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基本含义

如题所述

法的基本含义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令等的总称。

法的本义是法律、法令,它的含义古今变化不大,在古代有时特指刑法,后来由“法律”义引申出标准、方法等意思。《说文解字》中把“法”解释为“平之如水”,“触不直者去之”。“平之如水”是形容法律像水面那样平整,把一碗水端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现代汉语的“法”多指为了管理国家,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一切规范的总称。

古代“法”写作“灋”,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字形由“氵(水)”、“廌(zhì)”、“去”三部分组成,其中的“廌”是独角兽獬豸,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执法者。獬豸用头上的角去触及犯罪的人,把罪犯识别出来。后来这个“廌”字被省略了,但是独角兽的形象被古代执法者用青铜、铸铁、石头和布帛等材料作为载体,保存下来,以发扬光大它公正执法的精神。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又引申出办法、方法(例如:做法、用法等。);仿效(例如:效法。);佛教的教义,僧道等画符念咒的手段(例如:现身说法、佛法、斗法、法术等。);以及电容法定计量单位法拉的简称。

法的成语

1、无法无天:目无法纪,不顾天理,形容毫无顾忌地做坏事。《红楼梦》第五十六回中写道:“殊不知在家里无法无天……想不到的事偏会行。”

2、约法三章:商量制定了三条法律条款。指制定法律或法规,与人民相约遵守。也泛指共同订立了几条必须遵守的规章或条款。

3、奉公守法:指奉行公事,遵守法令。出自朱熹《辞免江东提刑奏状二》:“若复奉公守法,则恐如前所为,或至重伤朝廷事体;若但观势徇私,又恐下负夙心,上孤陛下眷知任使之意,进退维谷,无地自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