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对泡茶与茶具的讲究?是不是有专用的,或者说通常都是这样。像铁观音要用紫砂壶。

还有一些要用玻璃壶,茶杯也是。什么什么茶也要配什么不同的杯。就类似于红酒一样高角杯,底角杯都有不同意义。有谁知道多说点谢谢了!

  茶具是如何分类的

  瓷茶具

  瓷器以瓷土(中外学者称之为“高岭土Karlin”)为胎料,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比陶土的含铁量低。烧成温度比陶土高,大约为1200℃左右。胎体坚固致密,表面光洁,薄者可呈半透明状,断面不吸水,敲击时有清脆的金属声音。

  瓷茶具的品种很多,主要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所产茶具有壶、杯、托、盅、碗、盏、匙等。

  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以陶土为材料,含铁量高,被称作“泥中泥,岩中岩”。质性特殊的紫砂陶土,质地细腻,且颜色鲜艳,紫砂泥主要有紫泥、绿泥和红泥3种,由于泥料的配比不同,还可以得到朱砂紫、栗色、海棠红等,故而紫砂泥也称“五色土”。紫砂器成陶火温在1000~1200°,质地致密,既不渗漏,表面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能吸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缓慢不致烫手,即使冷热骤变,也不致破裂;用紫砂壶泡茶,香味醇和保温性好无熟汤味,能保茶真髓,一般认为用来泡台湾的乌龙茶,铁观音等半发酵茶最能展现茶味特色。

  金属茶具

  金属茶具是用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的茶具,属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自秦汉至六朝,茶叶作为饮料已渐成风尚,茶具也逐渐从与其他饮具共享中分离出来。大约到南北朝时,我国出现了包括饮茶器皿在内的金属器具。到隋唐时,金属器具的制作达到高峰。但从宋代开始,古人对金属茶具褒贬不一。元代以后,特别是从明代开始,随着茶类的创新,饮茶方法的改变以及陶瓷茶具的兴起,才使金属茶具逐渐消失,尤其是用锡、铁、铅等金属制作的茶具,用它们来煮水泡茶,被认为会使“茶味走样”,以致很少有人使用。明代的张谦德就把金银茶具列为次等,把铜、锡茶具列为下等。常见的金属茶具有金银茶具、锡茶具、铜茶具等。

  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是以竹木或它物雕制,并经涂漆的饮茶用具。所使用的漆采割自天然漆树,对液汁进行炼制并掺进所需色料而制成的。

  漆器茶具质轻且坚,散热缓慢,除有实用价值外,还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常为鉴赏家所收藏,因此,人们多将漆器茶具作为工艺品陈设于客厅、书房,成为居室装点的一部分。

  漆器茶具现在主产于福建福州一带,所生产的漆器茶具绚丽多姿,有茶壶、茶盘等,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嵌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艳如红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后更加艳丽动人。

  竹木茶具

  竹木茶具是指用竹或木制成的茶具,采取车、雕、琢、削、编等工艺,将竹木制成茶具。多制成茶罐、茶则、茶海、茶筛、茶盒、茶则、碗、涤方、茶、具列等。另外还有竹编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精选竹子,经劈、启、揉、匀等多道工序,制成粗细如发的柔软竹丝,经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内胎形状、大小编织嵌合,使之成为整体如一的茶具。这种茶具,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时,泡茶后不易烫手,并富含艺术欣赏价值,往往用作馈赠礼品。主要品种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壶、茶盘等,多为成套制作,主要产于竹木之乡,遍布全国。

  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顾名思义,就是用玻璃制成的茶具。按其加工分类,司分为价廉物美的普通浇铸玻璃茶具和价昂华丽的刻花茶具(俗称水晶玻璃)两种。玻璃茶具大多为杯、盘、瓶、水盂等制品。由于玻璃茶具透明,因此用玻璃茶具冲泡龙井、碧螺春等绿茶,杯中轻雾缥缈,茶芽朵朵、亭亭玉立,或旗枪交错、上下浮沈,赏心悦目别有风趣。

  玉质茶具

  玉质茶具是指用玉石雕制成的饮茶用具。玉质茶具的原料玉石包括真玉(前述的软玉和硬玉)、绿松石、玛瑙、水晶、孔雀石、湖泊、红绿宝石等彩石玉。多制成壶、罐、杯、盏、盅、盖碗等。

  果壳茶具

  果壳茶具是指用果壳制成的茶具,工艺以雕琢为主,使用葫芦、椰子等硬质果壳加工而成。可制成水瓢、贮茶盒等。如陆羽《茶经》就提到用葫芦制成瓢,一直沿用到现在,葫芦水瓢在中国广大农村还时常有见。水瓢主产于北方,椰壳茶具主产于海南。
  我看明代的许次疏在《茶疏》中说:“茶滋于水蕴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连,缺一不可”。茶、水、器、火四者,环环相扣,这和我们谈的如何泡好茶正好相呼应。
  泡茶看似容易,将茶置于壶内,注热水,待片刻,再倒出来,就完成了“泡茶”!表面看来,铁观音茶就如上述的分解动作,就可得好茶汤!然而,静心观茶、识茶,钻研茶的特质,才是泡好茶的第一步!我个人钻研品茗泡茶,在上述文字记载之外,实际泡茶过程中,以及面对不同茶叶和茶器时更仔细分辨,才得好茶汤滋味。
  福建安溪铁观音和台湾木栅铁观音在制茶过程中,所呈现的条索外观,成茶后的烘焙度不同,在茶汤表现上也互见特色,表现在泡法上更见功夫。现分述如后:
  安溪铁观音:
  安溪茶在制茶过程中,其条索不似台湾木栅铁观音经过“团揉”,茶叶外观,叶叶分明,又由于安溪制铁观音亦将轻度焙火,到了香港茶庄或外销品会利用焙茶改变铁观音的茶叶韵味。因此若想泡出安溪铁观音的花香,或泡出铁观音的“官韵”,也得考虑焙火程度。
  表现茶香特质,宜用烧结温度较高的朱泥壶。壶形外观,宜用扁圆形,不宜选用高统直壶。这是为了让条索状的安溪铁观音茶,可以充分浸润在水汤里,更能平顺释放出铁观音的茶韵和花香!
  为何不用高统壶?我的经验是,倒茶时若无法倒到不漏残留,那么残留在高统壶里的茶水,就会释放出茶单宁,造成下泡茶倒出时,沾惹一身苦涩的困境。
  我想,任何人饮铁观音,可以接受强劲单宁、咖啡因释出的韵味;却很难接受过度浸泡所产生的苦涩!
  扁壶,很容易让条索形的安溪铁观音舒舒服服容身其内,并不会有任何压力或挤迫。有了好的壶型,茶就会愉悦地将全身上下的香气释放出来,也会散尽一身的韵骨!
  以上所说的适用于保有清香的轻焙火铁观音,若遇到中焙火的铁观音,如何才可以避免泡出“焦味”呢?
  选用烧结温度较低的紫砂壶,要是遇到陈年铁观音,那么泡茶时切记要茶入壶装满些,出水时要快,才不会释出焦味!
  用高密度置茶入壶,又用快速出水的品茗手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挤”出焙火内的铁观音韵,就好似单品的意大利浓缩咖啡espresso的感觉:入口极浓,入喉极甘。
  想要泡出浓香的焙火安溪铁观音茶,壶形不拘,却要适量而为之。
  茶量如何?置茶入壶内,以六分满为度,又因茶焙火后较破碎,出水孔之处要注意不要被阻塞,应采取快冲快取,才得真味!
  每一泡茶在壶内的停滞时间不宜过长,连续冲泡四五次就结束。这种品茗法,大抵是内行茶友,一次泡完再连续冲泡四到五次,茶汤放在茶海内,再慢慢倒分送茶友分享,又称为“精华泡”法。
  这是一种“萃取”的精华泡法,特色是一次将茶泡毕,不留下余味。
  想研究茶艺的有心人,可拿起经由萃取泡后的铁观音茶渣仔细端详:要是茶叶本身柔软,不被焙火焙走了样,只剩下一身“枯骨”,那表示烘焙茶师用了心,用了慢火慢“炖”(以慢火焙茶),而非企图用焙火掩盖劣茶,就等于把茶焙焦了,只留下炭味,就非好茶呀!
  两岸开放前,市场出现四两包的内地茶。这种茶包常用劣质茶混淆,并将茶焙到炭化以掩人耳目。品茗者泡来喝只能喝到一壶已经焦焦有炭味的茶水。蕴藏烘焙茶艺术的焙火制茶,原本的立意是为了焙好后能久藏,哪知却成了改造低级茶的元凶。
  香港或东南亚茶庄卖的安溪铁观音,大抵为了运送保存,难以保留原本铁观音的清香而持了焙火的自创风味!
  然而,想泡出焙火里的真味,兼得焙茶后产生特殊的“焙茶口味”,非得用心选茶具、注水量,掌握倒茶时间不可!
  焙火茶若置于瓷瓮,任凭氧化褪去火味后,自然产生果酸味,此时若能拿捏适中,想要减低焙火茶的“利口”缺点,反而可得满口果酸滋润和满口生风的回甘,若泡饮时换上砖胎造的壶器,增加壶身吸取燥味的可能性,就能为茶汤带来柔顺与滑口。
  焙火是为了延长茶的生命,如何分辨焙火功力,并辨别茶叶是好是坏?检验茶底的软或硬。要检验泡茶人是否泡出焙火真味,只要猛闻茶汤,若出现“炭味”久久不去,则属劣品。等到喝尽茶汤后,杯底出现令人口颊生津的果酸味,则是佳品!若木炭烧焦留下的灰烬臭味扑鼻,这才是令人顿失茶趣。
  懂得赏析焙茶口味之人,可借焙味见真章。
  “焙”出真味,也得泡出真味,才知铁观音真味!要泡出真味,首先要放对茶的量。
  木栅铁观音:
  安溪和木栅的铁观音置茶量,明显大不相同。置茶量,实际上就是与泡茶器具大小的一种互动关系。由于木栅铁观音的揉捻造成茶型紧结,置茶时就要想到给她留下舒展空间,才能让她可以尽情散发茶的真香味!
  因此,选壶泡木栅铁观音时,宜宽不宜窄。我的经验是:圆壶优于方形壶,高统壶优于扁形壶;在烧结温度上宜高,同时以吸水性强的泥料为佳,朱泥与紫砂均佳,这类壶保温性佳,壶中茶汤不易降温,所以出水要适中,不宜久浸。又朱泥传导性强,更应掌握倒茶汤时机。切记:第一泡茶汤倒出后,务必将残留壶底的茶汤倒尽,才可免去铁观音茶碱的释出,影响茶汤的甘美滋味,反惹上咬舌钉住牙龈的麻烦!
  对于茶农来说,用公道杯,三克浸三分钟的泡法,最能泡出真实味道。要是现在你喝得好喝,回去用壶泡会更好喝。事实上,此说法值得商榷。台湾木栅铁观音茶的卷曲状,加上慢火焙出来的特质,若没有优良适度的泡茶空间,反而会“压死”汤味,让好茶失去特质,甚至白白浪费了铁观音的“官韵”,换来一口“苦不堪言”!其间用水是关键,只用家中不过滤的自来水,再厉害的茶人也难扭转劣势!
  因此,想要泡好木栅铁观音难度高,不可拿一款通则行诸四海。例如有人说,冲泡铁观音温润泡九十五摄氏度,放置10-20秒即可。这种说法必须弄清楚其选用茶壶的形制为何?用的水是何处取得?又用何种方式烧水?
  我的经验是,用滚水一百摄氏度泡茶最正确,尤以铁观音茶,高温才能释出茶真味!而关键在于必须同时掌握适量茶叶,一般应低于乌龙茶用量,并减低浸泡时间,加快倒出茶汤的时间!
  总之,泡安溪铁观音应注意其焙火程度,随之增减茶量,壶型宜扁,高温烧结佳,可浸泡出“官韵”;而泡木栅铁观音,茶叶用量宜减,选用圆壶宽身,留给叶底发挥空间,而倒茶时间需更快于安溪铁观音所需时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19
这个,我觉得没有具体的要求,根究自己的喜好了解而来。每类茶具他们的特点不同,根据茶的不同,你需要喝出茶的品质来选择茶具。

如:紫砂壶:1提温效果好(在昆明用这个泡等级高的茶叶比较好,因为等级高的茶叶需要高温冲泡最好沸水,而昆明的沸点相对来说是低些的)、2吸味(一些杂味容易被壶吸掉,出来的汤的问道相对来说就比别的茶具出来的问道更美)。当然这工具是不适合泡细嫩茶叶的,容易把茶泡坏

盖碗:1散热快2不吸味(品茶用好,因为茶叶本身附带的任何味道都会冲泡出来,从而可以判断茶的好坏) 这个可以用来泡任何茶,主要是看你泡的时候需要喝出茶的什么品质选择了。

玻璃杯:一般是用来冲泡美观性茶的,不用出汤的。泡出来茶叶和茶水很漂亮的茶,这类茶的水温一定要控制好,不然效果出不来,一般水温都是在75—85度之间的茶。

铁观音特有的茶具:闻香杯--只有泡铁观音的时候才需要

大概就是上面说的这样的。根据自己对茶的要求选择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