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1、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有着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它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都是教育者。广义上包括: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家庭中的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社会教育中的起到教育作用的人员,自学活动中的个人

3、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广义包括: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身份、不分职业背景,凡是进入学习过程的人都成为受教育者

4、终身教育:是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式。

5、人的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个过程。

6、儿童的发展: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7、遗传决定论: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这一理论夸大了遗传及生理成熟的作用,忽略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条件。
8、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否认了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9、先天因素:是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包括遗传、生长、发育与成熟等,其中最具有重要意义的是遗传。

10、年龄特征: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向,称为….

11、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12、社会本位的儿童观:儿童是氏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力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权也得不到保障。
13、人本位儿童观: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所有的各种权利,如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等;儿童一出生就既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的主体。然而这一时期的儿童观是从理想的人的形象中推导出来的,并未否定儿童对父母的隶属关系,也没把儿童看作是有个性价值的个体存在。
14、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15、自然后果法:卢梭“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

16、发现式教学方法:给儿童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设备,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自由地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找到答案。这个过程就是利用儿童的好奇心,使儿童发挥自己的能力,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从而满足他们发现需要的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