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是一年级七班的小红吗?”符号用的对不对?

如题所述

符号用的对。

“你是一年级七班的小红吗”是一句疑问句,疑问句后加问号,问号是语气语调的辅助符号工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结尾。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问号一般情况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有反问、设问等用法。

扩展资料

一般用法

1、例:“真的吗?”“真的。”“对不对?”“对!”。(特指问)/ 为什么不能去呢?(反问)/ 把笔借给我,好吗?(商量)/ 你怎么不说了呢?(询问)/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设问)/ 我?(独词问)/ 我们是坐车去,还是走路去?(选择问)

释:凡是表疑问的句子,不论是询问,还是责问、反问、选择问、商量、设问或不需要回答而语气是疑问的句子,末尾都用问号。

2、国家主席可以被活活整死,连在骨灰盒上署真名的权利都被剥夺;堂堂元帅在集会中竟遭无知学生的辱骂和问罪;……这哪还有什么尊重可言?

释:反问句末尾一般用问号,但反问句语气很重,感情强烈,末尾可用叹号;语气缓和,可看作陈述句,末尾可用句号。

3、例:主持这个项目的是你还是我?

释:选择问句中,选择项较短,选择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只在句末用问号。

4、例:我们是要命呢?还是要现大洋?

释:选择问句中,有时为了加强语气,也可以在每个分句的末尾用问号。

注:这种用法在考试中很少考。

5、他叫什么名字?

注:这为一般疑问句。

6、例:中国现今文坛(?)的状况,实在不佳……

释:对句子里某一词语有疑问,用问号表示。

注:这种用法用得不多。(如果有这种句子出现,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没这个词(作者生造词),另外一种是有这个词但是读者或编者不知道,也可以打问号,如例中的“文坛”)

7、例:曹邺(816—?),桂州人。

释:对生年、卒年不详或有疑问的,用问号表示。

8、释:疑问句构成的文章标题或小标题后面用问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问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8

“你是一年级七班的小红吗?”的符号是正确的。

使用双引号用时,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要注意。 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点号放在引号里边。

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引文没有独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点号(问号、叹号可保留),整个句子该停顿处则停顿,该用何点号则用何点号。

引号是一种很重要的标点符号,它包括起引号(用“表示)和引回号(用”表示)两部分。

写作文时一行字的最后一格是冒号和左引号(用“表示)时,不可以拿到下一行开头。

扩展资料:

引号应用示例

引号最基本的用法是引用。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1、直接引用是把人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分三种情形。例如:

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先喂饱你!”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

2、间接引用是把某人的原话非正式地、不完整地、随语意拈来放在自己的话中的引用。这类引述如果不作明白交代,就很难发现它是引用。例如:

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3、引号里面又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

我听见韩麦尔对我说:“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毛病。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说!……’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

4、引号除了引用外,还具有强调的作用,例如: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5、另外,引号还有反语的效果,用来表示讽刺和嘲笑。例如:

他们(指友邦人士)维持他们“秩序”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引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01
不对,应该是
“请问,你是一年级七班的小红吗?”
“请问”也是说出来的话,要放进双引号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3
我不是一年级七班的小红,我是二年级六班的王羽墨
第4个回答  2018-12-01
我认为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