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5. 什么是论文投稿过程中的 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有哪几种 表现?

如题所述

论文查重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发表过程中出现的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抄袭:未经授权或未进行适当引用,将他人的观点、理论、研究成果、数据等直接用作自己的原创作品。

    伪造:捏造不存在的数据或实验结果,制造虚假的研究成果;实验图像进行修饰、编辑或拼接,以改变实验结果或达到欺骗目的;故意引用不存在的文献或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以增强自己的研究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等。

    重复发表:将同一份研究成果或文章以不同的方式多次发表或提交,而未进行充分的说明和引用,违反了学术期刊对原创性和重复发表的要求。

    一稿多投:指将同一篇研究论文同时投稿给多个学术期刊,而未经过充分修改或进行明确说明。一稿多投的行为不仅可能导致研究成果重复发表,也会导致学术期刊面临不必要的工作量,增加对同样研究成果的评审和审查负担。

    不当署名:指在研究成果或学术论文中,将非实际贡献者列为作者或者未将实际贡献者列为作者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学术诚信的原则,也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篡改文献和数据:主要是不愿意去核对数据和文献,而自己的论文可能又特别需要这样一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果只好对边缘有数据进行为我所用地篡改,或对文献的观点进行刻意地曲解,或断章取义地引用,以迎合自己研究的需要。

    注释有误或做“伪注”:如前面所说的张冠李戴。

    低水平重复:不愿意去阅读文献,因而不知道学术发展动态,导致自己的研究在重复着前人的研究,甚至重复着同辈学人的研究。

    转引二手文献并且未核对导文献,导致以讹传讹。

    只引证自己的论文,自我吹嘘。

    阅读中文文献却引用外文表达文献,结果弄巧成拙。

    源于外文书刊却译成中文,结果牛头不对马嘴。

    转引外文注释却不注明原出处,让人难以查找原文献,难以辨认其真伪。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信息,建议咨询相关学者或查阅学术道德规范文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6

主要有剽窃、伪造、篡改,具体表现如下:

    观点剽窃:指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他人观点,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称为观点剽窃。表现如下:不改变其本意地转述他人的论点、观点、结论等后不加引注地使用;对他人的论点、观点、结论等删减部分内容后、拆分或重组后不加引注地使用。

    数据剽窃:指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数据,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称为数据剽窃。表现如下: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数据进行添加、删减、修改后不加引注地使用。

    图片和音视频剽窃:指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片和音视频,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称为图片和音视频剽窃。表现如下: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片增强/弱化部分内容后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

    研究(实验)方法剽窃:指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他人具有独创性的研究(实验)方法,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称为研究(实验)方法剽窃。表现如下:修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具有独创性的研究(实验)方法的一些非核心元素后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

    文字表述剽窃:指不加引注地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具有完整语义的文字表述,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称为文字表述剽窃。表现如下:成段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虽然进行了引注,但对所使用文字不加引号,或者不改变字体,或者不使用特定的排列方式显示;多处使用某一已发表文献的文字表述,却只在其中一处或几处进行引注。

    伪造:表现如下:编造不以实际调查或实验取得的数据、图片等;伪造无法通过重复实验而再次取得的样品等;编造能为论文提供支撑的资料、注释、参考文献;编造审稿人信息、审稿人意见等。

    篡改:表现如下:使用经过擅自修改、挑选、删减、增加的原始调差记录、实验数据等,使原始调查记录、实验数据等的本意发生改变;拼接不同图片从而构造不真实的图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