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论哲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1
在十七世纪的英国,经验论哲学应运而生,它的孕育源自宽松的宗教环境、繁荣的资本主义以及实验科学的蓬勃发展。这个时代的哲学舞台上,经验论与唯理论之间的碰撞尤为显著。早期的唯物主义与笛卡尔的唯理论形成了鲜明对比,而经验论在其发展中,虽然强调感性经验的基石,却也暴露出了片面性和内在矛盾,最终走向了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深渊。

首当其冲的,是弗朗西斯·培根,他以科学归纳法为武器,坚信经验是认知的起点,通过归纳揭示自然规律。他的“四假象”理论,旨在清除知识中的偏见,将知识的源泉指向自然。培根的哲学虽然朴素地体现了唯物主义精神,但尚未完全解决经验论的内在冲突。

接下来是托马斯·霍布斯,他的哲学主张因果推理,以实际利益为导向,将哲学划分为自然哲学和公民哲学。霍布斯强调机械论和功能主义,区分实体(物体)与偶性(属性),他坚信偶性并不构成实体的本质。他的世界观尤其关注物体的机械运动和现实功能,如其名著《利维坦》中,社会契约论与国家权力的定义,都体现了他对现实利益的深刻洞察。

洛克则对霍布斯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他否定了天赋观念,主张道德原则源于经验,将观念划分为简单和复杂,区分实体与关系,并强调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区别。洛克的立场在于,他试图在唯物主义和经验论之间找到平衡,但同时也在形而上学的领域中留下了疑问。

笛卡尔的影响尤其显著,他的唯物唯心矛盾以及对实体存在性的质疑,引发了哲学界深刻的思考。洛克和贝克莱对实体本质的讨论,展现了唯名论与实在本质之间的对立。洛克认为实体观念源于思维习惯,而贝克莱则质疑物质实体,主张事物只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即被感知。

休谟的怀疑论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体和知识基础的质疑。他区分了印象和观念,强调知识的主观性,以及因果关系的主观联想。休谟的哲学批判了理性神学,提出宗教信仰应基于个人情感和良知,同时揭示了经验论在探索形而上学领域的局限。

尽管经验论在发现自然规律上曾抱有希望,但它在预设形而上学时显得不够纯粹,若过于严格,可能会陷入心理学的领域,而非哲学的深度探讨。邓晓芒和赵林在《西方哲学史》中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知识论的边界与哲学的本质。

总结来说,经验论哲学从十七世纪的英国发源,历经诸多哲学家的探索与批判,其发展轨迹既展示了人类对知识追求的历程,也揭示了哲学理论的内在矛盾和局限。在理解这个哲学流派的同时,我们也在探寻真理与经验之间的微妙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