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军“黄蜂”号,1942年9月25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以南被美军自己人打沉?

如题所述

是被日本潜艇击中后无法挽回了,才被自己驱逐舰击沉,防止落入日本手里。

根据日方记录,伊-19于11时45分在900米距离上以3秒间隔齐射6枚九五式氧气鱼雷,即著名的九三式鱼雷的潜用版,直径533毫米,装药量400公斤,航速45~49节。900米的距离对于九五式鱼雷而言最多也就40秒即可命中目标,更何况由6枚鱼雷构成的扇面,“黄蜂”号没有任何规避的机会。果不其然,就在木梨收起潜望镜下令深潜规避后没过多久,连续的爆炸声就在不远处响起,强烈的冲击波让潜艇剧烈震动,以至于让人怀疑已经遭到美军的深弹攻击,可是木梨心里明白,那是潜艇鱼雷撕裂美军航母舰壳的声音,他这个昔日的差等生已经完成了完美的逆袭!

  长雷连环击

  根据美方记录,“黄蜂”号在14时45分被3枚鱼雷接连击中舰体右舷前部,中雷位置靠近航空汽油库和弹药库,与此同时在机库内正在进行飞机加油和挂弹作业。1吨多高爆炸药的威力不仅严重破坏了舰体结构,还引发了猛烈的火灾和连锁爆炸,顿时将这艘航母置于死亡边缘。鱼雷爆炸破坏了舰体前部的消防系统,以至于损管人员无法控制火势。火焰引燃了油料,引爆了弹药,重油和汽油从鱼雷造成的破洞中泄露并被点燃,在军舰右舷外形成一片火海,舰体迅速右倾10到15度。

  

  ■ “黄蜂”号被鱼雷击中后的现场照片,从附近的美军舰艇上拍摄,鱼雷爆炸引发了大火,大团的烟雾升腾到空中。

  在中雷后,“黄蜂”号的动力系统尚能运转,舰桥也在短时间内与轮机舱、损管中心和舵机舱保持联系。谢尔曼舰长努力操控军舰,并通过转移燃油等方法平衡舰体倾斜,然而火灾的蔓延使得形势变得无可挽救,从破裂的油库中挥发的汽油极大助长了火势,在中雷后24分钟内至少发生了三次大爆炸,舰内通讯中断,越来越多的舱室被火焰吞噬。为了避免更多的伤亡,谢尔曼舰长在15时20分下令弃舰,撤退行动持续了约40分钟,舰长本人在16时最后离舰。“黄蜂”号的残躯又继续漂浮了数小时,从舰体内部传来断断续续的爆炸声。驱逐舰“兰斯多恩”号奉命向“黄蜂”号发射了5枚鱼雷,直到晚间21时这艘航母才最终沉没。全舰约2500名舰员中有193人阵亡,366人受伤,该舰当时在空中的26架飞机中除1架外均在“大黄蜂”号上降落,有45架飞机随舰沉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0
米帝这么干也是迫不得已~~
1942年9月15日,黄蜂号与大黄蜂号的舰队在瓜岛东南巡逻。当日中午,黄蜂号的机队完成例行侦察,并降落补油。2时44分,瞭望台突然发出鱼雷警报,三支鱼雷正高速冲向右舷。实际上日军的伊-19号潜艇共发射了六枚鱼雷。黄蜂号即时加速向右闪避,然而三支鱼雷仍直接命中舰侧,并引爆了舰上油库,舰体随即起火。
由于美军通讯不佳,而“大黄蜂”号又刚好阻碍了视角,其它舰只无从得知“黄蜂”号有什么异样,只看到黄蜂号浓烟密布、渐渐失速倾侧、水兵忙于将起火的飞机抛入海中。由于火势猛烈,而黄蜂号的防御脆弱,令舰身承受极大冲击。3时20分,舰长下令弃船。4时正,舰员全体撤离。稍后舰体又先后有四次爆炸,美军下令兰斯当号发射鱼雷击沉黄蜂号。讽刺的是,由于美军的Mark-15鱼雷的技术缺陷,首次发射的两枚鱼雷并未引爆,兰斯当号的鱼雷兵索性将鱼雷由磁性引爆改为接触引爆,将舰上最后三支鱼雷射往黄蜂号。然而,黄蜂号直到当晚9时才完全沉没。日军的这次袭击共造成美军黄蜂号航母上193人阵亡,367人受伤。
第2个回答  2019-11-10
“黄蜂”号,1942年9月25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以南海域遭到日本伊-19号潜艇攻击。
“黄蜂”号美军航空母舰被击沉(1942年9月)
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期间,美方为了向岛上增援,曾于1942年9月14日,从圣埃斯皮里图岛派出一支护航运输队。其中的运输队由6艘运输船组成,搭载海军陆战队1个团,以若干艘巡洋舰和驱逐舰担任护航。另派两个航母特混大队,为其进行远程支援。为使增援部队在登上岸滩之前不被日军发现,美军这次出航的计划航线向东偏离开常用航线,并派飞机侦察日方动向。据侦察机报告,在西北海域发现日航空母舰和战列舰,并出现“东京快车”(指日军前送兵员的驱逐舰部队)。15日中午,1架日侦察机飞临美护航运输队上空,美海上指挥官特纳认为,如果继续前进,必遭日机袭击,决定暂时退避。为护航运输队担任远程支援的两个航母特混大队(一个由“黄蜂”号航空母舰和4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编成,另一个由“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和3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编成),皆距护航运输队约100海里,在圣克里斯托巴尔岛东南海域活动。
日侦察机发现美海上部队出动后,其先遣部队(潜艇部队)指挥官立即调动潜艇进行堵截。其中的“伊-17”、“伊-15”、“伊-19”、“伊-26”、“伊-21”和“伊-24”号诸潜艇,在圣克里斯托巴尔岛东南海域按西南东北方向依次布成一道警戒线。15日9时50分,“伊-19”号在南纬12度15分、东经146度15分(圣克里斯托巴尔岛东南约140海里处)听到螺旋桨声,便向其接近。10时50分,在1.5万米距离上发现航空母舰、巡洋舰各1艘以及驱逐舰数艘。11时45分,在南纬12度25分、东经164度25分处,从900米距离对其中最大的目标齐射6条鱼雷。被它攻击的目标是美航空母舰“黄蜂”号。当瞭望哨报告右前方发现鱼雷航迹,航空母舰舰长下令右满舵时,鱼雷已到眼前。两条鱼雷击中它的右舷前部,第3条击中右舷舰桥前约50英尺处,第4条鱼雷从“黄蜂”号警戒舰只“兰斯当”号驱逐舰的舰底下面穿过。“黄蜂”号被击中3条鱼雷后沉没。这时,“大黄蜂”号航母特混大队在其东北约5海里水域航进。“伊-19”号发射的第5条鱼雷恰好击中了该大队中的“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第6条鱼雷击中了在“北卡罗来纳”号后面跟进的“奥布赖恩”号驱逐舰。据美国海军历史学家莫里森在其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海军战史》第5卷中记载,击中“北卡罗来纳”号和“奥布赖恩”号的鱼雷是“伊-15”号潜艇发射的,他认为“伊-19”号射出的鱼雷不可能击中远在数海里之外的军舰。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编纂的《战史从书》第83卷否定了这种说法,因日潜艇当时所使用的95式氧气鱼雷以中速(45节)可航行1.5万米,而“伊-19”号的6条鱼雷皆是以中速射击的,“伊-15”号根本没有发射鱼雷。
“北卡罗来纳”号在左舷出现3.2英尺长、1.8英尺宽的破口,大量进水,产生5.5度横倾,不久恢复了平衡,在两艘驱逐舰护送下驶往汤加塔布岛。舰首被击毁的“奥布赖恩”号,靠自身力量返回圣埃斯皮里图岛。
在此期间,美载运海军陆战第7团的护航运输队,暂时退至南方水域,以待出现有利战机时再向隆格锚地(瓜达尔卡纳尔岛)开进。至16日,天气转阴,能见度降低,不易被日潜艇发现,护航运输队掉头北上,18日黎明抵达隆格锚地。载运的4000名海军陆战队立即下船,所载的武器装备、给养、燃料等也于12小时内卸载完毕。卸载时,2艘美驱逐舰在日军占领的海岸处巡逻,并不断地进行炮击。黄昏后,美护航运输队起锚,向圣埃斯皮里图岛和努美阿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