指有长短,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360行,行行出状元
所以,作为教师,不要想着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全部及格,没有优秀”。那不可能,也并非好事。
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达到或接近自己的极限值。这就功德无量了。
以上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