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物那么多,为何唯独人类选择进化大脑呢?

如题所述

人类能成为地球的主宰,巨大的脑容量功不可没,似乎在智人没有出现之前,人类就以一统地球,演化出高级文明,征战宇宙的宏伟目标做准备。


同样是在地球上,其他生物,包括恐龙没有进化创造力及抽象思维,所以很多就会想“人类是被某个文明设计出来的产物”,“人类是外星文明圈养在地球上的宠物”等等,但是从化石证据和分子生物技术都可以肯定,人类是符合进化论的,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外来文明因素。


脑容量增大

那么人类的脑容量为什么会增大呢?首先我们并不能直接说脑容量增大是人类演化的方向,这会使得人类进化具备了目的性,似乎预示着人类进化存在主观的意愿,然而古猿类并不知道脑容量增大的好处,更不知道智商为何物。


人类脑容量主要取决于大脑相关基因,还有外在因素,例如孕育期间的食物来源。而基因的变异是随机,没有方向的,

在演化的过程中种群个体的脑容量增大、脑容量不变、脑容量减小是同时存在的,脑容量增大的真实原因是自然选择偏向于更大的脑容量。



巨大的脑容量是一种负担

别看人类的

脑容量虽然只占据人类体重的2%,却消耗人体的总能量高达20%,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如果单纯地增大脑容量并不利于生存,特别是在能量匮乏的年代。

生存是生物的根本,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侏罗纪时代,对于恐龙来说,遍地是食物,生存不是问题,即使有一些恐龙出现了脑容量增大的基因变异,它们无非就是多吃点食物来抵抗大脑的消耗,而即使有一些恐龙脑容量减小或者不变也不会影响它的生存,所以在满足了生存所需的情况下,更大脑的容量并不会凸显其个体生存优势,也就没有自然选择优势。


就如同人类单眼皮或双眼皮、大眼睛或小眼睛的基因性状,并不是决定生存的关键,所以人类并没有演化出全部单眼皮或者全部双眼皮。

我们都知道人类起源于东非是由于板块移动出现裂缝,东部森林隆起,气候变化,演变成了树稀草原。猿类被迫下地生活,经常成为大型食肉动物的食物。


不利于生存的进化为何会出现在人类身上

从类人猿的化石来看,下地双足行走早于脑容量增大,可见当时最先面临的问题是树上栖息地减少,同时植物的减少也导致了人类可以获取的植物能量来源的减少。整个东非草原不仅仅是猿类,由于能量生产者的减少,所有物种的数量都在减少,大量动物死亡,食物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迫于生计,幸存的类人猿在找不到可食用植物时,开始以动物腐食为生,这是下地的类人猿摄取营养的第一次转变。

当然尸体不常有,而且竞争也激烈。论凶狠、锋利的牙齿和爪子或者速度体型,类人猿都没有机会,搞不好还会变成其他野兽的食物。


在这种谁来了都能欺负两下、武力在同等体型物种中垫底的生存环境下,反而是

更好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可以利用石器来放大自身能力,更好社交技能的个体,更容易通过组织人员,以数量取胜来获取能量来源,

而这些能力都来源于大脑。


双足直立行走的特性,也具备了支撑其他生物结构不允许的更大的脑容量的基础。


简单来说,如果更大的脑容量会消耗更多的能量,那么不增大脑容量的变“聪明”的话,连能量来源都没有,所以更大的脑容量在这种情况下更适合生存。

大脑的发展

因为更大的脑容量大概率会比其他个体“聪明”,拥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所以更容易被自然选择所青睐。

随着大脑的增强,人类能力也越来越强,人类猎杀动物越来越容易,蛋白质来源越来越多,越有利于脑部进化,形成正反馈,这也是脑容量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于是人类就在困境的压力下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可见乱世才能出枭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