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首七言律诗加简析

简析要少

《行经华阴》
作者:崔颢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评析】:
��这首诗是写行旅华阴时所见的景物,抒发吊古感今的情感。诗的前六句全为写
景。首联写远景,起句不凡,以华山之高峻和三峰的高矗天际,压倒京都之豪富,暗
寓出世高于追名逐利,颔联写晴雨时的景色,这是写近景。颈联写想象中的幻景,描
述华阴地势的险要和汉�的形胜。即景生感,隐含倦于风尘退隐山林之意。尾联反
诘,借向旁人劝喻,说明凡争名夺利的人,就不得安心息影学长生之术。隐约曲折,
潇洒自如,风流蕴藉。
��全诗打破了律诗的起承转合的格式,别具神韵。诗境雄浑壮阔,寓意深刻。

《望蓟门》
作者: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评析】:
��诗是吊古感今的。开首两句说北望蓟门,触目惊心。起句突兀,暗用典故,说燕
自郭隗、乐毅等士去后,即被秦所灭,故客心暗惊。又汉高祖曾身击臧荼,故曰“汉
将营”。因而清人方东树说:“岂是时范阳已有萌芽耶?”(《昭昧詹言》卷十六)
怀疑这是对安禄山的叛乱有所预感。颔联、颈联写景雄丽。全诗扣紧一个“望”字,
以“烽火”承“危旌”,以“雪山”承“积雪”。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
感,格调高昂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为尾联抒发从
戎之志做好铺垫,使人读了慷慨非常。
=============================
《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作者: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评析】:
��这是平常的投赠诗,内容仍属于怀古。诗中并无所谓寄托和感慨的。但诗切时切
地切人,却十分到家。重阳为登高之时,望仙台为登高之地,登高之俗又与神仙传说
有关,刘明府为投赠对象。全诗围绕时、地、人三点展开、“一气转合,就题有
法。”首句直接写望仙台,颔联是写台前形势,北望三晋,东扼二陵。颈联写望仙台
为河上翁而筑,因而以仙人关令尹做陪。末联以陶渊明比刘明府。全诗意在说明登高
畅饮,不必远求神仙,就近寻刘明府即可。诗的意境开阔,结构严谨。

=============================
《送魏万之京》
作者:李颀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魏万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年
间,因慕李白,南下吴越寻访,行程三千余里,为李白所赏识。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
的诗人,然而两人却是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故诗的结句含有对后辈叮嘱勉励的意
思。
��诗开首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
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风度,嘱
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
��全诗善于炼句,为后人所称道,且叙事、写景、抒情交织,由景生情,引人共
鸣。但诗中有“朝、夜、曙、晚”四字重用,却是一疵。胡应麟说:“惟其诗工,故
读之不觉,然一经点勘,即为白璧之瑕,初学首所当戒。”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评析】:
��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
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
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
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
痛。
��此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
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
深远。但李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诗的宏伟。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作者:高适
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评析】:
��这首诗是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寓有劝慰鼓励之意。一诗同赠两人,在内容上注
意到铢两悉称,实在不容易。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
枯。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典故,来
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衡山有回雁峰,
鸿雁都飞不过衡山,足见也是人迹罕至之僻地;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颈联上句写长
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
少府。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最后两句,是劝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
不久即可召还。不悲观,也不消极。

=============================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作者: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评析】:
��这是以咏“早朝”为题的唱和诗,内容只尽力铺设早朝的庄严隆重而已,无甚价
值。诗围绕“早朝”两字作文章;“曙光”、“晓钟”、“星初落”、“露未干”都
切“早”字;而“金阙”、“玉阶”、“仙仗”、“千官”、“旌旗”,皆切“朝”
字。末联点出酬和之意,推崇对方。表示谦卑,都恰到好处。

=============================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作者: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评析】:
��这首诗与岑参所写同题,全是描写朝拜庄严华贵的唱和诗。内容也无甚足取。但
全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层次,描绘了大明宫早朝的氛围与皇帝的威
仪。这首和诗不和韵,只和其意。用语堂皇,造句伟丽,格调和谐。
��附:贾至的《早朝大明宫》原诗:“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
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里,
朝朝染翰侍君王。”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作者: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评析】:
��这是应对皇帝诗作的诗。这种诗一般以颂扬居多,内容上价值不高。诗的题意在
于为天子春游回护,因此,开头虽写道中景物,仪卫丰盛,春色醉人,结句却掩盖玩
春之实,而颂扬他披泽于世之虚。蘅塘退士编选这首诗,有否让当时应试书生揣摹借
鉴的目的,尚不可知。但这首诗的写作技巧,还是很好的。

=============================
《积雨辋川庄作》
作者: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评析】:
��诗意在描写积雨后辋川庄的景物,叙述隐退后闲适生活。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
人山上静观所见: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炊烟缓升;农家早炊,饷田野食,怡然自乐
的农村生活。颔联写自然景色:广漠平畴,白鹭飞行,深山密林,黄鹂和唱,积雨后
的辋川,画意盎然。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食露葵,避
尘世的幽居生活。末联连用两典:一是《庄子·寓言》载的阳子居学道归来后客人不
再让座,却与之争座。说明诗人与村夫野老打成一片了。二是《列子·皇帝篇》载:
海上有人与鸥鸟亲近,互不猜疑每日有百来只与他相游。一天,他父亲要他把海鸥抓
回家去,他再到海边时,鸥鸟都在天上飞舞、不肯停下。说明心术不正,就破坏了他
与鸥鸟的关系。两典正反结合,抒写了诗人淡泊的心志。
��这首诗唐人李肇《国史补》说王维:“维有诗名,然好取人文章佳句……漠漠水
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李嘉佑诗也。”据传李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
句,但李集中无此。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篇》说:“摩诘盛唐,嘉佑中唐,安得前
人预偷来者?此正嘉佑用摩诘诗。”李与王同时而稍晚,谁袭谁诗,难以说清。宋人
叶梦得《石林诗话》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
为嘉佑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之,精彩数倍。“王维诗中
的意境,显然要比嘉佑的来得开阔,深邃,色彩更为明朗。

=============================
《赠郭给事》
作者:王维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评析】:
��这也是一首唱和诗,郭给事有诗给王维,所以王维就酬和。此类应酬性的诗,总
是称赞对方,感慨自身的,这首诗即意在称道郭给事。首联写郭给事的显达。第一句
写皇恩普照;第二句写他桃李满天下,门生显达。颔联写郭给事奉职贤劳,居官清廉
闲静,所以吏人稀少,讼事无多,时世清平。颈联直接写郭给事本人,早晨盛装朝
拜、傍晚捧诏下达,不辞辛劳。尾联感慨自己老病,无法相从,表达了诗人的出世思
想。

=============================
《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评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
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
“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
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
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
《客至》
作者: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余杯。

【评析】:
��这首诗是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全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诗人诚朴恬
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诗好在自大然浑成,一线相接,如话家常。

=============================
《野望》
作者: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评析】:
��这首诗虽是写郊游野望的感触,忧家忧国,伤己伤民的感情,迸溢于字里行间。
��诗的首联写从高低两处望见的景色。颔联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飘散和自我
孤身浪迹天涯。颈联继续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末联以出效极目,点明主
题“野望”,以人事萧条总结中间两联。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淳朴。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评析】: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延续七年多的安史
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
人所共有的。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
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
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宿府》
作者: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评析】:
��这首诗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名抒
情。首联写独宿江城,环境清寒;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颈联写战乱未息,处
世艰难;末联写漂泊十年,如今暂且栖安。全诗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
怀才不遇的心绪。

=============================
《阁夜》
作者: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评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
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
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
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
《咏怀古迹·其一》
作者: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评析】:
��这五首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诗。作者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先
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
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开首咏怀的是庾信,这是因为诗人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
至,极为倾倒。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当时
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写安史之乱起,漂泊入蜀居无定处。颔联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
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
信。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全诗写景写
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
《咏怀古迹·其二》
作者: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评析】:
��这是推崇宋玉的诗。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后半则为其身后索寞鸣不
平。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诗中的
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
所抒发出来的感慨。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全诗
铸词溶典,精警切实。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
悼也。”这种说法自有见地。

=============================
《咏怀古迹·其三》
作者: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参考资料:http://www.cnread.net/cnread1/gdwx/h/hengtangtuishi/tssb/006.htm#16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2-01
1\\\\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

(《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溪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

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瘐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觉得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2\\\\\\哭李商隐(其二)

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这是一首情辞并茂的悼友诗。

李商隐是一代才人。崔珏说他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便写出了对世情的不平。有“襟抱”且终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坚,而以“未曾开”收句,便表现了对世事的鞭辟和对才人的叹惜。首联貌似平淡,实则包含数层跌宕,高度概括了李商隐坎坷世途、怀才不遇的一生。

中间两联,承首联而写“哭”。李商隐有《流莺》诗:“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以伤春苦啼的流莺,因花落而无枝可栖,自喻政治上的失意。崔诗“鸟啼花落人何在”,则用“鸟啼花落”烘托成一幅伤感色调的虚景,唤起人们对李商隐身世的联想,以虚托实,使“哭”出来的“人何在”三个字更实在,更有劲,悲悼的意味更浓。

第四句以“桐枯凤死”暗喻李商隐的去世。《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足见其高贵。这鹓雏即是凤一类的鸟。李商隐在科第失意时,曾把排抑他的人比作嗜食腐鼠的鸱鸟,而自喻为鹓雏(《安定城楼》:“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当时凤在,就无桐可栖,无竹可食。如今竹死,桐枯,凤亡,就更令人悲怆了。此句用字平易、精审,可谓一哭三叹也。

“良马足因无主踠”,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这是喻示造成李商隐悲剧的根本原因,要归之于压制人材的黑暗的政治现实。一般人都为此深感悲愤,何况作为李商隐的旧交和知音呢?“旧交心为绝弦哀”,明哭一声,哀得恸切。春秋时,俞伯牙鼓琴,只有钟子期闻琴音而知雅意,子期死后,伯牙因痛失知音而绝弦罢弹。作者借此故事,十分贴切地表达了对亡友真挚的情谊和沉痛的哀思。

尾联作者独运匠心,采用了“欲进故退”的手法,荡开笔触,不说自己的悲哀,却用劝慰的语气说:“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莫要悲叹九泉之下见不到日月星三光吧,现在您的逝去,就是送入冥间的一颗光芒四射的“文星”啊!这是安慰亡友吗?这是诗人自慰吗?其实都不是。李商隐潦倒一生,郁郁而逝,人世既不达,冥间安可期?因此说,这只不过是作者极度悲痛的别一种表达方式,是“反进一层”之法。

撼动人心的悲恸,是对着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这首诗就是紧紧抓住了这一点,把誉才、惜才和哭才结合起来写,由誉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愤。誉得愈高,惜得愈深,哭得愈痛,感情的抒发就愈加浓烈,对黑暗现实的控诉愈有力,诗篇感染力就愈强。互为依存,层层相生,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第2个回答  2007-01-31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注释: 这首诗,反映了兵士们共同的愿望:在一个英勇机智的将军领导下,保卫祖国,不让敌人侵入国境。诗人今昔对比地说,明月啊,你曾照过秦汉时代的边关,那是胜利的边关;今天明月依旧,可边关战争一直不断,使得征人远戎万里,不能回家。如果有李广那样的名将率兵守关,决不会让敌人越过阴山来侵扰!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一群采莲的少女,她们的裙子绿得像荷叶一样,红润的脸颊与盛开的荷花相映增美,人荷相杂使人难以分清,歌声由池中传来,才知道她们穿行在荷花丛中采莲呢!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解说]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无题一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这是一首写离别相思之情的诗。因为相见的机会难得,分别时更觉难分难舍,尤其在这暮春时节遭逢难堪的离别。虽然别后相距遥远,但我们的感情将永远不渝。它就像春蚕直到把丝吐尽才肯死去,像燃烧着的蜡烛,直到把自己烧成灰烬热泪才会流干。清晨照镜但见愁白了双鬓,月夜吟诗倍感清冷伤情。你的住处那么遥远,我对你的思念只有请青鸟飞去代为殷勤探望了。

无题二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注释:这是作者表达爱情的无题诗的前四句。诗人追述说:昨晚在清风徐徐、繁星满天的夜幕中,我们在画楼西边、桂堂东面难得地会见了,可匆匆分手后我就再见不到你了。只恨我身上没有长上两只彩凤的翅膀,不能飞到你的身边。不过,我们俩的心像灵异的犀角一样,息息相通。从而表达了对意中人的一往情深。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这首诗抒写了久别回乡的感怀。诗人从小离开家乡,五十年后才回来,虽然家乡口音没有改变,但须发却已稀疏变白。晚辈们见了都不认识,笑着问:“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这首诗构思奇巧,通过柳来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袅娜多姿,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你可知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锋利如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鹤楼。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使: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4.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5.朝雨:早晨下的雨。
6.浥(y):湿。
7.客舍:旅店。
8.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这是一首即物兴感的咏史诗。一支深埋在泥沙里的断戟,虽然历时久远,但并未完全锈蚀。我把它拣起来磨洗干净,还能认出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物。如果不是东风帮助周瑜获得火烧曹军的胜利,恐怕吴国的国色大乔、小乔就要被幽禁在曹操的铜雀台上了。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这是一首描写深秋山中景色的诗,画面鲜明优美:顺着曲折的小路上得山来,在那白云升起的地方,住有人家。停车留恋不行,是因为爱赏夕阳映照下的枫林,经霜后的枫叶红得比二月的春花还鲜艳。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他在诗歌中热烈歌唱进步的社会理想,表示了对黑暗统治势力的极大轻蔑;他善于以豪迈的笔墨描绘祖国壮丽山河,写了许多想象丰富、气势奔放的优秀诗篇。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李白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诗仙”,是人们对他的美称。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
5.出:突出。
6.日边:天边。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这首边塞诗,描写了将士生活的一个场面:军中正在开怀畅饮,忽然马背上奏起了出征的琵琶声。将士在微醉兴奋中,发出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壮语。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第3个回答  2007-01-31
这些是律诗吗!!!!!又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