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脑出血10个月了,现在可以走路了但右手没有知觉,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再进一步恢复吗?

经过医院治疗一段时间了。以前右腿也不能动,针灸、康复锻炼等后,现在可以走路了。就是右手没有知觉。在此先谢谢好心人了。

脑溢血(脑出血)的预防治疗与康复

 脑溢血(脑出血)(外伤性脑出血除外)大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瘤,脑肿瘤和情绪激动引发。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致残率更高;所以必须早防早治早康复,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预防:   控制血压血脂与血糖,经常检测;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对血管畸形、血管瘤及脑肿瘤尽早手术,消除危害因素;减肥降脂溶栓,延缓动脉硬化;心态平和,生活规律,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少烟酒,多喝水,适当运动,注意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切忌情绪激动。

治疗:  急性期治疗:必须及时送医院救治,止血、吸氧、降压、降颅压、防止脑疝与水肿、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选择手术引流、控制感染、鼻饲等。病情稳定后需查明出血原因,针对病因妥善治疗,消除病因,有利防止复发。

缓解期治疗:血已止,病情稳定,继续上述治疗,精心护理,帮助病人翻身按摩,防止褥疮发生,适当应用活血化瘀,降脂溶栓的药物,促进脑血吸收,清除血肿与血栓,改善脑血循环,修复损伤脑组织,减少脑损伤,降低后遗症。

康复:

 病人出院后需继续康复治疗:一能减少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二能预防复发,消除后患。

 出院后痊愈的患者按上述预防处理,口服阿司匹林二级预防。但绝大多数患者都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必须及时综合康复,争取恢复到最佳状态;千万不可让其自然和锻炼恢复,耽误最佳康复时机,时间一长,损伤部位变性坏死,那就回天无力。

 第一要控制血压血脂与血糖;每晚口服阿司匹林100—150mg二级预防;口服修复神经血管药物食物;同时治疗原发病;

 结合中药活血化瘀,降脂溶栓,疏通血管,清除血肿与血栓,净化血液,延缓动脉硬化,改善脑血循环,修复损伤脑组织,改善症状,减少后遗症;《脑血通口服液》(中医处方药)纯中草药组成;活血化瘀,舒经活络,溶栓醒脑,降血压,降血脂,降低血液粘度,缓解动脉硬化,恢复动脉弹性,改善血液循环,清除血液中的杂质,有效预防脑溢血、脑血栓、脑梗塞发生;解除高血压伴眩晕,舌重,手足麻木、行走不稳等中风先兆症状;对中风后遗症,言语不清、口眼歪斜、口角流涎、手足麻木、半身不遂、偏瘫有很好的治疗康复作用;特别对脑血栓偏瘫(脑梗)效果突出,填补了溶栓时间窗后的溶栓、康复临床治疗空白,大大提高疗效,减少致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针灸:根据病因与后遗症状,合理配穴,促进功能恢复。

    按摩:帮助患者翻身,上肢做伸展运动,下肢做倔曲运动,同时按摩瘫肢肌肉与关节,预防僵硬与萎缩;控制感染,防止褥疮发生。

    药浴:通过表皮吸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康复。

    训练:加强认知、记忆、语言、吞咽、运动功能训练:帮助功能恢复。

    坚定康复信心,控制情绪波动:告知患者,只要坚持康复治疗,一定会好起来,使之心态平和,有利恢复。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规律,起居有常,定时服药,低盐低脂清谈饮食,不抽烟、不喝酒,适当运动与工作,注意休息与睡眠。

    定期检查,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有效预防复发。

 总之,高血压、脑血管病要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早康复,尽最大努力使患者恢复至最佳状态。不要认为高血压脑血管病后遗症无药可医,任其自然恢复,这是医学界最大的失误与悲哀,只要及时综合康复治疗,大部分病人都有可能基本痊愈或生活自理。给社会减少负担,给家庭带回欢乐与笑容。

有需要直接咨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18
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量的多少不同,有的人可以恢复很好,有的人终生生活不能自理。现在要做好护理工作。注意饮食、控制血压、进行锻炼,这是一个高强度的系统工程,一定要同患者共同努力,只要锻炼。就会有效果,只有注意饮食和运动,才会有好的效果。

脑出血护理注意事项?

1.患者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特别是发病2周内,应尽量减少探望,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影响。

2.绝对卧床休息2周,头部可轻轻向左右转动,应避免过度搬动或抬高头部,四肢可在床上进行小幅度翻动,每2小时一次,不必过分紧张。大小便须在床上进行,不可自行下床解便,以防再次出血的意外发生。

3.有些病员会出现烦躁不安、躁动的症状,对这样的病员我们会采取约束带、床档等保护措施,这样可防止病员自行拔除输液管或胃管、坠床等不必要的意外。可能有些家属于心不忍,我们理解家属的心情。一旦病情稳定,不再烦躁后,我们就会立即撤离对躯体的约束,但床档还需时时加护,特别是有气垫床的病人,严防坠床。希望大家能配合。

4.病程中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疼,例如头部胀痛、针刺样痛、剧烈疼痛等,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我们会予以合理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好转,头疼会逐渐消失,因此您不必过度紧张,要学会分散注意力。如在治疗过程中,仍觉得痛得很厉害,不能耐受,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医生能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5.老年病人,心脑血管老化、脆性程度高,季节变化易诱发疾病。长期卧床易肺部感染,痰多不易咳出,药物祛痰,加强翻身、拍背,使痰液松动咳出,减轻肺部感染。无力咳痰者,采取吸痰措施,望能配合。

6.长期卧床,皮肤受压超过2小时,易发生褥疮,应加强翻身。按摩受压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肢体放置功能位,防畸形。

7.饮食:要营养丰富、低脂、清淡软食,如鸡蛋、豆制品等。进食困难者,可头偏向一侧,喂食速度慢,避免交谈,防呛咳、窒息。

8.保持大便通畅,可食用香蕉、蜂蜜,多进水,加强适度翻身,按摩腹部,减少便秘发生。病人数天未解便或排便不畅,可使用缓泄剂,诱导排便。禁忌用力屏气排便,防再次脑出血。

9.恢复期据医嘱摇高床头10~15○,后按耐受及适应程度逐渐摇高床头至半卧位,每天30分钟、1~2小时不等。

10.高血压是本病常见诱因。服用降压药物要按时定量,不随意增减药量,防血压骤升骤降,加重病情。

11.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监测血压、血脂等,适当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脑溢血病人的饮食:

病人除需药物治疗外,合理调配饮食对康复也具有重要作用。

中风病人病情如已稳定,但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时,应采用鼻饲饮食,将易消化的流汁状饮食,如浓米汤、豆浆、牛奶、新鲜蔬菜汁、果汁等分次灌入,或5-6次灌入混合奶1000-2000毫升,灌入食物不宜过热过冷,以37℃-39℃为宜。混合奶配制所需原料为鲜牛奶600毫升,浓米汤350毫升,鸡蛋2个,白糖50克,香油10克,以及盐3克。

配制方法分三步:

(1)把洗干净的鸡蛋磕开,放入干净盛器内,加入白糖、盐、油,用筷子搅匀;

(2)将鲜牛奶600毫升和米汤350毫升混合煮沸;

(3)将制成的鸡蛋混合液倒入煮沸的牛奶米汤中,边倒边用筷子搅拌,即成1000毫升混合奶。此1000毫升混合奶中含蛋白蛋质40克,脂肪40克,糖类120克,热量4184千焦耳(1000千卡)。病人若并发糖尿病,免加白糖。

若中风病人神智清醒,但进食时有时发生呛咳,则应给予糊状饮食,其饮食内容为蒸蛋羹、肉末菜末稠粥、肉末菜末烂面条、牛奶冲藕粉、水果泥或将饭菜用捣碎机捣烂后给病人食用。

脑溢血患者度过急性期后,以下问题应当注意:

(l)心理护理:急性期家属及病人的注意力在抢救生命上,而在康复期则往往急于功能恢复,要求很快自理,甚至去工作。要求用新药、新方法治疗者颇多;有部分病人表现悲观、失望,精神抑郁。因此,要多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身残志不残、身残也要志坚;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疾病和功能,力争取得良好的预后。要与医护人员、家庭配合好,共同战胜疾病。“既来之,则安之”。否则,急于求愈,则容易急躁,反而不利。

(2)注意合理用药:由于病人往往同时患有几种病或多种症状,本来医生开给的药物已有多种,亲友或家属不要自行再加用许多药物。过多、过乱的应用药物,对胃、肝、肾或造血系统有可能产生副作用,不但不能加快恢复,反而可引出其他问题。

(3)防止脑卒中再发;在恢复期预防再发很有意义。因为脑卒中可以突然再发,发作次数越多,每次的后遗症加起来,预后就更差,死亡率也大大增加。为了防止再发,应注意血压平稳,食入量适宜,心脏、肺部有无合并症等。

(4)做好家庭康复:康复期一般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属应了解如何做好家庭康复。这一时期药物已不是主要疗法。

(5)注意康复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保证病人基本的生活需要;做好特种护理,视具体病人、病情施护,如对鼻饲管、尿管、褥疮的护理等。

(6)保证营养和入量适当:因脑卒中病人常伴失语,不能正确表达意愿,或有呛咳、咽下困难,不能保证进食,入量常有不足或过多,家属应予足够重视。要定食谱、定入量、定时间供给,必要时经鼻管饲给。

(7)大便通畅:大便秘结,排便时过于用力可诱发出血性脑年中、脑栓塞。为了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排便,适当吃芹菜、胡萝卜、水果等。必要时可用药物,如蕃泻时泡开水、麻仁润肠丸、果导等。

回答者: 西部漫行者
第2个回答  2010-10-17
我爸爸十一的时候查出来有脑梗塞,应该类似吧!他一直在医院挂水,也是手没有知觉,嘴还有点歪。。到现在好多了,像你父亲的,要是严重的话,肯定要手术的 。。
治疗方法无非外科手术或内科保守治疗。内科就是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神经,控制血压等等,外科治疗就是取出颅内血肿。

ps:希望我们的父亲都能健康长寿~!~

参考资料:本人整理,请勿抄袭

第3个回答  2010-10-18
继续做一些针灸、理疗等康复训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10-17
无手术指证。
多锻炼,维持血压血糖血脂血液粘稠度正常